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公司无忧网
当前位置: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税务知识

地方税收返还政策(15个范本)

发布时间:2023-12-31 11:33:03 查看人数:95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15篇优质的地方税务知识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地方税收返还政策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地方税收返还政策

【第1篇】地方税收返还政策

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可移步公众号《税虾虾》

一般纳税企业主要缴纳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分红税以及一些比较小的税种等等。一般来说,一般纳税企业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年销售利润超过500万就属于一般纳税企业。

近些年来,针对一般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再收紧。在上海取消核定征收政策之后,一般纳税企业大多都不允许采用核定征收的征税方式了,一律改为查账征收的征税方式。

核定征收主要就是针对企业帐薄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善,不能准确计算出企业应纳税额,税务机关采用的合理的征税方式。但是作为一般纳税企业,财务制度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完善的。因此,就有相关的规定,一般纳税企业必须采用查账征收的征税方式。

一般的企业都会出现成本进项缺失的问题,企业利润虚高,增值税的税负压力较大,多缴纳所得税以及增值税,造成企业一系列的税负压力,有什么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呢?

可以在园区享受税收返还政策,地方政府根据企业实际缴纳税收的情况返还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在地方留存一级的基础上进行返还,返还比例为30%—80%。可有效解决企业增值税以及所得税的税负压力。一般纳税人企业可以长期享受税收返还政策,政策稳定,具体的政策可移步《税虾虾》

【第2篇】税收收入留存地方比例

说到返税,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都是一知半解的,大家比较常见的有先征后退或先征后返,但今天说的这个返税其实不算这两张,它是属于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纳税,地方根据企业的纳税额来进行一定比例的返还,是由地方出台的总部经济招商引资方案。

当然虽然是地方出台的,但这种行为国家也大力支持,因为它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还不会影响国家的总体经济,达到了三赢的状态。具体操作为:

在地方园区成立一家有限公司,主体企业分包部分业务给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正常营业纳税,然后地方会根据纳税额来返还地方留存的部分税收给企业。

增值税地方留存50%,所得税地方留存40%;

返还为地方留存的30%——80%。

什么叫地方留存,其实我国的税收收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指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增值税、消费税等

地方税指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环境保护税和烟叶税等

而我们的中央共享税指的是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它们的组成是中央政府分享部分,地方政府分享部分。

通常增值税地方50%,中央50%;所得税地方40%,中央60%。少部分地区的地方留存可以达到60%——80%。也有部分只有20%——30%

所以要想享受返税正常,一定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园区,最低也应该留存在50%,同时一个地方的经济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个正常是为了促进部分贫穷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有部分园区会选择违约不返还,因为它没有经济收入,交的税收不够支撑它使用这个政策。

现在比较好的一个园区在江苏,江苏也算我国的重大经济省市,许多重工业、轻工业发展都比较健全,同时地方的留存为一级留存,50%。

企业也全程无需法人到场就能实现入驻园区,且不需要实体办公就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关注《税筹小卢》了解更多税收园区以及各种政策的事情。

【第3篇】中央地方税收划分

近几年,税收优惠政策一个接一个。

全国层面,留抵退税、小规模增值税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再减半等,

地方范围,海南双15%,还有各地的五花八门的核定、返税等税费优惠。

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税费优惠?

税费优惠又为什么会不停的调整和变动(比如小规模增值税政策变化)?

税费优惠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和目的呢?

今天这篇,我们就来聊聊,税收优惠背后的根源。

一、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的“跷跷板”

一个基本常识,政府运行是需要花钱的,

但注意了,政府又分为中央和地方,两者都需要花钱,

那么,当某笔钱收上来的时候,这笔钱算中央的还是地方的呢?

或者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怎么“分钱”的呢?

1.中央和地方是怎么“分钱”的?

花钱、收钱,是财政问题,

财政很重要的一部分收入来源,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税。

中央和地方“分钱”,其中的大头就是分税,

那么,中央和地方是如何“瓜分”税的呢?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一组概念: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税收管理支配权限的归属不同,税收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其中,

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或由地方政府征收后全部划归中央政府所有并支配使用的税收,如关税。

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的税收,如财产行为税。地方税一般收入稳定,并与地方经济利益关系密切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的税收,如增值税、资源税等。

划定中央税、地方税税种,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分成比例,就是中央和地方“分税”的模式了。

现行18税种的具体分类如上图所示,

其中共享税主要有三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税,

这三大税种,也正是税的大头来源,都是共享或者说分成模式。

还是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该省与中央的税种划分和共享税分成比例。

中央税,包括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4种;

地方税,包括城市建设维护税、房产税等11种税。

共享税3种,比如税里最大头的增值税就是地方中央共享,分成是55开(各50%)。

你别看地方税种多那么多种,但其实每年的税收中,中央拿走的并不少。

如图,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到2023年中央地方大概是64开。

随着后续营改增带来的增值税调整,央地的总体分成比例会进一步收拢,总体差不太多。

在目前的分税模式下,地方既有做大蛋糕的积极性,也有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钱袋子”,中央可以统筹全盘层面的实务,比如对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补贴,比如可以在全国大规模留抵退税时额外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支持。

但是,中央和地方的“分钱”模式,并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

2.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很多人以为,中央对地方是全权指挥,其实并不然。

在现行分税制之前,改革开放早期有过“大包干”时代。

我们以广东的“财政大包干”前期的“定额上解”为例,

所谓定额上解,是指由中央核定一个基数,在此基数上再确定上缴任务,而这个上缴任务一旦确定下来,便成为一个定额,在划定的年份内,都按这个定额来实行

那定额的数字是由谁定的呢?

是中央拍脑袋让你交10亿你就缴10亿,还是地方说只能交5亿否则揭不开锅而上缴5亿呢?

最初的方案中,中央是规定广东每年的上缴任务是12亿元,这一基数还写入了中发50号文。

然而在当时,79年广东财政收入比78年减少,12亿定额有点吃不消,于是广东提出了将上交定额减少到8亿~9亿元的要求。

中间经过多轮、多部门的商讨研判,反复磋商,

在经过艰难地交涉和博弈后,财政部和广东各退一步,广东上交10个亿

而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即便现如今也在不断上演,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央不是全知全能的,各地的情况不同甚至是迥异,

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中,达成共识并没有那么容易

时隔多年后,2012年3月6日,在全国人大广东团的小组讨论上,广东再次“磕上了”分税制。

当时,曾任广东省发改委主任的李妙娟提出质疑,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后,每一次调整,财力都在向中央集中,从两成逐渐提高到五成;可地方要干的事越来越多,外来人口的义务教育、医保社保、保障房……地方的积极性怎么调动?

广东遭遇的问题,来源于“专项转移支付”的痼疾。

中央财政收入占了总盘子的一半出头,而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是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来实现地区间财政支出平衡。穷的地方多拿,富的地方少拿

中央搞转移支付来调节地域间贫富差距,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其却产生了一个让广东难以接受的结果,那就是:

广东作为对全国财政收入贡献最大的省份人均财政支出却在连年下降。1998年是全国第5位,2006年排到了靠前的11位,去年就已经落到了20名之外。

以上现象引发了广东团普遍的不满,时任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黎旭东说的更是直白:“谁发展谁吃亏,谁穷谁有好处,谁还愿意发展?”

在上述2023年全国人大广东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央和地方在发展上是一致的,都希望未来发展的越来越好,

但整体层面看,地方之间贫富差距也极大,这个差距需要中央用转移支付来弥补,从富裕地区转移到经济不发达地区。

而这个转移,转移多少、怎么转移,以及由转移造成的新问题等,因为各地情况迥异,很难达成共识

3.理解了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就理解了税收优惠的意义

中央和地方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央地之间既有利益一致性,但也有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

从根本上讲,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发展,为了提高生产力,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运用各自的权利实现和维护着这些利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央可以通过地方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好处的方式,让地方按中央的思路来执行一些政策;

同样的,地方可以以按中央的政策行事,来换取一些政策支持或补贴优惠,以更好的发展本地的经济。

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我们以营改增为例,营改增能很好体现央地考虑问题时的差别。

2023年全面营改增之前,绝大多数营业税是归地方的。

根据当时的数据,营业税占地方收入超过25%的。

增值税可是共享税,营改增完成后,原本这部分几乎全归地方的收入要被中央拿走相当一部分

对于地方来说,显然很难乐意。

但是,作为价内税,营业税相比(价外税的)增值税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会造成重复征税。

营业税是按营业额全额计税,这意味着每过一道环节都要对上一环节的价税再度全额计税,而增值税是在价格之外计税,上下游能相互抵扣。

当时,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曾撰文介绍,在“营改增”全面推行后将会为gdp增长带来0.5%左右的收益。而经济增长,必将带来税源增加。

推行营改增,对于地方来说就是把原来兜底的钱给掏出来,很难不心疼;

而对于中央来说,能带来全国的整体增长,何乐而不为。

利益有冲突就难以达成共识,最终经过反复的磋商和调整,营改增才得以逐步推进。

所以说,中央的地方的利益有一致性,但并不完全一致

二、中央意志传达:企业欢欣,地方为难

说完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我们再说回税收优惠。

国家层面,尤其是近几年,接连出台实施了各种类型的税费优惠。

这些税费优惠看似五花八门,但整体看下来多少有迹可循,

优惠是为了什么?优惠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接下来说。

1.任何减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得搞事情

有一点,大家应该体会到了,那就是:

经济越不景气,税费优惠政策往往就会越多。

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也很容易理解。

经济不景气,大家普遍赚不到钱,所以消费缩水,

消费者不敢消费,商家的货卖不掉,那商家自然会减缓或停产,对应的就是劳动者赚不到钱甚至大范围失业。

而劳动者,也正是消费者,消费很容易继续缩水,经济也会因此进一步变差。

要打破这个死亡螺旋,就需要整体层面出手,一方面让消费者敢消费,一方面让生产者敢生产。

税收优惠就是作用于两个层面,来促进经济活跃以及保民生

除了保民生之外,税收优惠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国家对特定行业或领域,是有着关照的。

比如一想到农产品、发票两个词,就会联想到农产品免税发票以及相关的各种操作。

农产品,显然直接涉及民生的,自然会有大范围各种税费优惠。

实际上,对特定的行业或领域,是会有一系列税费优惠包来扶持的,

比如小微企业、个体户的税费优惠包:

典型的就是,去年以来,很多企业也体会到了“留抵退税”的好处。

再比如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

小微企业、个体户,是从就业和民生角度集中发力扶持,

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则是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助力。

即可立足当下,又能放眼未来,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各类税收优惠的加持下,不免会让人有一个担心:

优惠一个接一个,那税万一越来越少,还怎么维持公共支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担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3年全国税收收入172731亿元,同比增长11.9%;

2022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52452亿元,同比增长7.7%;

2022全年税收收入166614亿元,如图:

全国税收收入虽然同比下降,但扣除留抵竟还增长了6.6%。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整体上还在增长

二是,通过一定的策略,纳税企业(的盘子)变多了

税收优惠的直接原因,无疑是保民生保就业,

但除了直接原因外,所有的税费优惠政策背后都有着一个“阳谋”——推进企业税务规范

税务系统发展至今,依然存在这么一批原始人——“用私人账户交易”的。

你想想你身边是不是有用个人账户,甚至是用个人微信或支付宝账号收经营款的?

先前,这群人违规走私账,就是为了逃那么芝麻绿豆大点的税

那现在,看到增值税免税等诸多税费优惠,他们会怎么想?

那还能怎么想,原本提心吊胆私下交易,违规就为逃那么点税,

结果发现现在直接给免了,那还不如一切合规依法纳税呢。

规范的企业越来越多,征税的池子越来越大,

这么一来,税收优惠不仅不会降低税收总量,还可以因规范而更加普惠,比如增值税就是从17%降到16%,再降到现在的13%。

无论是保民生保就业,还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抑或促进税务规范,任何减免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

2.减免对地方必然会有大影响

减税降费,对本分经营的企业是实打实的利好。

但对地方来说,就是短期的阵痛了。

对于地方来说,近几年可并不容易。

以刚刚过去的2023年为例,地方财政是受到了很大挑战的:

地方财政收入的两个大头中,一般公共预算同比下降2.1%,这部分主要是留抵退税造成的。

说到留抵退税,我们知道2023年留抵退税的力度是极大的:

不仅增量的新进项税额要退,而且存量的进项增值税也要退,还是100%童叟无欺的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截至2023年11月10日,已经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合计已达23097亿元

留抵退税不全是地方承担,但增值税本就是税收的最大头,总体看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地方财政收入的第二个大头,政府性基金预算,比上年同期下降22.8%,这部分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楼市遇冷造成的。

同比下降21.6%可能不够直观,我们来简单算个数,

2023年同期,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93936亿元,

而2023年,这部分收入如上图所示仅为73755亿,锐减2.02万亿

现实很严峻,虽然地方的收入减少了,但支出却仍要继续

上图为2023年的财政支出数据,其中,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2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3%;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全年同比减少,但11月份数据较上年同期增长3.7%;

收入在减少,但支出不能停甚至还要花更多

那地方财政能怎么办呢?那只好加大借钱力度了。

结果就是,地方债务规模在不停扩大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首次突破30万亿大关

而在2023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仅为15.32万亿元

无疑,地方财政也是在负重前行的,尤其近几年负担更重。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遵义最大城投156亿债务宣布展期20年:

这也正是,地方背着债务、负重前行的一个缩影。

各种税收优惠还会带来一个影响,那就是会削弱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吸引力

原本,不少地区就会用税收优惠来吸引企业,

比如返税25%,或者核定降低25%的税负等方式来招商引资。

突然,全国范围的优惠加码,比如某类型企业,综合税负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下也能降低20%多,这时,地方的返税如果没有进一步优惠空间,那对企业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

这时,部分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产业链更完备的地区,也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企业不仅优惠更多,而且选择也更多了,

但对地方而言,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吸引力就减弱了。

更进一层,新的企业少了(或部分老的企业跑了),加上要给还在的企业留抵退税等优惠政策,对地方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三、虚弱的地方税,自私的地方财政

有经验的企业主们,会有经历过地方的返税,这其实就是地方性优惠政策的体现。

很多地方为了挽留企业,常常会有核定返税税费减免等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

要知道,地方财政的目的在于当地的发展,发展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对于地方而言,吸引更多企业,在本地扎根,远比多收一点税要更重要。

每多一家企业扎根,就会带动一些就业,尤其是大企业更是能带动一环又一环的就业。

所以你会看到,大企业往往在地方税务上更有议价权

举个例子,委托代征。

一般来说,企业要按税法及相关条例,按法定税率缴纳增值税等税费;

而在一些情况下,比如税源零星分散、难以派出专人管理时,税局也会委托机构或企业进行代征代缴,这就是我们说的委托代征

税局委托企业代征时,会明确委托代征的税种、税目和适用税率等内容,而这个适用税率,通常是有一定优惠的:

委托代征,往往是大企业才能拿到。

对于地方来说,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多了,经济活跃起来,地方就可以得到更好发展,就越能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不少地方都会通过核定、返税和园区等释放一些税收优惠,来吸引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来当地扎根。

当然,地方搞优惠一般都是比较规矩的,有些区域性的政策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这些个模式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每当有诱人的优惠政策,就有那么一小撮人闻着味就来蹭优惠了。

比如2023年的范冰冰税案。

在那个全国明星和影视公司扎堆霍尔果斯的时候,范冰冰税案就是被抓的一个典型。

其因为“阴阳合同”而被举报,最终因偷逃税被罚8.83亿。

冰冰税案后,一众明星争先恐后的开始注销霍尔果斯的工作室或公司,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要说到霍尔果斯的税收优惠政策了:5免5减半,前5年可是免除企业所得税的,25%的企业所得税全免,那可太香了。

所以,太多人或企业都想去蹭,去硬蹭优惠。

因此乌央乌央的外地企业,都悄摸摸的在霍尔果斯注册个空壳公司,而人员和业务还在原本的地方完成,只不过走账挂一下空壳空司,就能省下25%的企业所得税

前面我们刚说过,企业所得税可是共享税,中央地方按比例共享。

而这么多空壳公司蹭优惠的,直接让中央和地方都“颗粒无收”。

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况下,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实际造成了国家层面的税费损失

这个现象,在2023年以来集中爆发的顶流主播税案中更为明显。

薇娅、雪梨等,滥用核定征收政策,偷逃了成千万上亿的个税,而个税也是中央地方共享税。顶流主播通过核定减少了其应承担的个税,这就意味着国家层面又流失了大量税费。

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一些情况下会实质造成国家层面的税费损失

在种种乱象被查处和曝光后,国家也会出政策进一步规范,比如收缩返税和代开之类的行为:

2023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一文:

文中指出“逐步清理不当干预市场和与税费收入相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

如此,返税开始规范了。

湖南省电子税务局于2023年1月17号-18号的一次升级中,对代开进行了调整:

(一)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调整:

1、连续12个月累计经营所得类代开发票不含增值税金额超过180万元的,提示后仍未登记的,税务机关不再受理其代开发票业务。

也就是说,连续12个月代开累计超过180万必须办理税务登记。

如此,代开也进行了规范

可以预见,未来税收优惠的大趋势是以国家层面为主,地方性税收优惠逐渐规范甚至退出。

这里提醒大家,如果自身适用某地的地方优惠,能用上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但如果不适用,硬要去蹭优惠,其结果往往不会太好。

而且,规模搞的越大,代价也会越惨痛。

四、说在最后

税收优惠政策,既有全国层面,也有地方范围性的。

国家层面,税惠政策能保民生,促进规范而扩大税收基本盘,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

地方层面,税收优惠可以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税源来进行日常开销和建设,更好的发展当地经济和造福当地人民群众。

总的来说,无论过程是立足当下还是放眼未来,税收优惠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

在共同富裕的主旋律中,对正经做生意、为gj创造gdp和就业的企业来说,一定会有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1.税务行业十年老炮,每天分享税筹经验,解决疑难财税问题!

2.关注carl的财税圈,帮你合法合理地省钱,立志让你做最省心的老板。

3.解读最新的税收热点,分享最优的税筹方式。carl的财税圈,您身边的财税管家。

全网最全税筹防坑指南

“假税筹”的风险,你还不知道?

一文读懂企业税筹:避开95%的坑。

注重自家税务问题,会计不是万能的!

你还在用私账发工资吗?

全网最全节税攻略

灵活用工指南,省一半的钱

增值税节税攻略

小微企业最新税收攻略

一文读懂个人所得税

高收入人群如何避税

个体户如何节税全攻略

会计必学知识

企业无票支出怎么破?

老板为什么要注册多家公司

会计监管来临,不要当背锅侠!

财税资料全汇总

【第4篇】税收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当下中国经济的根本矛盾在于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需要好好研究一番。

需求为什么不足,个体总要穿衣吃饭吧?能将就的,现在就不买了!为啥?没钱呗!为啥没钱?没工作,或者工作不稳定或者预期不太好,留点备用呗等等。所有问题都是基于自身风险的考量。既然如此,干预个体对未来风险的高预期,是不是就能解决一些经济问题?

我们不能解决个体的所有问题,却能通过增加个体收入稳定性,未来可预期性而使个体敢于消费。

从哪里着手呢?个体获得收入的主要手段是工作,那么就从工作就业来讲。

我们知道,企业会因为产品需求旺盛而扩大规模,而愿意增加职位。会因为产品需求不足,而缩小规模,减少职位。

我们知道,个体会因为有持续的收入而消费,自愿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在正常状态下,职位供需是相对平衡的,在弱势经济环境下,因为职位是减少的,即使个体劳动力供给总量不变,也是不平衡的。

所以,这时就需要干预,,怎么干预呢,我们需要知道,干预的目的是使经济最终自主转动起来,当下的问题就是解决职位供需不平衡问题,一方面增加职位,又不能扭曲现实市场,一方面减少个体劳动力供给(可以暂不考虑)。

最终的解决方案只在于增加职位,既然企业需求端不足,主观增加职位的意愿就没有,只能创造职位,通过创造就业,使人们获得持续性收入,从而有意愿,有能力去购买产品,因为有需求,企业有意愿增加供给,就需要增加职位,从而使市场逐步循环起来!

我们的失业率是多少,让这些人搬砖吧,挖沟吧,然后再填平,用劳动的无效性换取个体收入的持续性,这些人获得持续性收入,使劳动力市场供给偏紧,使企业产品有需求,通过这种方式,逐步使经济有活力,因为经济有了活力,税收也就跟上了!

所以,减税我不认为是个好主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企业减下来的税是否会用在增加职位上?这很值得研究,我更愿意相信,市场反馈不好的情况下,收缩战线,节省每一个铜板,是最大多数组织或者个体会做的。

我们必须有一个共识,使经济起来的方式只能是大众的消费,也只有大众的消费能带来全商业的繁荣!

用政府这只手的税收增加职位,转移支付,干预市场,使市场这只手发挥作用才是正途。

最后讲一下这些创造的职位,个体会因为市场的繁荣,供需的原因,自尊心等等原因而逐步退出创造的职位,留下来的也会有,必然会有这样的,那样的原因而不得不留下来,这又会成为对困难群众的福利性职位,最终成为帮扶性工作。

【第5篇】营改增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

优化税务制度是税务改革的目标。本篇文章主要对建筑业税制改革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行业和税收制度特点相关对策。我国在结构性减税的措施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营改增”,目前,建筑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建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的调整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分析的重点是建筑业应如何减少税收开支,从而保证在改革之后建筑行业的税收负担不会增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地加快,社会分工明确,目前阻碍经济升级最为严重的因素就是重复征税的情况。我国在《关于营改增试点方案》中已明确将“营改增”纳入改革方案当中。

“营改增”有助于结构现代化和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率,并对行业和产业链的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营改增”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行业向专业化的程度发展,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了税收的成本,减少了税收方面的负担。

二、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的必要性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营改增”必然会导致建筑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发生重大变化。“营改增”既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又避免了重复征税的现象,但在实践中却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由于企业规模小、缺乏税务意识或没有开具发票,这就会导致建筑部门的会计核算遇到困难。向建筑业提供原材料的企业规模各不相同,有些企业不符合一般的税收标准,例如提供砖、瓦砾、沙子、石头和油漆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通常难以获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这就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增值税使财务会计核算更加标准化,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明确的抵扣链条,“营改增”中规定建筑业的大多数企业必须是支付增值税的企业,这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高产业的现代化。

(二)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的可行性

2023年1月,“营改增”在上海开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多地区也开始实现减税目标。随着改革举措的顺利协调和持续稳定实施,试点地区的发展逐渐取得了成功。“营改增”促进了试点产业的发展,加深了二、三产业的整合,促进了产业链的革新,证实了“营改增”是可行的。

在建筑业,“营改增”的先決条件已经具备,建筑公司有复杂的资金形态,如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本资金。无论“营改增”变化的规模如何,最终都会以货币基金的形式出现。从消耗性用品的使用过程开始,逐渐形成一个经营的过程,其中包括原料的投入、产品的生产、成品的产生以及获得工程款。因此,建筑行业在对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计算方面是有能力的。

三、建筑行业“营改增”的现状及对其行业的影响

(一)建筑行业“营改增”的现状

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即子公司进行了重组,不仅建立了新的内部管理机构,而且增加了劳务、租赁等方面的企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增值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主体必须与中标主体相符。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建筑公司选择了一种直接或集中管理工程项目的模式,这一模式已被采纳,大大降低了挂靠模式,精细化管理方面也所加强。例如,为了加强标前管理,大多数企业将税务与市场评估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促进标前管理,并加强对分销商的管理,使投标程序更加标准化。供应商的选择取决于是否出示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加强税务管理,避免税务风险。

(二)营改增对业绩的影响

缓解了重复征税,并实现了合理的税收。当建筑企业购买建筑原材料和建筑设备时,也可以扣除增值税中的进项税额,重复征税问题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处理,企业的税收成本大大降低,发展机会也有所增加。

对于建筑市场的秩序有维护的作用,经营的行为也更加的规范。实行“营改增”使建筑业能够通过互联网认证系统获得必要的确认和认证,这使建筑公司能够更好地规范管理发票,并有助于减少伪造发票的违法行为。

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由于建筑公司购买的材料和设备可以从增值税中扣除,建筑公司为了获得更大的抵扣金额,可以优先购买先进的设备,增加生产和经营的规模。除此之外,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有利于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减少对于劳动力方面的成本投入。无形资产的转让也在此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对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并使建筑公司的现有技术更加的现代化。

四、建筑行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税收核算工作更为烦琐

原则上,改革后的平均均减会超过80%,这不符合现实。建筑业的利润率很低,2023年仅为3.5%。事实上,许多的因素如工程项目的垫资和中标价的下浮以及工程活动中的环境压力,已成为高劳动力成本影响的重要指标。外包工程、冲突和挂靠工程,如异地建筑服务提前缴纳税款,这使得一般的建筑业纳税人的税务核算更加的复杂。

(二)进项税额难以抵扣

建筑业总收入的近30%是劳动成本,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主要是因为劳务分包商的改组步伐与建筑业的改组步伐不同。另外,一些供应商也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例如砖、瓦砾、灰烬、沙子、石头等供货商都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大多数建筑公司是多样化的,涉及许多领域。从增值税中扣除进项税额的困难因单位和操作要素而异。

(三)发票风险陡增

企业不能计算进项税额,除非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得到认证和申报。这就需要提高企业对税收和减税的认识。同时改革对于发票的控制工作会大有改进。然而,也存在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如果不严格控制发票,企业可能遭受财产损失,甚至可能会造成违法犯罪。

(四)现金的流动受限制

在“营改增”的影响之下,建筑行业的现金流动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具体来说,建筑企业如果在小型的材料经销商处采购施工所需的原材料,那么则不能应用进项税额抵扣的相关措施,这就会增加企业增值税上缴的额度,从而使得建筑企业需要使用的现金数量增加,从而对建筑企业的现金流动造成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相比较于其他行业的产品销售工作来说,建筑企业的在产品销售的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该产品的销售金额较高,而且客户在完成所需缴纳的金额时,建筑企业无法及时地确认,这就导致时间间隔较长。当建筑企业申报未交税金的纳税工作时,就会直接的减少企业日常运作的资金,从而减少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

五、建筑行业“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税收筹划

全面实施“营改增”将为建筑公司提供更好的税收机会,并应在多个层次进行规划。在选择承包商和材料经营商时,必须从各个方面分析研究其利弊,并确定比较价格和缴纳税款的最佳办法。企业应通过购买建筑材料、投资固定资产等提高利润,并规划长期投资方案。在调整方案中,应不断注意国家税法的发展和变化,并分析各种政策,以避免政策变革加重税务负担和业务风险。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建设

建筑企业在选择会计核算方式的时候要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并提高财务软件的规范化。建筑企业可以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参加税务和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定期地对工作的内容进行修改。只有在财务人员了解并熟练地掌握新的税收制度和会计政策之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得到了发展,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建筑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继续改进技能管理,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管理。除此以外,在对建筑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建筑公司还应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有效地避免与会计变动有关的风险。

在“营改增”正式的实施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核算工作、内部控制工作以及对合同的管理等,从而導致建筑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筑企业应当严格地按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业务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在税负方面的负担。此外,企业还应当顺应政策的变化,及时地优化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有效的开展税收会计核算的工作,从而确保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不会受到新税收制度的影响。

(四)使用分期抵扣的方法

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机械设备的支持,因此,企业会使用大量的资金购买施工中所需的机械设备。正常来说,机械设备可以进行长期的使用,因此它也是企业固定资产中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开始建立时,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机械设备,如果企业一次性的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那么就会增加企业设备购买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从而导致企业的税负发展受到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对机械设备采用一种分阶段的抵扣方法,从而减少建筑公司的税负压力。

(五)针对性开展税收改革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人口分布不均,导致经济发展也不均匀。相对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发展较慢。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采用相同的税收标准,不仅不利于税收工作的开展,还会导致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加不平衡,从而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增加。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税收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各个地区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改革工作,并使用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税收改革工作的质量。

本文详细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业业绩的影响。它还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营改增”在建筑部门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探讨符合该行业基本情况的解决办法。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应对和适应“营改增”制度所带来的势头。确保建筑公司顺利、稳定地过渡税制改革时期,并规划其自身的发展和经营模式,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第6篇】政府采购税收留地方

近年来,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采购制度日益完善,成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出现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情况。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政府采购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常见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供应商之间发生纠纷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之间相互不了解; 2、供应商对采购流程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操作才能达到采购目的; 3、一些供应商对采购流程不熟悉;

一、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包括哪些内容?

投标人资格条件的要求。 招标文件应包括的内容有:①《政府采购法》中所规定的投标人必须具备的条件;②资格标准;③资格要求(如资质、业绩、奖项等)。 具体而言,第一,招标文件必须明确规定投标人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以及投标报价、投标方法和评标办法等要求。 第二,资格条件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采购法》以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采购综合评标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综合评标法)。 第三,必须明确规定评标方法、评审办法及中标成交结果,即:采用综合评分法,评审方法分为报价、技术标和商务标三个部分;采用价格评分法,评审方法分为价格分(技术分)和商务分两个部分;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按照价格、质量、服务三个标准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进行单项评分;采用综合评价法(又称评分表法)。

二、招标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招标:

1、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人数量不足三家或者符合招标文件规定其他条件的; 2、项目不能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开标,且不能在评委名单中确定评委人选; 3、经审查,投标人的资格条件不符合招标文件中的资格条件要求; 4、在招标过程中,投标人提出异议被驳回的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发现投标人存在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5、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后,评标委员会发现有两个以上投标人的报价低于成本且其中至少一个报价低于成本,经核实后,取消其中标候选资格; 6、出现与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向招标代理机构支付合同价款等违反规定行为; 7、在评标委员会提出异议后,采购人还没有作出处理决定,供应商又向采购代理机构提起异议。

三、投标人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3)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政府采购活动中,投标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采购文件内容进行实质性响应。 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自身是投标人、潜在投标人。

【第7篇】税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国内税收来源于地方工商企业的效益创收,不包括海关征收等进口税,因此与地方经济规模密切相关。当然,它也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就像疫情发生的第一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与整体经济运行同步受到很大影响。

通过及时控制疫情,2023年全国经济大幅复苏。除了少数地区工业低迷或疫情持续困扰导致税收增长相对缓慢外,绝大多数省市都出现了强劲反弹之势。

2023年全国各省(市)国内税收收入10强

(数据来源:各省市税务部门,不包含海关代征和进口税收)

1、广东省财税收入拔头筹,深圳财政收入首破万亿元

“税收是用之于民”,一个地区的税收收入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该区域的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尤其是对于教育、医疗等的提高。

按照税收收入的高低,我国10强省分别是广东省(22653亿元)、江苏省(15656.1亿元)、上海市(15318.4亿元)、北京市(13990.9亿元)、浙江省(13736.7亿元)、山东(10330亿元)、四川省(6322.3亿元)、河南省(5266.9亿元)、湖北省(5124.3亿元)、河北省(5064.3亿元)。

山东的表现亦比较凸显。2023年山东省国内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万亿元,达10330.0亿元,同比增长18.22%。在2023年,山东省国内税收收入为8737.6亿元。

湖北省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23年湖北省国内税收收入为5124.3亿元,排名第九位,相比2023年排名第十的位次,前进了一位。从增速看,2023年湖北省国内税收收入增速为25.95%,全国排名第一。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23年大部分省(市)的税收高增速是建立在2023年下跌的基础上的,因此,各省(市)疫情前后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两年平均增速是一个重要指标。

从国内税收收入两年平均增速看,浙江省以9.83%排名第一位。包括浙江省在内,共有6个省份超过了5%。由于湖北省2023年疫情较为严重,受此影响,其国内税收收入两年增速仅为0.29%。

2、多地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税收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印证着各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北京税收收入占比达87.1%,比前几年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浙江税收收入7172亿元,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10.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8%;江西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6%,全省工业税收增长近20%,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四成。

总的来看,2023年地方财政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稳中向好。各地财政收入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

2023年,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3亿元,增长14%,两年平均增长8.3%;甘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8亿元,增长14.6%;福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43.84亿元,增长11.3%;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2.3亿元,增长12.2%。

得关注的是,多地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例如,吉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4亿元,超额完成年初预算36.8亿元;海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9.6%,增收61.5亿元;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2.3亿元,增长8.1%,高于预期目标5.1个百分点。

3、2023年十组税费数据,反映税收经济发展亮点。

第一组数据: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第二组数据: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333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允许企业提前享受前三季度政策优惠,并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数据显示,全国有32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减免税额3333亿元。其中,18.6万户制造业企业享受减免税额2259亿元。

第三组数据:办理出口退税1.67万亿元,助力外贸发展。税务部门整合优化出口退税信息系统,大力推进智慧退税。2023年,办理出口退税16719亿元,有效缓解出口企业运费上涨等资金压力。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全国出口企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9.7%,比全国企业整体采购水平快4.8个百分点。

第四组数据:新增涉税市场主体1326万户,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全国新办且发生过涉税行为的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12.9%。同时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底,全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达1238.1万户,较2023年末增加110.9万户。

第五组数据:全国企业增值税发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1%,企业销售持续稳定恢复。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14.2%。其中,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4%,两年平均增长19.1%。

第六组数据:制造业及其相关批发业销售收入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呈稳中有升态势。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制造业及其相关批发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比2023年提高1.2个百分点,反映支持制造业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稳住了制造业发展。同时,制造业企业采购设备两年平均增长14.3%,比全国水平快1.3个百分点,显示较强的发展后劲。

第七组数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7%,发展势头良好。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7%,两年平均增长22.8%,比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快8.6个百分点。其中,智能设备制造同比增长64.3%,互联网相关服务增长61.5%,软件开发增长28.2%。

第八组数据: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15.46万亿元,圆满完成预算目标。2023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完成154573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6.3%,比2023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为国聚财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第九组数据: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收入6.68万亿元,民生保障作用增强。2023年,税务部门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收入完成66838亿元,同时还组织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19727亿元,为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十组数据: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5.1%,呈稳中略降态势。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随着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5.1%,比2023年略降0.1个百分点,比“十二五”末的2023年(18.1%)下降3个百分点,市场主体税收负担进一步减轻。

总的来说,2023年中国的经济复苏非常强劲,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表现令人惊叹。虽然2023年初国内疫情重燃,在很多地区依然严重,但相信中国强大的社会管理能力能够及时遏制疫情,社会和省会恢复稳定,经济走势持续上升。

【第8篇】税收与地方经济发展

近日,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有乾带领省国税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到许昌进行调研。 张有乾一行到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图),并与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进行座谈交流,征求他们对国税部门的意见建议。张有乾指出,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值得肯定和学习。张有乾强调,国税部门要贯彻好省国税局关于“放管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简化办税程序,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效,降低企业办税成本;要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加强进出口业务的税收指导,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许昌市魏都区国税局,张有乾一行看望慰问了基层一线国税干部,查看了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并与纳税人进行了交谈。张有乾肯定了许昌市魏都区国税局在便利纳税人办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要求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简化办税手续,提高办税效率,实现办税便利化。 在许昌市国税局局机关召开的座谈会上,张有乾听取了许昌市国税局整体工作汇报和部分许昌市国税局班子成员、县(市、区国税局)负责人发言,并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张有乾指出,许昌市国税局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思路清晰、敢于担当负责,按照省国税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动组织收入、纳税服务、防虚打骗等工作,干部队伍精神状态良好、和谐稳定,各项税收工作成效明显。 调研期间,张有乾与许昌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交谈,并代表省国税局感谢他们对国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要求许昌市国税局提升站位、持续努力,充分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9篇】地方对中央税收的贡献

税收是一个国家公共财政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国家军事、社会、民生等等各个方面的支出,都需要依靠税收来负担。所以,税收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不仅仅看gdp,更要看税收,因为gdp很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存在一些水分。但是税收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一分一分钱收上来的,绝对是经济硬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们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23年各省上缴中央的税收情况。 一、广东上缴税收近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

2023年,广东上缴税收达到9295亿元,虽然对比2023年的11868亿元,受经济下行影响,有所下降,跌破了万亿。但依然稳稳的继续排在第一位,比排在第2的上海,多出近3000亿元。而且从净上缴税收来看,广东7308亿元,依然排在第一。

二、仅8省净上缴税收为正,且差距较大

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山东和福建8省市对国家有贡献,其他省份均为负数。在净上缴税收为正数的省市,差距也比较大,最高的广东达到7308亿元,是福建529亿元的近14倍,也是江苏4604亿元的1.6倍,是浙江4396亿元的1.7倍。

三、有9省市净上缴税收在负2000亿元以上

湖北、湖南、云南、甘肃、广西、新疆、河南、黑龙江、四川等9省市净上缴税收在负2000亿元以上,对中央税收依赖程度非常严重。

另外,我们看看gdp接近的广东和江苏,净上缴税收还是有差距,广东是江苏的1.6倍。

总的来说,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的税收极度依赖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上海、江苏、浙江,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国家要求经济大省要担起更大责任,保证完成税收任务,必须为稳住全国大局作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看出,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非常严重,各地发展水平严重失衡。而从地区来说,比如广东,本省内部各地市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10篇】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方案

2023年10月11日上午,“梧州市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在梧州市税务局正式挂牌。梧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梁达斌,梧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钜胜出席揭牌仪式。这次市税务局与市司法局联合打造的全市首个集“宣传、示范、体验、普法、教育”于一体的税收法治文化阵地,是我市税收普法教育成效的一个缩影,也是落实全市“八五”普法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梁达斌出席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并致辞

“梧州市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将税收法治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创新“税收+红色+法治”文化同频共振,打造宣传***法治思想、宪法和税收法律法规,培育税法文化、践行法治信仰的全新平台。以主题图文的形式宣传***法治思想、宪法、护税英雄、税费政策等8个方面的普法知识,注重突显梧州特色和税务特点,全面展现党领导下的税收发展史,营造“沉浸式”的税收普法氛围。

参观全市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

听取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和各板块内容介绍

“全市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正式挂牌

今后,全市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将通过发挥法治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和推进我市税收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税收法治基础,对助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梧州、法治税务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为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贡献法治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11篇】2023地方税收留存比例

税收返还主要针对的就是企业增值税以及所得税,而增值税和所得税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两大税种。增值税根据不同的行业缴纳增值税的税率也是不同的,服务行业增值税为6%、建筑行业增值税为9%、商贸行业增值税为13%,企业所得税所有行业都是25%。那么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一定的税负压力,怎样来解决这一系列税收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总部经济招商(冯1521),总部经济招商是无需企业实地办公的(3160),属于注册性招商。(838)而我们这里要提到的税收返还就属于总部经济招商模式,只需企业将业务进行合理的分流,在当地园区缴纳相应税收,即可享受当地园区的税收返还,企业在园区缴纳的税收越多那么自然返还的就越多,这是毋容置疑的。

对于税收返还还有一点需要看的就是地方留存,不同的地方留存都是不一样的,而地方留存分为一级留存到四级留存,如果该地方为四级留存那么即使返还企业100%,也是没有多少利润可言的。留存的多少是可以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够拿到手多少利润的。

通过注册成立新有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形式达到入驻园区,享受园区税收返还政策。

1. 根据企业缴纳税收情况,返还地方留存的40%—80%

2. 增值税地方一级留存50%,所得税地方一级留存40%

3. 当月缴纳次月返还,返还及时力度大

4. 无需企业实地办公,不影响主体公司的正常业务承接以及运营模式

税收返还比例根据企业年缴纳税收额度而定:

年缴纳税收为:100万以下,地方留存奖励35%

年缴纳税收为:101万——350万,地方留存奖励45%

年缴纳税收为:350万——550万,地方留存奖励60%

年缴纳税收为:550万——1000万,地方留存奖励70%

年缴纳税收为:2000万以上,地方留存80%

总得来说税收返还政策,可以综合解决企业的税负问题,不管是从增值税还是所得税层面。而且税后还无需担心公转私的20%个人所得税缴纳问题。了解更多税收优惠政策,欢迎联系小编。

【第12篇】关于增加地方税收的建议

一、公司基本情况(略)

二、房地产开发板块经营现状

商品房开发以常州市为中心向长三角重点城市辐射,包含省内有苏州、无锡、南京截至2023年底在售项目达到11个,其中住宅项目6个、商业加商办2个、园区自主开发3个;浙江区域如湖州、绍兴多地均有布局开发,目前均已完成交付处于结算阶段。

2023年初在售项目累计货值(含库存)达xxxx方、xx亿元,设定销售指标为60亿,实际去化达成率仅为20%。期间为满足战略发展需要,公司自2023年内储备了3块的优质地块,产生了高额的拿地资金支出,同时安置房项目及刚交付的商品房项目工程款结算支出较大,在售楼盘销售乏力导致回笼大幅下降,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可动用资金存在较大的压力。

三、发展公司融资情况

公司目前融资渠道顺畅,截至2023年末,总授信额度为xxx亿元,可用授信余额为xx亿元。2023年以来,中央各部委频频发声,力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也提供了较大支持,加大投放力度,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2023年以来,公司控股、参股项目共获得房地产新增授信xx亿元,新增投放xx亿元,保障房中票注册额度xx亿元。但公司在融资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1)间接融资,房地产开发贷款对于项目公司资本金要求较高,银行都要求注册资金高于土地款,对公司资金造成较大压力;银行对于房地产并购贷款仅支持控股项目,参股项目不能配套并购贷款(2)直接融资,因房地产行业限制,公司发行债券只能“借新还旧”,且新借款额度只能是旧债券的“八五折”,给公司新增发行债券带来一定难度。

四、市场下行周期下的影响

对于地方开发公司而言市场下行带来的直接影响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项目开发的资金成本因去化周期拉长导致急速上涨,经营利润腰斩甚至亏损;2拿地及新开发的节奏被打断,趋于保守审慎;3产品设计开发周期拉长,产品力及高品质住房的标准制定将是生存关键;4因企业性质导致发展公司在发生价格战时,必须起到社会面稳地价&稳房价的压舱石作用,多处于被动防守方;5房地产业的转型迫在眉前,将从单纯的住宅开发向全产业链延伸,其附加价值和增值服务将有进一步提高;6调控政策实施与消费者信心博弈,开发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博弈仍处于动态不确定状态;7人口集中化带来的房地产市场区域集中度加剧,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开放带来障碍。

五、对于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的研判

研判的基础是内外环境、国内政策、供需关系、市场信心等几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的,全年的各种变量都会影响房地产的回暖。

我司综合研判在排除外部无重大经济危机、地缘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就依据目前的市场综合环境及2023年1月以来的市场动态作出以下预判:1,2023年国内经济境大概率将好于2023年,消费市场的复苏趋势已见苗头,购房者信心的建立难度将大大降低;2,2023年房产政策将延续宽松,继续坚持“房住不炒”不动摇。3,2023年长三角重点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合肥等地在上半年将带头复苏,蔓延至三四线城市,改善型需求将是本年市场的中坚力量,但全年整体恢复最多至18年规模14亿方,全年主题仍是去库存;4,2023年土地市场会有修复,一些不差钱的房企会开始积极布局。同时,土地出让规则会继续调整优化,增强房企拿地意愿,但是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必须调整。5后疫情时代,2023年将是国人的观念变化的转折之年,婚恋观、生育观、消费观、家庭观等方面将趋向保守、理性,因此带来的需求变化将需要开发企业生存相匹配的产品;6,城投债或有四五线城市暴发风险;7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人口流入型城市将获得良好的发展;

六、我司2023年拿地计划及投资计划

我司依据最新5年规划预计2023年将持续新增拿地xxx万方、预备拿地金额约xxx亿元。

未开发及待开发土地面积约60万方,计容建筑面积约xxx万方,其中设计住宅类约xxx万方。开发资金投入约xxx亿元。

七,对国家及省里的政策建议

建议一:政策端在现有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房住不炒,一城一策”,适当放松各市级政府灵活使用政策工具及金融工具;

建议二:江苏省《苏政50条》的全面高效的落实,需要政企之间建立高效快捷的沟通机制。

建议三:土地财政的没落不可避免,开辟其他途径的可持续性财政收入。

建议四:建议各级政府定向回购一定数量商品房,用于人才安置,保障库存去化的同时也为当地留下人才;亦可考虑实施定向房源”共有产权房+人才房优惠”。

建议五:建议取消首套房契税,适当减免满足限售条件下改善型刚需客户的置换房源时产生的交易税费。

建议六:建议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资本金要求调整至总投资的30%;加大对参股项目并购贷款的政策支持力度;放宽房地产企业直接融资的用途限制。

【第13篇】县地方税务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思茅区税务局把党建引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助推营商环境建设有效落实。

思茅区税务局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深化简政放权、规范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服务“力度”,严格落实办税服务“五项制度”,坚持办税厅“晨例会、学习日、好差评、定期轮岗”等制度,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学习力;设置“服务站、大综窗、自助办税厅、周三夜市”等窗口,提升服务力。提升纳税服务“深度”,为大企业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提升纳税服务“温度”,积极推行“容缺办理、申报提醒、信用修复”等温情服务;开展“电话热线、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大走访活动,问需问计,解难纾困;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困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共开展“春风行动大走访”活动走访纳税人100余户,办理容缺承诺注销137户,纳税信用修复2806户次,向各商业银行传递2023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9394户次。

同时,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构建“三员”体系,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送达市场主体。做好企业发展的政策“信息员”,制定政策落实操作指南,编制税费优惠“二维码”,开展线上推送、精准辅导;当好政策“宣传员”,以“云见面”的方式,搭建线上“税企连心桥”,为市场主体解读税费优惠政策;做好意见收集“调研员”,建立多层次的立体沟通交流机制,全面了解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痛点。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听取企业在发展中对税费政策环境、税收治理环境、纳税信用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创新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供参考。

(来源:普洱日报 通讯员 冯婉娴 编辑:张毅)

【第14篇】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

相信大家都知道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时常听到税收洼地,其实所称的税收洼地一般是指地方政府的奖励性税收收入政策,也就是地方政策。税收洼地在内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财政奖励政策有巨大筹划空间,虽然是地方政策,但在政策筹划过程中间接与税法产生关联,即把相关经营业务分包到洼地。而这个业务必须是真实的投资经营行为,脱离真实业务的筹划都是不合理的。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税务系统监管不断优化升级,不少不合规的税收洼地已经取消了这些政策,税收洼地正在不断地减少,目前还有湖南、重庆、河南、山东等地。

税收优惠政策如下:

一、个人独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公司股东可以在园区内设立自己的个人独资企业,通过业务模式的转换,改变自身的收入方式,以给企业提供服务的形式,将每年得到的股东分红转换为个人独资企业的业务收入,通过在园区内享受核定征收的优惠政策,达到有效的节税目的。

在园区注册个人独资企业,无需缴纳高达25%的企业所得税和20%股息分红,增值税以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可以享受税率为1%的疫情过后优惠税收政策(截止2023年12月31号),附加税小规模纳税人还可以减半征收,个人生产经营所得税按照核定征收的政策,可以以10%应税所得额来缴纳个人所得税,综合税率不超过5.2%!!!

二、自然人代开税收优惠政策

如今自然人在税收洼地园区的税务局代开,园区会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给个人办理临时登记,按核定征收的形式缴纳个人所得税,核定后的税率为0.5%,配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增值税享1%的税率和加上附加税减半征收,综合税率为1.56%,完税即可出票,并且附有完税证明。

三、注册有限公司园区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洼地园区注册有限公司,企业可以享受到园区的税务扶持,获得增值税奖励、企业所得税奖励;

企业当月缴纳,次月财政返还

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40%-80%奖励扶持

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40%-80%奖励扶持

股息分红:缴纳的个税以地方留存的40%-80%奖励扶持

企业想要解决利润虚高问题,需多关注税收优惠政策,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来事前筹划,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负压力,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来管理企业。地方税收优惠是每个企业都可以享受的,但享受的前提是要保证业务的真实性,有基本的三流合一,这样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最大的保障!!!

【第15篇】哪儿查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税壹点》专注于税务筹划,您的贴身节税专家,合规合法节税!

如今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已不再是单传的拼产品,拼服务,随着国家税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税务筹划上的比拼已经成为了新赛道,谁能做好税务筹划,或许就能领先对方一步!

那么企业如何做好税务筹划呢?能在如今的市场环境存活下来的企业,内部管理大多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享受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便成为了关键!

不同的地方,优惠政策肯定也是不同的,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小编所在的园区政策吧!

一. 企业可在园区新设立有限公司,享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奖励:

增值税:地方留存50%,企业可以获得70%~90%的政策奖励;

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40%,企业可以获得70%~90%的政策奖励。

企业当月正常申报纳税,次月便可获得园区奖励。

二. 企业可在园区新注册个体工商户或者个人独资企业,享受核定征收政策:

无论是个体工商户还是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税率均为0.5%~1%,综合税率不超过2.5%,且无需再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 企业也可以采用自然人代开的方式:

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园区向地方税务局开票,综合税率3%~3.5%,一票一完税,无需二次汇算清缴!

享受地方政策均无需企业更换办公地址以及经营模式,只需要分流部分业务以及利润到新园区即可!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需要更加详细的税收优惠政策,欢迎您的留言与私信!

关注税壹点,了解更多详情!

地方税收返还政策(15个范本)

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可移步公众号《税虾虾》一般纳税企业主要缴纳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分红税以及一些比较小的税种等等。一般来说,一般纳税企业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年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地方范本

  • 税收收入留存地方比例(15个范本)
  • 税收收入留存地方比例(15个范本)98人关注

    说到返税,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都是一知半解的,大家比较常见的有先征后退或先征后返,但今天说的这个返税其实不算这两张,它是属于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纳税,地方根据企业的纳 ...[更多]

  • 地方税务发票真伪查询(15个范本)
  • 地方税务发票真伪查询(15个范本)97人关注

    收到一张发票,不管怎么看都觉得这张发票不简单,但就是看不出什么问题,当场能气吐血!现在年轻人三种续命方式:快递,外卖,网约车。作为财务人员,每天要和各种发票打仗,总会筋 ...[更多]

  • 地方税收返还政策(15个范本)
  • 地方税收返还政策(15个范本)95人关注

    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可移步公众号《税虾虾》一般纳税企业主要缴纳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分红税以及一些比较小的税种等等。一般来说,一般纳税企业的规模都是比 ...[更多]

  • 地方税务返税政策(10个范本)
  • 地方税务返税政策(10个范本)90人关注

    说到增值税,相信很多企业都会觉得“头疼”。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9%、13%,企业增值税税率因行业而异。从税率的角度来看,企业所得税税率远高于增值税,但对企业来说, ...[更多]

  • 地方税务局印花税怎么计算(10个范本)
  • 地方税务局印花税怎么计算(10个范本)83人关注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常为纳税人订立、领受应税凭证或者完成证券交易的当日。二、纳税地点1、单位纳税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印花税;2、个 ...[更多]

  • 小规模纳税人地方税费(3个范本)
  • 小规模纳税人地方税费(3个范本)78人关注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决策部署,更加便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了解适用税费优惠政策,税务总局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费 ...[更多]

  • 电子税务局地方税费查询(15个范本)
  • 电子税务局地方税费查询(15个范本)72人关注

    答:企业信用等级为a的企业可以预支2个月的发票,企业信用等级为b的企业可以预支1个月的发票,已预支的月份不能再预支;企业信用等级请通过【我要查询】—【纳税信用状态 ...[更多]

  • 地方税收优惠政策(15个范本)
  • 地方税收优惠政策(15个范本)66人关注

    2021年全国各地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详情资深财税顾问由于2020年的133疫情,国家税务总局对于市场上的企业进行在税收上面的一定优惠政策,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都8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