欢迎光临公司无忧网
当前位置: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所得税

2023年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15个范本)

发布时间:2023-12-31 16:04:01 查看人数:47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15篇优质的计算方法所得税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2023年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2023年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第1篇】2023年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号-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公告

法宝提示:本篇法规的变更情况请参考: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部分失效依据:本篇法规中“第三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已被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8号――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废止、本篇法规中“第三十六条”已被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有关问题的公告宣布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23年第4号)

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现将《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发布时企业已经完成重组业务的,如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特殊税务处理,企业没有按照本办法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的,应补备相关资料;需要税务机关确认的,按照本办法要求补充确认。2008、2023年度企业重组业务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可按本办法处理。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及定义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企业重组业务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征管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重组业务,是指《通知》第一条所规定的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各类重组。

第三条 企业发生各类重组业务,其当事各方,按重组类型,分别指以下企业:

(一)债务重组中当事各方,指债务人及债权人。

(二)股权收购中当事各方,指收购方、转让方及被收购企业。

(三)资产收购中当事各方,指转让方、受让方。

(四)合并中当事各方,指合并企业、被合并企业及各方股东。

(五)分立中当事各方,指分立企业、被分立企业及各方股东。

第四条 同一重组业务的当事各方应采取一致税务处理原则,即统一按一般性或特殊性税务处理。

第五条 《通知》第一条第(四)项所称实质经营性资产,是指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产生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资产,包括经营所用各类资产、企业拥有的商业信息和技术、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投资资产等。

第六条 《通知》第二条所称控股企业,是指由本企业直接持有股份的企业。

第七条 《通知》中规定的企业重组,其重组日的确定,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债务重组,以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日为重组日。

(二)股权收购,以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日为重组日。

(三)资产收购,以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资产实际交割日为重组日。

(四)企业合并,以合并企业取得被合并企业资产所有权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日期为重组日。

(五)企业分立,以分立企业取得被分立企业资产所有权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日期为重组日。

第八条 重组业务完成年度的确定,可以按各当事方适用的会计准则确定,具体参照各当事方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由于当事方适用的会计准则不同导致重组业务完成年度的判定有差异时,各当事方应协商一致,确定同一个纳税年度作为重组业务完成年度。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评估机构,是指具有合法资质的中国资产评估机构。

第二章 企业重组一般性税务处理管理

第十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规定进行清算。

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改变法律形式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权、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十一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二)项规定的债务重组,应准备以下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一)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的,应保留当事各方签订的清偿债务的协议或合同,以及非货币资产公允价格确认的合法证据等;

(二)债权转股权的,应保留当事各方签订的债权转股权协议或合同。

第十二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业务,应准备以下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一)当事各方所签订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二)相关股权、资产公允价值的合法证据。

第十三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并,应按照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进行清算。

被合并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合并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企业全部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十四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四条第(五)项规定的分立,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应按照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进行清算。

被分立企业在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分立的工商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被分立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三)企业债务处理或归属情况说明;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十五条 企业合并或分立,合并各方企业或分立企业涉及享受《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过渡政策尚未期满的,仅就存续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按照《通知》第九条的规定执行;注销的被合并或被分立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不再由存续企业承继;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不得再承继或重新享受上述优惠。合并或分立各方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和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企业有关生产经营项目的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管理

第十六条 企业重组业务,符合《通知》规定条件并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应按照《通知》第十一条规定进行备案;如企业重组各方需要税务机关确认,可以选择由重组主导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层报省税务机关给予确认。

采取申请确认的,主导方和其他当事方不在同一省(自治区、市)的,主导方省税务机关应将确认文件抄送其他当事方所在地省税务机关。

省税务机关在收到确认申请时,原则上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完成确认。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将延长理由告知主导方。

第十七条 企业重组主导方,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债务重组为债务人;

(二)股权收购为股权转让方;

(三)资产收购为资产转让方;

(四)吸收合并为合并后拟存续的企业,新设合并为合并前资产较大的企业;

(五)分立为被分立的企业或存续企业。

第十八条 企业发生重组业务,按照《通知》第五条第(一)项要求,企业在备案或提交确认申请时,应从以下方面说明企业重组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

(一)重组活动的交易方式。即重组活动采取的具体形式、交易背景、交易时间、在交易之前和之后的运作方式和有关的商业常规;

(二)该项交易的形式及实质。即形式上交易所产生的法律权利和责任,也是该项交易的法律后果。另外,交易实际上或商业上产生的最终结果;

(三)重组活动给交易各方税务状况带来的可能变化;

(四)重组各方从交易中获得的财务状况变化;

(五)重组活动是否给交易各方带来了在市场原则下不会产生的异常经济利益或潜在义务;

(六)非居民企业参与重组活动的情况。

第十九条 《通知》第五条第(三)和第(五)项所称“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是指自重组日起计算的连续12个月内。

第二十条 《通知》第五条第(五)项规定的原主要股东,是指原持有转让企业或被收购企业20%以上股权的股东。

第二十一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同一控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权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对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决定控制权的投资者群体。在企业合并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在12个月以上,企业合并后所形成的主体在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连续12个月。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债务重组,根据不同情形,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发生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债务重组所得要求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应准备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债务重组的总体情况说明(如果采取申请确认的,应为企业的申请,下同),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债务重组的商业目的;

2.当事各方所签订的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

3.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情况说明;

4.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二)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债务人对债务清偿业务暂不确认所得或损失,债权人对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应准备以下资料:

1.当事方的债务重组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债务重组的商业目的;

2.双方所签订的债转股合同或协议;

3.企业所转换的股权公允价格证明;

4.工商部门及有关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5.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股权收购业务,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的股权收购业务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股权收购的商业目的;

(二)双方或多方所签订的股权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三)由评估机构出具的所转让及支付的股权公允价值;

(四)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股权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和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五)工商等相关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六)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三)项规定的资产收购业务,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的资产收购业务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资产收购的商业目的;

(二)当事各方所签订的资产收购业务合同或协议;

(三)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收购所体现的资产评估报告;

(四)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的有效凭证;

(五)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资产收购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六)工商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七)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证明。

第二十五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并,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企业合并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企业合并的商业目的;

(二)企业合并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企业合并各方当事人的股权关系说明;

(四)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各单项资产和负债及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等相关资料;

(五)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合并前企业各股东取得股权支付比例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六)工商部门核准相关企业股权变更事项证明材料;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二十六条 《通知》第六条第(四)项所规定的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是指按《税法》规定的剩余结转年限内,每年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

第二十七条 企业发生《通知》第六条第(五)项规定的分立,应准备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企业分立的总体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应包括企业分立的商业目的;

(二)企业分立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被分立企业的净资产、各单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等相关资料;

(四)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分立后企业各股东取得股权支付比例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原主要股东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五)工商部门认定的分立和被分立企业股东股权比例证明材料;分立后,分立和被分立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分立和被分立企业分立业务账务处理复印件;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证明。

第二十八条 根据《通知》第六条第(四)项第2目规定,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以及根据《通知》第六条第(五)项第2目规定,企业分立,已分立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这些事项包括尚未确认的资产损失、分期确认收入的处理以及尚未享受期满的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等。其中,对税收优惠政策承继处理问题,凡属于依照《税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就企业整体(即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享受税收优惠过渡政策的,合并或分立后的企业性质及适用税收优惠条件未发生改变的,可以继续享受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剩余期限的税收优惠。合并前各企业剩余的税收优惠年限不一致的,合并后企业每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统一按合并日各合并前企业资产占合并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进行划分,再分别按相应的剩余优惠计算应纳税额。合并前各企业或分立前被分立企业按照《税法》的税收优惠规定以及税收优惠过渡政策中就有关生产经营项目所得享受的税收优惠承继处理问题,按照《实施条例》第八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适用《通知》第五条第(三)项和第(五)项的当事各方应在完成重组业务后的下一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情况说明,以证明企业在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有关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未发生改变。

第三十条 当事方的其中一方在规定时间内发生生产经营业务、公司性质、资产或股权结构等情况变化,致使重组业务不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发生变化的当事方应在情况发生变化的30天内书面通知其他所有当事方。主导方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将有关变化通知其主管税务机关。

上款所述情况发生变化后60日内,应按照《通知》第四条的规定调整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原交易各方应各自按原交易完成时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重组业务的收益或损失,调整交易完成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及相应的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并向各自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调整交易完成纳税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逾期不调整申报的,按照《征管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当事方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对企业申报或确认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重组业务进行跟踪监管,了解重组企业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其他当事方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联系,并按照规定给予调整。

第三十二条 根据《通知》第十条规定,若同一项重组业务涉及在连续12个月内分步交易,且跨两个纳税年度,当事各方在第一步交易完成时预计整个交易可以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可以协商一致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在第一步交易完成后,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有关资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暂认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第二年进行下一步交易后,应按本办法要求,准备相关资料确认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第三十三条 上述跨年度分步交易,若当事方在首个纳税年度不能预计整个交易是否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应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在下一纳税年度全部交易完成后,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以调整上一纳税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涉及多缴税款的,各主管税务机关应退税,或抵缴当年应纳税款。

第三十四条 企业重组的当事各方应该取得并保管与该重组有关的凭证、资料,保管期限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跨境重组税收管理

第三十五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规定的重组,凡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应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重组,适用特殊税务处理的,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要求,准备资料。

第三十七条 发生《通知》第七条第(三)项规定的重组,居民企业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当事方的重组情况说明,申请文件中应说明股权转让的商业目的;

(二)双方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

(三)双方控股情况说明;

(四)由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或股权评估报告。报告中应分别列示涉及的各单项被转让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五)证明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包括股权或资产转让比例,支付对价情况,以及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不转让所取得股权的承诺书等;

(六)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2篇】2023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注意多选题)——无账可查、难以查账或计税依据不可信

1.依法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2.依法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对股权投资的规定

自2023年1月1日起,专门从事股权(股票)投资业务的企业,不得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依法按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取得的转让股权(股票)收入等转让财产收入,应全额计入应税收入额。

(二)核定征收的办法

1.核定税额

2.核定应税所得率

按应税收入核定

应税收入=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应税所得率

按成本费用支出额核定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自2023年1月1日起,核定征收企业,符合相应条件的,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和所得减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

【例题·单选题】某批发兼零售的居民企业,从业人数10人,资产总额240万元。2023年度自行申报营业收入总额100万元,成本费用总额110万元,当年亏损10万元,经税务机关审核,该企业申报的收入总额无法核实,成本费用核算正确。假定对该企业采取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为8%,该居民企业2023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

a.2.2

b.2.39

c.1.91

d.0.9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纳税所得额=110÷(1-8%)×8%=9.57(万元);应纳税额=9.57×50%×20%=0.96(万元)。

有财税问题就问解税宝,有财税难题就找解税宝!

【第3篇】2023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方法

【例·综合题】(2023年考题节选)甲公司2023年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50万元,与之对应的预计负债贷方余额为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期初余额。甲公司2023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9 52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且预计在未来期间保持不变;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2023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23年8月,甲公司向非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

资料二:2023年9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保修费用300万元,同时冲减了预计负债年初贷方余额200万元,2023年年末,保修期结束,甲公司不再预提保修费。

资料三: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180万元。

【要求及答案】

(1)计算甲公司202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2023年的应纳税所得额=9 520+500-200+180=10 000(万元)

2023年的应交所得税=10 000×25%=2 500(万元)

(2)根据资料一至资料三,逐项分析说明甲公司每一交易或事项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如无影响的,也应明确指出无影响)。

资料一,属于非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无影响。

资料二,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减少200万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为50万元。

资料三,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增加180,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5万元,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为-45万元。

(3)根据资料一至资料三,逐笔编制甲公司与递延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不涉及递延所得税的,不需要编制会计分录)。

资料二:

借:所得税费用 50(200×25% )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资料三: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5(180×25% )

贷:所得税费用 45

(4)计算确定甲公司利润表中应列示的2023年度所得税费用。

甲公司利润表中应列示的2023年度所得税费用=2 500+50-45=2 505(万元)。

【知识点】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企业合并业务发生时确认的资产、负债初始计量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①免税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下,购买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假定达到税法中规定的免税合并的条件,则计税时可以作为免税合并处理,即购买方对于交易中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承继其原有计税基础。比较该项企业合并中取得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因有关差异产生于企业合并,且该企业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所得税影响确认的同时,将影响合并中商誉的确认。

【例·判断题】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日形成商誉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合并商誉在初始确认时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②应税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合并报表认可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和计税基础相同,即在合并报表层面,子公司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是一致的,所以对于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评估增值的部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例·判断题】(2023年考题)企业合并业务发生时确认的资产、负债初始计量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企业合并业务发生时,对于合并初始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合并形成的商誉或者营业外收入。

【第4篇】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号),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一、计提处理

登录“云端财务”,选择:业务处理-财务管理-财务期末业务处理,如下图:

计入“财务期末处理”,如下图。请选择记账期间,按序处理1-12项期末业务,再进行计提企业所得税。

注意:在期末业务处理中,系统会自动判断您公司是否需要有关期末事项的处理,并自动进行计算,操作者一般只需确认即可。

选择“13.计提企业所得税”,出现如下选项:

选择记账日期和需要处理的公司并确认,系统会自动计算需要进行企业所得税计提的事项,并明细列示。如下图:

点击清单图标

,可查看本月和本年业务明细,如下图:

选择明细行,点击“财务凭证”,可查看该业务的财务记账凭证。如下图:

点击“后续凭证”,可查看该凭证的关联凭证。

计提企业所得税的功能菜单包括:调整计税基础、计提所得税、保存计提结果和撤销计提数据,菜单在窗口左下角,如下图:

如需要,企业可根据所得税政策,调整所得税计税基础,这一般是指调整税会差异。选择要调整的项目,点击“调整”,出现如下调整窗口,手工更改计税基础值,然后确认。

完成计税基础调整后,单击“调整”,进入如下调整页面:

选择企业类:“小型微利企业”,如下图:

系统会根据前期损益和本期损益,自动计算减计后的计算基础,并计算本期应交企业所得税。如下图:

确认计提处理,然后点击“保存”数据,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

该系统的期末业务处理是可以进行多次的,后一次的处理结果会覆盖前一次结果,不会出现重复问题;对于不正确的处理也可以撤销,恢复原状。

点击“确定”后,处理结果将提交云端服务器。正确保存数据后,将出现如下提示:

注意:每次操作完成后,请一定要保存数据,不然处理结果将被抛弃。

二、查询计提结果

重新进入计提界面,可以看到计提结果。如下图:

点击财务凭证列的图标,可查看企业所得税计提的财务凭证。如下图:

注:凭证打印功能在:业务查询—财务管理--财务业务查询--记账凭证明细表中。

三、预交企业所得税

登录金税系统中,根据计提结果,进行所得税预缴。

提示:由于本系统的期末业务处理是按月进行的,小规模纳税人是按季度纳税申报的,请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按每一季度三个月的计提结果,进行合计纳税。

欢迎使用完全免费财务系统,云端财务:http://www.yunduancw.com。助力中小企业,打造自己的专有财务流程。

【第5篇】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独资企业可以享受核定征收政策,综合税率非常低,且无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那么,个独核定的相关政策是怎么样的呢?所得税核定征收是如何计算的?接下来,鼎瑞优企的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个税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税款是指由于纳税人的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准确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时,由税务机关采用合理的方法依法核定纳税人应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简称核定征收。

个人所得税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个人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

另一种是个人生产、经营所得税,包括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

在实践中,对于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独、办理过临时税务登记的自然人)的经营所得,如果征税机关不能获取真实的收入数据时,就会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来征收个人所得税款。

个税的核定方式是什么?

定额征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x应税所得率或

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x应税所得率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应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以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为例,从事商业,免征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计算:收入按照5%的核定利润率进行计算,再根据5%-35%五级累进制计算个人经营所得税,个税大概在0.25%-2.19%,加上增值税1%、附加税0.06%,综合税率在3%左右。

核定征收的优势有哪些?

(1)个独独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企业个税核定征收;

(2)个人所得税税率可低至0.25%;

(3)分红不用再重复征收个税,可以直接提现,归投资人自由支配;

(4)可虚拟注册:实际办公地和注册地分离,可以异地办公。

【第6篇】2023年小微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一、小微企业(全称“小型微利企业”)

需要具备一个前提和三个条件:

一个前提: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三个条件:①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②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③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注释:

(一)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二)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2

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政策法规】:

1.《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33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4号)

3.《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7号 )

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34号 )

5.《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1号)

7.《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 )

8.《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8〕77号)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号)

【第7篇】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方法

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征收方式。一些小微企业由于财务不健全等原因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往往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无论是政策上还是申报上都与查账征收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相关政策和流程做一个梳理。

一、什么情形下,可以实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一)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

(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可以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1.在综试区注册,并在注册地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登记出口货物日期、名称、 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的;

2.出口货物通过综试区所在地海关办理电子商务出口申报手续的;

3.出口货物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其增值税、消费税享受免税政策的。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6号)

二、哪些纳税人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一)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一项或几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核定征收企业可以享受的优惠除外)的企业

(二)汇总纳税企业;

(三)上市公司;

(四)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等金融企业;

(五)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税务、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工程造价、 律师、价格鉴证、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专利代理、商标代理以及其他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

(六)专门从事股权(股票)投资业务的企业;

(七)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

(八)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

(九)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企业。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 ]37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7号)

三、核定征收企业可以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核定征收企业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取得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核定征收的方式?

核定征收的方式有两种,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具体情况,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一)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其应税所得率:

1.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

2.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

3.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二)纳税人不属于核定其应税所得率情形的,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

五、采用“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下,纳税人的应纳所得税额如何计算?

采用“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其中,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上述公式中的“收入总额”为纳税人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应税所得率按下表规定的幅度标准确定:(各地具体规定不同)

【第8篇】合伙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一、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在合伙企业领取工资薪金,需要每月按照工资薪金项目申报个人所得税,季末年末再按照生产经营所得申报个人所得税吗?

不需要。自然人合伙人不用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将投资者工资调增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后,按合伙人分配比例分到每个投资者了,然后由自然人投资者按照经营所得申报个人所得税。同时可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申报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但不得重复申报减除。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五项第1目规定,经营所得,是指:1.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第三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第四条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第六条第一项规定,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参照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确定。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号)规定,同时取得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可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申报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但不得重复申报减除。

二、合伙企业注销,个人合伙人分配的所得应如何交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第三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投资者)。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进行清算时,投资者应当在注销工商登记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有关税务事宜。企业的清算所得应当视为年度生产经营所得,由投资者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的公允价值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以前年度留存的利润后,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因此,合伙企业注销,个人合伙人分配的所得应按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合伙企业内部股权转让要交什么税?要缴纳印花税吗?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规定:“三、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合伙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再分配给自然人合伙人,自然人合伙人交个人所得税,法人合伙人交企业所得税。

自然人合伙人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税的范围: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法人合伙人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三条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

不缴纳印花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应税凭证,是指本法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列明的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和营业账簿。《印花税税目税率表》列举的“产权转移书据”不包含合伙企业份额,因此转让合伙企业合伙份额所立的书据不属于印花税列举的应税凭证,不征印花税。

:甲乙两人各投资100万成立有限合伙企业a,a合伙企业投资200万元设立b公司。甲将其在a企业的份额全部转让给了丙,按什么税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自然人合伙人甲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份额给丙,属于财产转让转得的范围,应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股息红利,其个人合伙人应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税函〔2001〕84号第二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不并入企业的收入,而应单独作为投资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合伙企业名义对外投资分回利息或者股息、红利的,应按财税〔2000〕91号所附规定的第五条精神确定各个投资者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分别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附:第五条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

前款所称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乙是a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a合伙企业对外投资设立b上市公司,a公司将从b公司分回的股息、红利,分配给乙。

a合伙企业投资b公司分回的股息、红利,应单独作为投资者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因此乙作为投资者,应按照分配比例确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财税〔2015〕101号和税总稽便函〔2018〕88号规定,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上市公司股票,适用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该'个人'不包括合伙企业的自然人合伙人。

特例:假设a合伙企业是选择按创投企业年度所得整体核算,应将创投企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计算应分配给个人合伙人的所得。如符合财税〔2018〕55号规定条件的,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可以按照被转让项目对应投资额的70%抵扣其可以从创投企业应分得的经营所得后再计算其应纳税额。年度核算亏损的,准予按有关规定向以后年度结转。同时取得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可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申报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但不得重复申报减除。

五、合伙企业对外转让股权后分红,合伙人按什么税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例:自然人乙和丙各占a合伙企业50%份额,a合伙企业将持有的b公司股权全部出售,获得2000万元。丙和乙各分得900万元。乙和丙按什么税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丙和乙取得的来源于a合伙企业的所得属于经营所得。又根据《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第三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第四条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第六条第一项规定,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参照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确定。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因此,丙、乙应就分得的900万元所得按经营所得税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号)规定,同时取得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可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申报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但不得重复申报减除。

假设a合伙企业是选择按创投企业年度所得整体核算,符合《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5号)规定条件的,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可以按照被转让项目对应投资额的70%抵扣其可以从创投企业应分得的经营所得后再计算其应纳税额。年度核算亏损的,准予按有关规定向以后年度结转。

特例:假设a合伙企业属于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创投企业,其个人合伙人从该基金应分得的财产转让所得,按照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合伙人按照其应从基金年度股权转让所得中分得的份额计算其应纳税额,并由创投企业在次年3月31日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如符合财税〔2018〕55号规定条件的,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可以按照被转让项目对应投资额的70%抵扣其应从基金年度股权转让所得中分得的份额后再计算其应纳税额,当期不足抵扣的,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财税〔2019〕8号)

六、合伙企业申报经营所得后,将剩余的利润打到个人合伙人账户,还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照规定申报缴纳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后,将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5号)的规定,合伙企业合伙人从合伙企业取得的所得,应比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七、列举与独资、合伙企业有关的经营所得易混税目有哪些?

经营所得是指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属于经营所得。易混税目小颖言税总结如下:

1.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从事股权(票)、期货、基金、债券、外汇、贵重金属、资源开采权及其他投资品交易取得的所得应全部纳入生产经营所得(国税发〔2011〕50号)

2.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见注1)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按照经营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财税〔2008〕83号)

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经营所得(财税〔2003〕158号)

4.个人或者几个人合伙对外吸收存款、放出贷款,从中获取贷款利息的差额利润。对个人或个人合伙取得的吸存放贷收入,应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国税函〔2000〕516号)

5.选择按年度所得整体核算的创投企业,对其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创投企业的所得按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财税〔2019〕8号)

八、列举与独资、合伙企业有关的股息、利息、红利所得易混税目有哪些?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1.对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见注1),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财税〔2008〕83号)

2.个人将资金提供给“个人或个人合伙吸存放贷”而取得的利息收入,应作为集资利息收入,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利息所得支付者代扣代缴(国税函〔2000〕516号)

3.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创投企业个人合伙人从该基金应分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按照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财税〔2019〕8号)

4.企业购买车辆并将车辆所有权办到股东个人名下,其实质为企业对股东进行了红利性质的实物分配,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考虑到该股东个人名下的车辆同时也为企业经营使用的实际情况,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减除的具体数额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国税函〔2005〕364号)

5.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不并入企业的收入,而应单独作为投资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国税函〔2001〕84号)注意:不能享受股息红利差别化政策

九、列举与独资、合伙企业有关的工资薪金所得易混税目有哪些?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其他人员取得的上述所得(注1),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财税〔2008〕83号)

注1:符合以下情形的房屋或其他财产,不论所有权人是否将财产无偿或有偿交付企业使用,其实质均为企业对个人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分配,应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1.企业出资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的;2.企业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

十、合伙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合伙企业不是一个独立法人(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没有发布专门针对合伙企业的会计制度、准则或会计处理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此处的“企业”,并没有限定其组织形式,因此可以适用于财政部暂时还没有发布统一规定的合伙企业会计处理。

合伙企业会计与其他企业会计的不同之处在于损益分配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设置。为了反映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投资的增减情况及其在企业净收益(或亏损)中所占的份额,在合伙会计事务中,一般要设置三个所有者权益账户,“合伙人资本”、“合伙人提款”、“合伙人损益”科目,且以上科目均为一级核算科目。合伙企业一般不设置“资本公积”科目,由投入资本引起的各种资产增值可直接记人“合伙人资本”科目。

十一、合伙企业个人退伙应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1.归属到该合伙人当年度未缴纳经营所得的未分配利润部分,按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归属到该合伙人当年度“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终止投资经营收回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1号):个人因各种原因终止投资、联营、经营合作等行为,从被投资企业或合作项目、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以及合作项目的经营合作人取得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项等,均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款项合计数-原实际出资额(投入额)及相关税费。

:某合伙人2023年1月退伙取得400万元,其中:出资额180万不属于个人所得,不缴纳个人所得税;2023年1月合伙企业取得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该合伙人对应的分配份额80万,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税率20%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前已申报缴纳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后,一直未分配该合伙人对应的分配份额110万,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剩余30万(400-180-80-110=30万),属于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1号公告规定的范围,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

来源:小颖言税。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均不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税务或其他建议,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号所转载的文章,仅供学术交流之用。文章或资料的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人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第9篇】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部分,实际税负率2.5%优惠,已经于2023年年底到期。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这个优惠政策2023年到底如何延续,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最新消息!

据部分地方税务局的申报系统弹出的最新提示,2023年开始,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部分,按5%实际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税负率实际5%。

这或许意味着:2023年,甚至2023-2024年期间,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300万部分,可能会统一按实际税负率5%执行。

不过,由于尚没有正式文件出台,所以上述系统提示的内容,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作为最终的政策依据。2023年,100万以下到底会不会按5%执行,仍需等待正式文件出台

但是无论新政策会怎样,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部分实际税负率,不会高于100-300万之间的实际税负率,也就是不会超过5%。我们认为,部分税务局提示的5%实际税负率,将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很多人直接说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5%、10%等,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根据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也就是说其法定税率是20%。

而我们常说的2.5%、5%等,实际上是一种税负率的体现。

根据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分段减计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优惠的是减计应纳税所得额。

比如,现行有效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但不超300万部分,就是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实际税负率=25%*20%=5%。

纵观这些年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变化的,其实也都是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的标准条件和应纳税所得额减计的比例。尤其近几年,应纳税所得额减计的幅度比较大,所以才有了2.5%、5%等很低的税负率。

由于经常变化,很多人可能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搞不清,我们在这里也简单说一下。现行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是按财税〔2019〕13号相关的规定来执行的,具体如下:

记忆口诀就是:335。其中,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以及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同时,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的指标,是按企业全年季度平均值来确定,公式为: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如果企业是在某年度的中间月份开业,或者关闭企业的,则按其实际经营的时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进行上述相关指标的确定。

最后,由于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部分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具体政策,尚未出台正式文件,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所用,具体税收优惠情况请等待税务总局发布的正式文件,并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10篇】房地产企业所得税预缴计算方法

房地产企业实行按照预计毛利率预缴企业所得税,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预缴的毛利率也不同。房产企业所得税的预缴涉及许多问题,相对复杂。律师对话第245期邀请到贵州维律律师事务所兰银龙律师为我们解答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兰银龙律师的对话内容。

律师对话245期:兰银龙律师解答——什么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预缴?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存货的纳税筹划是怎样的?

兰银龙律师答:可以尝试将开发产品长期持有,通过出租取得稳定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已出租的建筑物可以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统一核算所有开发产品成本,将分摊至企业自持产品的开发成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成本。

企业如果要对投资性房地产提取折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必须按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第一项规定,房屋、建筑物的最低折旧年限为20年。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是什么意思?

兰银龙律师答:房地产开发企业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以会计利润额加上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减去以前年度的待弥补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预缴企业所得税。

三、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制度执行中存在怎样的难点?

兰银龙律师答:当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但目前仍有部分规定不明朗、不清晰,导致政策执行过程有争议、执行结果有差异。这样既削减了税收政策的严肃性,也给征纳税双方均带来较大困扰。主要疑点和难点问题有:

1、预缴方式能否采取除按当年实际利润据实预缴之外的方式。

2、预缴期利润能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预缴期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4、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是否作为计提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的基础。

5、少预缴企业所得税是否具有法律责任。

兰银龙律师曾代理过众多民商事重大复杂案件,特别对房地产纠纷、建筑工程纠纷、企业法律顾问领域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及丰富办案经验。执业多年来,一直秉承以专业的执业素养,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困扰,可以点击文章底部“了解更多”获取兰银龙律师一对一法律帮助。

注:

1、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引用

2、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立删

3、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立即在线咨询兰银龙律师

【第11篇】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2023年

企业所得税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的规定,主要文件依据是:国税函〔2009〕3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号,下面一起来分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一、关于合理工资薪金的问题

《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二、关于工资薪金总额的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四、关于职工福利费核算问题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总结1】计提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总结2】

只要是真实合理的工资薪金是可以税前扣除的!

但是次年汇算清缴前,一定真实发放,否则不认可!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现对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公告如下:

一、企业福利性补贴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规定的,可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福利性补贴,应作为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的职工福利费,按规定计算限额税前扣除。

二、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汇缴年度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

三、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按照协议(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应作为劳务费支出;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四、施行时间

本公告适用于202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本公告施行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事项,符合本公告规定的可按本公告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5号)第一条有关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总结1】计提福利费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总结2】

职工福利费认可扣除

=认可工资总额*14%,该比例内可以税前扣除,超过纳税调增!

【第12篇】最新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最近有跟听翅儿直播课的财会伙伴就能发现,翅儿在讲课时,老会提到小型微利企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现实情况是,企业所得税太高,筹划成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税负可以大大降低。

那很多伙伴就会很迫切了:到底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别着急哈!翅儿这就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小型微利企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推进应纳税所得额的变化,从2023年开始到2023年,从三万到三百万这个幅度变化。

企业所得税政策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出了这么多个文件,它的根源咱们还是要知道的,在企业所得税法里面都是有明确的。

在实施条例细则里面规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即后面所有的政策演进,都是根据所得税法里面的条款在幅度上进行微调或者细化,比如说资产、人数的计算,以前从月然后从季。

然后呢,申报表填写规范也有一些微调,只是变化不多;备案与不备案;填人数或者不填人数;填资产或者不填资产。

然后在汇算里面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核定企业是不享受该政策的,后边慢慢的演进到核定企业和查账征收企业一样享受这个政策。

按照去年的政策来说,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以内,实际税率2.5%;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300万,实际税率5%;大于300万,就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了,就无法享受优惠政策了。

比如,有小翅有限公司在2023年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100*2.5%+200*5%=12.5万;

但是如果有小翅有限公司在2023年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01万,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301*25%=75.25万;

两者相差62.5万元,所以你说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香不香?!

按理说,咱们就这样享受优惠下去就可以了,but,国家的优惠政策到期了!

所以到了2023年,大家就特别关心那今年的政策是怎么样的?100万以内年应纳税所得额还能不能享受2.5%的优惠了?

当然翅儿要回答大家的是,最新政策还未出台,所以答案还未可知。

目前有一种声音是,部分地区电子税务局显示是5%,那到底是2.5%,还是5%还是怎样……

我们还是耐心等待官方声音,这个消息就算出来的再晚,肯定也会在我们做第一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前出来的;

这里翅儿就要温馨提醒大家: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说法,还是要有自己会辨别真假,而且自己也要具备分析的思维能力。

翅儿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说了说小型微利企业政策的演进路径,同时对于大家最近比较关心的100万以内的实际税率做了回应。

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翅儿还有话要说。

今天大家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知道了是要满足335的原则,但是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政策,也享受优惠,直接就叫小微企业了。

那这些小微企业和咱们今天说的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口径标准一样吗?翅儿给大家总结了导图,大家直接看图:

另外关于这里的条件计算方法,在政策里也是有明确规定的

特别是年度中间开业的伙伴,需要格外注意一下哦!

好的,关于这块翅儿就先说到这里,还有其他的相关问题,也欢迎在下方留言,翅儿将尽可能一一回复大家

【第13篇】2023年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近日,笔者发现有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宣传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有一个很大误区,即将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错误地理解为将应纳税所得额减按50%。这影响了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程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实际工作中,不少税务机关没有正确理解,将所得减按50%,错误地理解为应纳税所得额减按50%,造成小型微利企业少享受了企业所得税优惠。

例1:甲制造型居民企业,资产总额50万元,从业人数20人,从事非国家限制与禁止的行业,2023年度可弥补的亏损2万元,2023年纳税调整后所得为20万元,按照错误的理解,将2023年纳税调整后所得20万元先弥补以前年度可以弥补的亏损2万元,再减按50%来计算。即该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2=18(万元),然后对应纳税所得额减按50%,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应纳税额为18×50%×20%=1.8(万元)。

正确的理解是,该公司应先将2023年纳税调整后所得20万元减按50%计算,即20×50%=10(万元),再弥补以前年度可以弥补的亏损2万元,得出应纳税所得额8万元,则该公司的应纳税额=8×20%=1.6(万元)。

例2:甲居民企业,资产总额50万元,从业人数20人,从事非国家限制与禁止的行业,2023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30万元,其中涉及农业种植所得15万元。按照错误的理解,则202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5万元,再将202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减按50%计算,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应纳税额=15×50%×20%=1.5(万元)。

正确的理解是,该公司应先将2023年纳税调整后所得30万元减按50%计算,即30×50%=15(万元),再减涉及农业种植所得15万元,则202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0,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头条号,私信【学习】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课程15天!

【第14篇】年报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你对企业税务年报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企业税务年报吧。

企业税务年报是什么?

税务年报,准确地说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又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的规定期限内,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并根据已预缴的月、季所得税额确定本年度的补、退税款,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提供税务机关要求的相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

企业税务年报申报时间

每年的5月30日前,企业都要进行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决定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涉及到所得税税款的问题。

企业税务年报申报内容

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纳税调整明细等,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是否需要缴纳税款等。

不报送的后果

企业未按照规定期限报送企业所得税年报税务局会下达税务事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会被处以罚款,同时涉及到税款的要补交税款和滞纳金。企业未按期申报,又查无下落的,税务局会把企业列入非正常名单。

【第15篇】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独资企业存在较大的成本缺口,基本没有成本,如有的股东分工、明星薪酬、影视传媒企业、建筑设计、医疗器械等企业或个人,利润高但没有成本,所以缴纳的所得税很高,今天西格集团就来介绍一下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

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核定应税所得率,也就是说,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你的利润率,说,5%,那么你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5%=1000元,一个月收入在1000*12=1000元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000元,根据上面的率是5%,应纳税额在12000*5%/12=50元,今年又落定,多退少补,不超过15000元。不超过15000元的,适用5%的税率。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为10元。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适用10%的税率。超过三万元至六万元的部分。3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适用20%的税率。6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为30元。也就是说,6万元以上的部分至少适用10万元的税率为30%,10万元以上部分也就是说,10万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35%。

以上就是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了,大家可以反复看几遍,有助于记忆,如还有不清楚的,也可随时找西格集团!

2023年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15个范本)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公告法宝提示:本篇法规的变更情况请参考: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第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计算方法范本

  • 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计算方法(9个范本)
  • 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计算方法(9个范本)99人关注

    财务会计工作必备:各个税种的计算公式,附最新18个税种税率表财务工作中,各税种的计算是避免不了的,下个月就是大征期了,小规模纳税人是季报!报税前,会计人员是需要把应交 ...[更多]

  • 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6篇)
  • 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6篇)99人关注

    公司税收的征收方式一般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不同,计算方法不同。方法步骤1查账征收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营 ...[更多]

  • 查账征收所得税计算方法(5个范本)
  • 查账征收所得税计算方法(5个范本)98人关注

    专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对标题这两个名词了如指掌吧,不过对财务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可能虽然听说过这两个名词,但要说出个具体的所以然来也是说不出的。也正是因为很多非专 ...[更多]

  • 2023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篇)
  • 2023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篇)94人关注

    1、比较简单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所以说,我们要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三个数。2、应纳税所得 ...[更多]

  • 最新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15个范本)
  • 最新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15个范本)93人关注

    最近有跟听翅儿直播课的财会伙伴就能发现,翅儿在讲课时,老会提到小型微利企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实情况是,企业所得税太高,筹划成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税负可以大大 ...[更多]

  • 合伙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4个范本)
  • 合伙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4个范本)93人关注

    一、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在合伙企业领取工资薪金,需要每月按照工资薪金项目申报个人所得税,季末年末再按照生产经营所得申报个人所得税吗?不需要。自然人合伙人不用 ...[更多]

  • 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4个范本)
  • 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4个范本)93人关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 ...[更多]

  •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5个范本)
  •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5个范本)92人关注

    过去的时候,对于普通职工发放年终奖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一旦搞不好会扣高额的个人所得税。比如年终奖2万元,月工资3500元,需要缴纳4445元的个人所得税。印象很惨痛,2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