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公司无忧网
当前位置: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税务知识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培训(15个范本)

发布时间:2023-09-21 09:25:04 查看人数:77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15篇优质的研发税务知识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培训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培训

【第1篇】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培训

近期,出台了二个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新政策: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公告2023年第16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3号。有些财税人员对于这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还有所疑惑,小编给大家分享共享会计师的推文,以图表及七个具体案例解析的形式来为大家进行解析对比,希望能给您带来点收获。由于内容较多,将分为上下两篇分享给大家。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100%

1.政策内容:(自2023年1月1日起)

1.1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1.2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2.政策依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公告2023年第16号。

3.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

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并且符合以下条件。

3.1科技型中小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

(2)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3)企业所在行业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范围,不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规定的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

(4)企业在填报上一年及当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和严重环境违法、科研严重失信行为,且企业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5)企业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所得分值不低于60分,且科技人员指标得分不得为0分。

3.2科技型中小企业“直通车”:

符合上述第(1)~(4)项条件的企业,若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则可直接确认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

(1)企业拥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

(2)企业近五年内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

(3)企业拥有经认定的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

(4)企业近五年内主导制定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可在服务平台(https://fuwu.most.gov.cn/)上注册登记企业基本信息,在线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

4.案例解析

【案例一】巨隆科技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金额400万元 (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解析:

(1)按照之前的政策,只能加计扣除75%,即400×75%=300万元;

(2)现在新政策:能加计扣除100%,即400×100%=400万元;

结果:可以多扣除100万元,少纳企业所得税100×25%=25万元。

二、制造业企业:加计100%

1.政策内容:(自2023年1月1日起)

1.1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1.2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2.政策依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3号。

3.制造企业的条件

以制造业业务为主营业务,享受优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企业。制造业的范围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574-2017)确定,如国家有关部门更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从其规定。收入总额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执行。

4.案例解析

【案例二】金宏建材是一家制造企业,2023年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金额400万元 (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解析:

(1)按照之前的政策,只能加计扣除75%,即400×75%=300万元;

(2)现在新政策:能加计扣除100%,即400×100%=400万元;

结果:可以多扣除100万元,少纳企业所得税100×25%=25万元。

三、其他企业:加计75%

1.政策内容:【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其他企业:除制造业以外的企业,且不属于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也不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1.1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

1.2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2.政策依据:

(1)《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8〕99号)

(2)《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3.注意点:

3.1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申请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3.2失败的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以享受加计扣除。

原创:共享会计师,专注于财税问题咨询解答。

【第2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变迁

2023年国家税务总局第28号公告: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类比如芯片等产业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限制,而我国在面对西方国家封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鼓励投入研发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进行国产替代和超越,实现科技类产品的自主可控

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政策抓手,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近来,国家又推出了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投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是有效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之一。

28号公告的主要变化是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提前享受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优惠,也就是说,在十月份进行申报时,可以将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进行提前加计扣除。以前的规定是允许年度之后在汇算清缴时间内进行加计扣除。换句话说,这个政策就是国家给了企业一笔小小的免息贷款。

假如企业前三季度发生研发费用5000万,那么依照加计扣除100%的口径,企业可以将1250万的资金免息使用三个月以上,如果筹划好的话,可以达到半年以上的时间。这样就等于国家给这个企业贴息了几百万。

第二新的变化,是这个政策调整优化了其他相关费用限额的计算方法,之前的其他相关费用是:假如有多个项目的话,要分别计算,那这个政策是允许合并计算。

假如某公司有ab两个研发项目,a项目的五项费用之和1000万,相关费用为150万;b项目的五项费用之和2000万,其他项目费用为150万。

之前的扣除标准为:a项目(1000x10%)÷(1+10%)=111万;

b项目(2000x10%)÷(1+10%)=182万

按照孰小原则,扣除原则,该企业可以抵扣其他相关费用261(111+150)万元。

28号公告的扣除计算:

〈(1000+2000)〉÷(1+10)=272.72万。根据孰小原则,小于300万,则其他相关费用可以抵扣272.72万。比原来可以多抵扣12.72万元。

第三个变化是简并了辅助账样式;原版是要填写人员人工的六大类费用的各项明细信息,新版的辅助装信息只填写六大类费用的合计数,不再填写具体明细费用;同时删除了部分会计信息,减少了企业填写的工作量。但是原版的辅助账也可以同时由企业选择使用,就是说辅助账的样式,由企业自己选择使用哪一版,并且企业可以根据样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填写。自己进行设计的版式,要包括原有版式的内容即可。

看了这篇文章,你对28号公告和新的操作方法有疑问吗?欢迎私信聊聊!

【第3篇】房租怎么摊销研发费用吗

导读:本文讲述的是关于预付的房租摊销分录怎么写的有关问题,预付的房租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来进行处理,然后分摊到每个月,计入到管理费用科目来进行处理,感兴趣的可以接着往下看看。

预付的房租摊销分录怎么写?

收到物业公司开具的房租发票后(按每月3000元,三个月一付为例),支付房租时:

借:预付账款-房租 9000

贷:银行存款 9000

然后当月计入费用:

借:管理费用-租赁费 3000

贷:预付账款-房租 3000

第二、三个月依次分批计入费用,分录同上第二笔。

房租会计分录怎么写?

房租的账务处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1、房租按月缴纳,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房租

贷:银行存款

2、如果房租是预交一年的,可以先计提,再分摊。

缴纳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分摊时:

借:管理费用——房租

贷:预付账款

对于餐饮业的房租费,由于占比很大,而且是固定支出,建议直接计入成本。

【第4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递延

近日,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72号建议做了答复,答复中梳理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明示了集团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分摊及申请问题,表示会统筹研究相关行业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税收政策体系。

我国现行加计扣除政策将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等行业列入负面清单,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但在当前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中,产业之间的界限确实越来越模糊,部分负面清单行业出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目的发生了研发费用,提出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诉求,如何用税收优惠鼓励该类企业的技术创新,我们期待后续进一步的明确政策。

以下为答复原文:

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72号建议的答复

财税函〔2019〕30号

王填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取消研发费加计扣除行业限制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

我国在税收政策方面一直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给予重点支持。结合中国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支持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为主、涵盖多个创新环节、覆盖面较广、具有普惠性和引导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一是重点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3年起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认定条件,并扩充了高新技术领域范围;自2023年起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对符合条件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优惠。

二是对企业研发实施加计扣除优惠。对企业研发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基础上,允许再加计扣除50%,自2023年起放宽了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范围,并扩大了研发费用口径,同时简化了审核管理,不再由企业提供相关研发鉴定证明;自2023年起,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自2023年起,对符合条件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也允许税前加计扣除,并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予以500万元以下免税、500万元以上部分减半征税政策,并将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纳入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范围;对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单位以及国际组织颁发的科技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人员获得符合条件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是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政策。自2023年9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公司股票(权)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允许递延至股权转让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将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的纳税期限由6个月延长至12个月;对企业和个人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的,纳税人可选择5年分期纳税政策,也可选择递延至股权转让环节纳税。

五是鼓励创业投资,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给予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并将享受优惠的投资对象由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优惠主体由创投企业扩展至合伙制创投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和个人投资者。2023年初,又扩展了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使投向这类企业的创投企业有更多税收优惠。从2023年1月1日起,对依法备案的创投企业,可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其个人合伙人从该基金取得的股权转让和股息红利所得,按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或选择按创投企业年度所得整体核算,其个人合伙人从合伙企业取得的所得,按5%-35%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六是支持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科研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给予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政策;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七是积极推广创新试点政策。在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支持创新的税收政策试点;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政策试点。

目前,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覆盖了创业投资、创新主体、研发活动、成果转化等创新全链条、全过程;并采取了低税率、减免税等直接优惠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税前抵扣、延期纳税等间接优惠相结合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取得了较好实施效果。

二、关于集团总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问题

现行政策规定,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需要集中研发的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权利和义务相一致、费用支出和收益分享相配比的原则,合理确定研发费用的分摊方法,在受益成员企业间进行分摊,由相关成员企业分别计算加计扣除。符合要求的集团总部及成员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依法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三、关于取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行业限制的问题

对企业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或抵免是国际上通行的鼓励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该类优惠政策涉及研发活动的确认和合规研发费用的归集,对此,国际上主要国家都普遍遵从oecd编写的《弗拉斯卡蒂手册》的相关规定。根据《弗拉斯卡蒂手册》规定,研发活动包括三类,分别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合规研发费用一般包括研发人员劳动力成本、日常支出、研发仪器设备投入及租金等。同时,一些国家从规避漏洞的目的出发,对享受研发税收优惠的行业或活动也进行了一定限制。参照上述国际经验和做法,我国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规定,符合要求的研发活动,是指“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考虑到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等行业较难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活动,烟草制造业属于限制类行业,现行加计扣除政策将上述6个行业列入负面清单,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不过,近些年我们在调研与走访中也发现,在当前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中,产业之间的界限确实越来越模糊,部分负面清单行业出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目的发生了研发费用,提出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诉求。

下一步,我们将在对国际上一些通行做法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您所提建议,统筹研究相关行业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税收政策体系。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单位:财政部税政司

财 政 部

2023年7月1日

【第5篇】研发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一、不适用加计扣除的情形

(一)不适用加计扣除的行业

不适用加计扣除的行业包括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六大行业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为准,并随之更新。

上述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行业的企业,是指以所列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研发费用发生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按税法第六条规定计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余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

例:某综合性商场2023年度取得零售收入15000万元,兼营生产汽车仪表取得销售收入5000万元, 取得投资收益1000万元。

全年用于汽车仪表研发发生的费用支出500万元。则该商场零售收入占比15000÷(15000+ 5000)×100%=75%,不得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依据:财税〔2015〕119号、总局公告2023年第97号

(二)不适用加计扣除的企业

1.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企业;

2.核定征收的企业;

3.非居民企业。

依据:财税〔2015〕119号

(三)不适用加计扣除的活动

1. 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 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 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 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不适用加计扣除的活动,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 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以上所列举的7类活动,仅是采取反列举的方法,并不意味着上述7类活动以外的活动都属于研发活动。企业开展的可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活动,必须符合财税〔2015〕119号文件有关研发活动的基本定义。

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财税〔2015〕119号规定,税务部门应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后续管理,定期开展核查,年度核查面不得低于20%。

税务机关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研发项目有异议的,可以转请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鉴定意见,科技部门应及时回复意见。鉴定意见不需要企业提供。企业承担省部级(含)以上科研项目的,以及以前年度已鉴定的跨年度研发项目,不需要再鉴定。

企业研发费用各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归集不准确、汇总额计算不准确的,税务机关有权对其税前扣除额或加计扣除额进行合理调整。

依据:财税〔2015〕119号

二、现行有效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沿革

1. 财企〔2007〕194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及指南——无形资产,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会计口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是有关研发费加计扣除的法律规定,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规定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了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文件有效期自200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4. 财税〔2015〕119号放宽研发活动范围,采用负面清单方式。进一步扩大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范围。文件有效期自2023年1月1日至今(条款失效)。

5. 总局公告2023年第97号明确财税〔2015〕119号文的政策执行口径,简化了研发费用在税务处理中的归集、核算及备案管理,进一步降低优惠的门槛。文件有效期自2023年1月1日至今(条款失效)。

6. 总局公告2023年第40号,聚焦研发费用归集范围,完善和明确了部分研发费用掌握口径。文件有效期自2023年1月1日至今。

7. 财税〔2017〕34号、总局公告2023年第18号、国科发政〔2017〕115号、国科火字〔2007〕144号、财税〔2018〕76号、总局公告2023年第45号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管理体系。

8. 财税〔2018〕64号规定了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 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 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

9.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57号,适用于202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

将原表单的“基本信息”相关项目调整至《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基础信息表》(a000000)中;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文件取消企业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限制的规定,修订“委托研发”项目有关内容,将原行次内容细化为“委托境内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委托境外机构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其中:允许加计扣除的委托境外机构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委托境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并调整表内计算关系。

10. 财税〔2018〕99号 提高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口径,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11. 总局公告2023年第23号规定了 企业享受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企业应当根据经营情况以及相关税收规定自行判断是否符合优惠事项规定的条件,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目录》列示的时间自行计算减免税额,并通过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享受税收优惠。同时,按照规定归集和留存相关资料备查。

12.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1号规定,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3号)的规定执行,不再填报《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和报送《“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由企业留存备查。本公告适用于202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

三、研发费用归集范围(自主研发、合作研发、集中研发)

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的具体范围包括:

(一)人员人工费用

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1.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1)研究人员是指主要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

(2)技术人员是指具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参与研发工作的人员;

(3)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技工。

(4)外聘研发人员是指与本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合同)和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接受劳务派遣的企业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支付给劳务派遣企业,且由劳务派遣企业实际支付给外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等费用,属于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2. 工资薪金包括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的支出。 3.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外聘研发人员同时从事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人员活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注意:

1. 不包括

(1)没有直接实质性参与研发的行政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后勤人员

(2)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3)补充社会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住房公积金(但可通过“其他相关费用”记入)

(4)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和五险一金(但可通过“直接投入费用”和“新产品设计费等”间接分配记入)

(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不得计算加计扣除。

2. 与高新技术认定比较

高新技术认定归集范围,未要求直接从事研发,要求是科技人员(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

(二)直接投入费用 指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1.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租赁费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2. 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研发费用中对应的材料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3. 产品销售与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在不同纳税年度且材料费用已计入研发费用的,可在销售当年以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额直接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不足冲减的,结转以后年度继续冲减。

注意:

(1)对比:企业取得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在计算确认收入当年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时,应从已归集研发费用中扣减该特殊收入,不足扣减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按零计算。

研发部门没有单独安装电表的,需要根据工时等合理方式,计算研发人员工时占总工时的比例,得出总共研发需要分摊的电费,再根据项目工时比分摊到不同的研发项目。

(2)与高新技术认定比较

高新认定包括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租赁费,而加计扣除只能是仪器、设备租赁费。例如为了扩大研发,租了研发大楼,不能够加计扣除。

(三)折旧费用 指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1.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折旧费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2. 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符合税法规定且选择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就税前扣除的折旧部分计算加计扣除。(2023年度税收与会计折旧取其孰小;2023年度及以后年度以税收折旧为准。)

例:a企业符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条件,于2023年12月购进并投入使用一台价值1200万元的研发设备,会计处理按8年折旧,每年折旧额150万元;税收上享受加速折旧政策按6年折旧,每年折旧额200万元。2023年度及以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加计扣除政策时,企业可就其税前扣除的200万元折旧计算加计扣除100万元。若该设备6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6年内每年均可对其税前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100万元,不再需要根据比较会计、税收处理的孰小值确认加计扣除金额。

接上例,假设a企业会计处理按4年折旧,其他情形不变。企业2023年会计处理折旧额300万元,税收上可扣除的加速折旧额为200万元,此时会计折旧额大于税收折旧额,则2023年度、2017及以后年度申报加计扣除政策时,均仅可就其对其在实际会计处理上已确认且未超过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金额200万元计算加计扣除100万元。若该设备6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6年内每年均可对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100万元。

注:与高新认定归集口径比较

(1)高新包括了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加计扣除不包括。

(2)高新包括了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设施的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加计扣除不包括。

(四)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指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1. 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无形资产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摊销费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2. 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符合税法规定且选择缩短摊销年限的,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就税前扣除的摊销部分计算加计扣除。

注意:已计入无形资产但不属于财税〔2015〕119号通知中允许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范围的,企业摊销时不得计算加计扣除。例如:无形资产资本化时有40万研发人员办公通信费记帐记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转入无形资产,但办公通信费是不能加计扣除的,这100万里真正符合要求的可能只有60万,这样每年加计摊销只能是6*175%=10.5万。

(五)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指企业在新产品设计、新工艺规程制定、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与开展该项活动有关的各类费用。

注意:

1. 设计费一般不填,包含的设计人工成本、相关设备的折旧或租赁费、材料的领用费,可分别计入人工费、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如果是找设计公司设计的,属于委托研发,登记《委托研发“研发支出”辅助账》。

2. 与高新认定比较

加计扣除不包括田间试验费、装备调试费用。

(六)其他相关费用 指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 此类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即其他相关费用限额=上述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中的第1项至第5项的费用之和×10%/(1-10%)。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小于限额时,按实际发生数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大于限额时,按限额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

例:某企业2023年进行了二项研发活动a和b,a项目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2万元,b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8万元,假设研发活动均符合加计扣除相关规定。

a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12)×10%/(1-10%)=9.78,小于实际发生数12万元,则a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97.78万元(100-12+9.78=97.78)。b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8)×10%/(1-10%)=10.22万元,大于实际发生数8万元,则b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100万元。该企业2023年可以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为98.89万元[(97.78+100)×50%=98.89万元]。

注意:

1. 比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税 [2013] 70号新增了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论证、鉴定、评审、验收费用。

2. 不包括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指除记入差旅费外的本地交通费)、通讯费。

3. 与高新认定比较

(1)高新认定包括通讯费。

(2)高新认定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论证、评审、鉴定、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会议费、差旅费、通讯费等。有个“等”字,加计扣除没有。

(3)高新认定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20%;加计扣除此类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四、委托研发及其他事项

(一)委托研发

1. 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可按规定税前扣除;加计扣除时按照研发活动发生费用的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委托个人研发的,应凭个人出具的发票等合法有效凭证在税前加计扣除。 “研发活动发生费用”是指委托方实际支付给受托方的费用。无论委托方是否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受托方均不得加计扣除。

2. 委托方委托关联方开展研发活动的,受托方需向委托方提供研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3. 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不包括委托境外个人进行的研发活动。(注:高新认定委托个人研发的,应凭个人出具的发票等合法有效凭证在税前加计扣除。)

4. 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上述费用实际发生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委托方与受托方存在关联关系的,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例:某企业2023年发生委托境外研发费用100万元,当年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为110万元。按照政策规定,委托境外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的80%计入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即为80万元。当年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110万元的三分之二的部分为73.33万元。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即为73.33万元,因此最终委托境外研发费用73.33万元可以按规定适用加计扣除政策。

6. 委托境内进行研发活动应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并由受托方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 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应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并由委托方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相关事项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及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执行。

(二)其他事项

1.企业取得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不得计算加计扣除或摊销。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时采用直接冲减研发费用方法且税务处理时未将其确认为应税收入的,应按冲减后的余额计算加计扣除金额。

例:某企业当年发生研发支出200万元,取得政府补助50万元,当年会计上的研发费用为150万元,没有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则税前加计扣除金额为150×75%=112.5万元。

企业取得政府补助按照不征税收入处理不一定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因为不征税收入用于研发支出所形成的费用和支出项目摊销,既不能税前扣除,也不能作为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放弃不征税收入处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税收收益。

2.企业取得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在计算确认收入当年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时,应从已归集研发费用中扣减该特殊收入,不足扣减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按零计算。

3.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其资本化的时点与会计处理保持一致。

4.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五、会计处理

(一)会计科目设置

“研发支出”科目 ,是一个过渡性的科目。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在研发项目上的支出,应该区分费用是用在研究阶段,还是用在开发阶段。

研发费用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满足资本化条件,方可确认为无形资产。

研究阶段的支出属于费用化的范畴,支出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时候,和研究阶段的处理相同;第二种情况,符合资本化条件,这时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有些像未转入固定资产之前的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填入开发支出,达到预定用途之后,结转到无形资产。

小结:研发费不符合记资本化条件时记在管理费用;研发费要形成无形资产必须是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并且达到预定用途之后。

(二)会计分录模板

(三)研发费用核算新要求

从2023年6月起, 利润表附件中的一般企业财务报表增加了一级科目“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反映企业进行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税务机关在本年度审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可能会要求企业只有在“研发费用”项下的费用才允许加计扣除。

(四)辅助账

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研发项目立项时应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年末汇总分析填报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研发支出”辅助账及汇总表由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留存备查。研发支出辅助账、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可参照总局公告2023年第97号所附样式编制。

1.辅助账的设置

(1)分项目设置,归集研发费用。

(2)辅助账不是会计用途的明细帐,是税收用途的辅助账。

(3)登记辅助账时应调整到位。

(4)辅助账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设置并进行明细核算 。

2.辅助账类别

合作研发,集中研发、委托研发、自主研发四类“研发支出”辅助账。

3.辅助账的登记

(1)登记合作研发、集中研发、委托研发、自主研发四类“研发支出”辅助账;

(2)登记“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

(3)登记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计算确定本年度实际加计扣除总额。(归集表不再要求留存备查)。

(五)案例

2023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5000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4000万元,总计10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发生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00万元

——资本化支出 6000万元

贷:原材料 5000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 1000万元

银行存款 4000万元

(2)2023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借:管理费用 4000万元

无形资产 6000万元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00万元

——资本化支出 6000万元

六、涉税风险

(一)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的行业进行了加计扣除

现行政策规定不适用加计扣除的行业有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下简称六大行业)。上述行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为准,并随之更新。对于同时从事多种行业的纳税人,判断是否属于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行业的企业,是指以六大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研发费用发生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按税法第六条规定计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余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

(二)对不属于研发活动的项目进行了加计扣除

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政策。政策明确了下列活动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三)会计核算不健全、实行核定征收、不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企业不适用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

企业应设置“研发支出”科目核算研发费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财会〔2019〕6号规定,对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应分别处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完成研究后进入开发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允许资本化。研究阶段的支出属于费用化的范畴,支出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时候,和研究阶段的处理相同,第二种情形,符合资本化条件,这时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填入开发支出,达到预定用途之后,结转到无形资产。对于费用发支出,应在利润表“研发费用”科目登记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

(四)对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进行了加计扣除或摊销。

财政性资金,如果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97号)规定,企业取得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不得计算加计扣除或摊销。

要提醒注意的是,企业取得政府补助按照不征税收入处理不一定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因为不征税收入用于研发支出所形成的费用和支出项目摊销,既不能税前扣除,也不能作为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放弃不征税收入处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税收收益。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0号)规定,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时采用直接冲减研发费用方法且税务处理时未将其确认为应税收入的,应按冲减后的余额计算加计扣除金额。比如,某企业当年发生研发支出200万元,取得政府补助50万元,当年会计上的研发费用为150万元,没有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则税前加计扣除金额为150×75%=112.5万元。

(五)企业研发费用各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归集不准确、汇总额计算不准确

1.将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指除记入差旅费外的本地交通费)、通讯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归集到其他相关费用加计扣除。

2.归集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时,未按照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计算加计扣除。

例:甲汽车制造企业2023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一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单位价值1200万元,会计处理按8年折旧,税法上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残值。甲企业对该项设备选择缩短折旧年限的加速折旧方式,折旧年限缩短为6年(10×60%=6)。2023年企业会计处理计提折旧额150万元(1200/8=150),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200万元(1200/6=200),不需要与会计折旧额比较孰小。

3.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加计扣除时,未在销售当年以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额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对当年研发费用不足冲减的,未结转以后年度继续冲减。

4.取得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在计算确认收入当年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时,未从已归集研发费用中扣减该特殊收入。

5.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同时从事或用于非研发活动的,未采用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

6.开展多项研发活动的,未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7.其他相关费用的加计扣除金额超过了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六)委托研发加计扣除不符合规定

1.委托境内个人研发的,未取得个人出具的发票等合法有效凭证。

2.委托境内单位研发的,未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

3.对委托境外个人进行的研发活动,进行了加计扣除。

4.委托境外单位研发的,可加计扣除金额计算不准确。

委托境外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

5.对研发费用支出明细情况涵盖的费用范围理解错误。

研发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应为受托方实际发生的费用情况。比如,a企业2023年委托其b关联企业研发,假设该研发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条件。a企业支付给b企业100万元。b企业实际发生费用90万元(其中按可加计扣除口径归集的费用为85万元),利润10万元。2023年,a企业可加计扣除的金额为100×80%×50%=40万元,b企业应向a企业提供实际发生费用90万元的明细情况。

6.委托研发未按规定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

委托境内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由受托方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委托境外进行技术开发的合同,由委托方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

(七)未按规定设置辅助账

企业应按研发项目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同一个研发项目的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应当分别设置辅助账。于年末汇总分析填报《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作为留存资料备查。

(八)未按规定留存相关资料备查

根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3号)规定,企业享受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研发费加计扣除主要留存备查资料有以下几种:

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企业有权部门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研发人员名单;

3.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

4.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包括外聘人员)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费用分配说明(包括工作使用情况记录及费用分配计算证据材料);

5.集中研发项目研发费决算表、集中研发项目费用分摊明细情况表和实际分享收益比例等资料;

6.“研发支出”辅助账及汇总表;

企业如果已取得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应作为资料留存备查。

其中委托境外研发的,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规定,新增了以下留存备查资料:

(1)委托境外研发银行支付凭证和受托方开具的收款凭据;

(2)当年委托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等资料。

七、经典案例

详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

本文由小颖言税原创

【第6篇】高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如何计算扣除后的研发费用?

根据《关于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增减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不构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扣除的基础上,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税前摊销。研发费用的具体范围包括:

1。人员和人工费用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及外部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2.直接投资费用(1) 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成本。

(2) 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和工艺设备的开发制造成本不构成固定资产样品、原型和一般试验手段的采购成本,也不构成试制产品的检验成本。

(3)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赁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租赁费用。

3.折旧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5.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配方费、新药开发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现场试验费。

6.其他相关费用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数据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技术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检索、分析、评估、演示、评估、评估验收费、知识产权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差旅费、会议费等。此类费用的总额不得超过研发费用总额的10%,可加、减。

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减如何规定和计算

1。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与加减是两回事。您可以同时申请,但通常在年底或明年初进行加减。根据各省的评估申请高科技2.两者都具有减税的功能。高新技术税收减免40%,额外扣除额以研发费用的税前支出为基础,扣除额为150%。

3.两者都与研发资金有关4.研究开发费用的增减,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而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无形资产不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规定在实际扣除的基础上,按研发费用的50%增减;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如何计算175%的附加扣除额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增减比例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增减比例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8号)规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

对于2023年12月31日之前形成的无形资产,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摊销费用,如果无形资产未形成并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无形资产规定扣除的基础上,按实际发生额的75%加计税前扣除,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上述期间税前摊销。

【第7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培训宣传

“升级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将在10月落地,实现了优惠再度“加码”。为确保纳税人及时了解政策、用好政策,9月28日,平度市税务局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开展了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培训,通过平税速递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税务干部和纳税人一起参加,确保了培训效果。

培训过程中,该局税政二科、纳税服务科、第一税务所和税源管理单位加强部门联动,对“升级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进行了现场培训,从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到研发费用辅助账样式的变化,再到“其他相关费用”限额计算方法的调整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通过内部培训增强了政策宣传辅导的内生动力,为做好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在进行现场内部培训的同时,该局还借助“平税速递”直播间,通过“钉钉”平台对纳税人进行了实时直播。直播前,平度市税务局实地走访了部分往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较大企业,将优惠政策送到门,了解企业培训需求;各税源管理单位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通知辖区内企业及时收看直播。直播期间,700余人次企业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参加了培训。通过辅导培训,让纳税人知政策,懂政策,会填表,会申报,应享尽享税收优惠。

下一步,平度市税务局将继续通过到企业实地座谈、涉税中介机构走访等“走出去”的形式以及线上线下宣传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进行宣传,努力做到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记者:李岳锋 通讯员:唐海平

【第8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举例说明

所得税汇算清缴(年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怎么填,如果对您有用,请点赞加关注给我们鼓励。

本表适用于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含结转)政策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5 年第 97 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本年发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情况及结转情况。

第 1 行“本年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数量”:填项目数量。

第 2 行“一、自主研发、合作研发、集中研发”:填报第 3加7加16加19加23加34 行金额。

第 3 行“(一)人员人工费用”:填报第 4加5加6 行金额。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外聘研发人员同时从事非研发活动的,填报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分配的用于研发活动的相关费用。

第 4 行“1.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工资薪金”:填报纳税人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以及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的支出。

第 5 行“2.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五险一金”:填报纳税人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第 6 行“3.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填报与纳税人或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合同)的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的劳务费用。

第 7 行“(二)直接投入费用”:填报第 8至15 行合计金额。

第 8 行“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材料费用”。

第 9 行“2.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燃料费用”。

第 10 行“3.研发活动直接消耗动力费用”。

第 11 行“4.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第 12 行“5.用于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第 13 行“6.用于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第 14 行“7.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

第 15 行“8.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本行中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填报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分配的用于研发活动的相关费用。

第 16 行“(三)折旧费用”:填报第 17加18 行金额。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填报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分配的用于研发活动的相关费用。纳税人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符合税收规定且选择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按照税前扣除的折旧口径填报。

第 17 行“1.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的折旧费”。

第 18 行“2.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的折旧费”。

第 19 行“(四)无形资产摊销”:填报第 20加21加22 行金额。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填报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的用于研发活动的相关费用。纳税人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符合税收规定且选择加速摊销优惠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按照税前扣除的摊销口径填报。

第 20 行“1.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的摊销费用”。

第 21 行“2.用于研发活动的专利权的摊销费用”。

第 22 行“3.用于研发活动的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

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第 23 行“(五)新产品设计费等”:填报第 24至27 行合计金额。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等由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填报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研发项目的金额。

第 24 行“1.新产品设计费”。

第 25 行“2.新工艺规程制定费”。

第 26 行“3.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

第 27 行“4.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第 28 行“(六)其他相关费用”:填报第 29至33 行合计金额。

第 29 行“1.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

第 30 行“2.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

第 31 行“3.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

第 32 行“4.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填报纳税人研发活动人员对应费用。

第 33 行“5.差旅费、会议费”:填报纳税人研发活动发生的差旅费、会

议费。

第 34 行“(七)经限额调整后的其他相关费用”:根据研发活动分析汇总填报,该限额按项目分别计算,每个项目可加计扣除的其他相关费用都不得超过研发费用总额的10%。

第 35 行“二、委托研发”:填报第 36加37加39 行金额。

第 36 行“(一)委托境内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第 37 行“(二)委托境外机构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

第 38 行“允许加计扣除的委托境外机构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

第 39 行“(三)委托境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本行不参与加计扣除优惠金额的计算。

第 40 行“三、年度研发费用小计”:填报第 2 行 加 第 36 行乘以百分之80 加 第 38行金额。

第 41 行“(一)本年费用化金额”。

第 42 行“(二)本年资本化金额”:填报纳税人研发活动本年结转无形资产的金额。

第 43 行“四、本年形成无形资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研发活动本年形成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第 44 行“五、以前年度形成无形资产本年摊销额”:填报纳税人研发活动以前年度形成无形资产本年摊销额。

第 45 行“六、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合计”:填报第 41加43加44 行金额。

第 46 行“特殊收入部分”:填报纳税人已归集计入研发费用,但在当期取得的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

第 47 行“七、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抵减特殊收入后的金额”:填报第 45减46行金额。

第 48 行“当年销售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包括组成部分)对应的材料部分”。

第 49 行“以前年度销售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包括组成部分)对应材

料部分结转金额”。

第 50 行“八、加计扣除比例”: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填报2023年百分之75,2023年会变成百分之百。

第 51 行“九、本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填报第(47减48减49)行乘以第 50 行的金额,当第 47减48减49 行小于0 时,本行填报 0。

第 52 行“十、销售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包括组成部分)对应材料部分结转以后年度扣减金额”:当第 47减48减49 行大于等于0 时,填报 0;当第 47减48减49行小于0 时,填报第 47减48减49 行金额的绝对值。

【第9篇】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例:甲医药公司2023年研发一种创新药,自2023年1月开始研究,研发人员工资90万元、购买商业险10万元,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各10万元,假设未发生其他费用;2023年7月1日,拿到临床批件进入开发阶段 ,并符合资本化条件,发生费用与上半年相同,年底研发成功并于2023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用途,开始使用。

解析:该创新药发生的研发支出在2023年上半年计入费用,研发支出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管理费用”;2023年7月1日进入开发阶段,由于同时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2023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用途之后,结转到无形资产。

一、会计处理:

(一)研究阶段(2023年上半年)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工资薪金 90

- 商业险 10

- 翻译费 10

- 咨询费 10

贷:银行存款 120

借:管理费用 12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20

(二)开发阶段(2023年下半年)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工资薪金 90

- 商业险 10

- 翻译费 10

- 咨询费 10

贷:银行存款 120

借:无形资产 12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20

注意:从2023年6月起, 利润表附件中的一般企业财务报表增加了一级科目“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反映企业进行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税务机关在本年度审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可能会要求企业只有在“研发费用”项下的费用才允许加计扣除。

二、税务处理

(一)2023年上半年

1.计算可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90+10+10=110万元。(商业保险:不得税前扣除)

2.计算2023年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90+90/(1-10%)×10%=100万元

加计扣除比例75%

本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00×75%=75万元(共扣185万)

(二)2023年下半年

计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金额=110万元(商业保险:不得计入计税基础);

在账面上形成的无形资产实为公司未来的费用:

2023年可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金额=110/10=11万元。

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90+90/(1-10%)×10%)÷10=10万元

本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0×75%=7.5万元,(共扣18.5万)

三、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及指南——无形资产企业第九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具有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条件进行了明确,但在实务中,对于能否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判断空间,研发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对企业的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短期可以美化利润,使研发支出与受益期匹配,当期多交税,以后年度少交税;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会低估当期利润,高估以后年度利润,当期少交税,以后年度多交税。

结合上例,假设该创新药研发支出在2023年全部费用化,2023年会计利润将减少12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将增加75万元;但2023年以后10年每年利润将增加12万元,每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将减少7.5万元。

严颖 小颖言税

【第10篇】研发费用台账是汇算清缴要

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如何用好汇算清缴成果,需要在工作中认真总结,今天就收集了一些案例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分清时段,正确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比如,上市公司应当于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2007年度报告的编制、报送和披露工作。对企业而言,所得税汇算清缴与年度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可能不一致,须正确做好所发现事项的会计处理。

1.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发现的事项。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处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应及时调整当年度财务报告。

比如,甲公司2023年4月20日为2023年度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甲公司2023年3月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企业将接受一家物业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所有支出212万元,全部以物业管理费名义计入管理费用200万元,并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12万元,忽略了该部分费用中所包含的服务于职工食堂的支出31.8万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规定,甲公司应在2017会计年度进行调整,将31.8万元调入职工福利费,其中管理费用转出30万元,进项税额转出1.8万元。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后发现的事项。

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所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比如,前述甲公司在2023年5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2023年支出的房屋修缮费全部计入了管理费用,并抵扣了增值税进项税额,其中有333万元为职工食堂修缮。根据国税函〔2009〕3号文件规定,职工食堂修缮费用应计入职工福利费。因甲公司财务报告已批准报出,且该金额较大,企业作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处理,将已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3万元[333÷(1+11%)×11%]转出到以前年度捐益调整会计科目。

对于将该部分费用从管理费用调整到职工福利费后,所产生的2023年度职工福利费超过了税法规定扣除限额的300万元,相应调增企业所得税75万元(300×25%),也同步调整到以前年度捐益调整会计科目,并按相关规定结转到利润分配会计科目。

健全内控,防范风险再犯

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除了及时进行所得税调整和会计差错更正外,还须从源头把控,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来避免差错事项的再次出现。

1.财务内部的处理。

对仅涉及财务内部的事项,企业财务部门应加强财务人员对财税知识的学习,完善内部稽核和牵制程序,杜绝同一差错再次出现。

比如,甲公司符合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2023年6月从生产一线调动10名员工到研发中心从事技术开发工作,财务部门工资会计仅简单地将该10名员工的工资归集到研发费用,未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0号)及时将他们的“五险一金”归集到研发费用。为避免出现上述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少计现象,甲公司财务要加强稽核监督。

2.非财务的处理。

企业的经营业务大多由业务部门去开展,财务往往是事后反映与监督。为避免业务部门提供的材料不及时、不完善所产生的问题,财务部门可主动去协调,事先防范税收风险的产生。

比如,甲公司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因信息不对称,财务部门未能及时收到业务部门提供的单据,导致外购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折旧摊销,故税前扣除不准确。企业财务部门可主动与业务部门共同协商,通过完善制度、梳理相关流程予以解决。

调整经营行为,用好优惠政策

税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指引和预测作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最好的税收策划。国家近年来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后劲。企业可借助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经营业务的梳理,检查是否具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空间,并积极做好有关业务重整工作,通过不同策划方案的比较,以达到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和企业做强双重功效。

比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3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79号)等规定,上述甲公司通过梳理分析,可策划对企业的设计部门等辅助性业务依法依规进行分离。

关注税收新政策,着力规范税前扣除

税收具有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的功能,国家出台涉及企业的税收新政策,或多或少会涉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关注税收新政策,唯有税前扣除规范合理,才能避免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问题再去补救。

1.重视税前扣除凭证的管理。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8号),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新规,对自身现有的税前扣除凭证进行检查,条件允许的可对2023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事项进行符合性测试。内部凭证,着重对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单、工资发放表、成本计算单内部自制单据进行检查和完善;对外部凭证,通过培训宣传,在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等业务前置环节,财务人员提前介入,避免出现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的现象。

2.关注固定资产税前扣除政策的运用。

企业会计处理与税前扣除有时不一致,企业财务人员要关注并协调好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比如,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4号)规定,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500万元的,仍按原政策执行。

上述甲公司会计处理对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在考虑享受财税〔2018〕54号文件的优惠政策时,就可采取建立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的台账等方式,便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扣除时的纳税调整。

【第11篇】2023研发费用归集表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流程较繁琐,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准备周期长,而且从近两年高企评审情况来看,整体趋于严格,建议2023年拟申请高企的企业提早做好规划。研发费用归集历来是高企申报过程中,涉及部门最多、难度最大的工作,同时税务局对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每年20%核查率,也对研发费用辅助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一些常见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重视。

1.研发项目立项报告与公司实际情况有出入。很多申报企业都是申报当年来突击补充前三年的立项报告,只是简单的依据研发成果来倒推、规划研发项目,根本无法确切反应公司真实的研发活动情况。这就造成了评审专家看见的研发立项报告与企业科技成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专家可能会否决研发项目,从而否决研发费,造成研发费比例不达标。建议措施:申报实践中,每年根据科技成果、加计扣除按时完成立项、验收、结算工作,做到资料、数据、时间真实一致;需要补充立项报告必须与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积极沟通,从研发立项报告内容、验收、总结、结算等要尽量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2.申报高企时的研发项目与过去三年中加计扣除研发项目不一致。理论上,研发活动发生研发费即定数,不会也无法改变,因此申报高企时,研发项目应该与过去三年申报加计扣除的研发项目保持一致。当然,申报高企时研发费用,口径上大于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建议措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这是评审机构一致在推动的“三表一致”工作,申报企业应该积极、尽量向这个方向靠拢。

3.项目研发费用起止时间与立项报告书中不一致。某一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起止时间与立项报告书中的项目起止时间不一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

(1)立项报告书未能及时更新;如项目延期、项目由于特殊原因提前终止等;

(2)财务归集错误不同研发项目之间未能有效区分。

4.关于研发费用对人员人工的归集常见问题。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否能被认定为科技人员?这个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该高层管理人员是专门负责研发管理的,那就可以认定为科技人员;如果身兼数职,又是销售又是管理人员,那只能列为辅助人员,该高层人员人工费用不能全部归入研发费用里。

(2)科技人员身兼数职,或者从事多个研究开发项目如何归集?对于研发人员人工费用归集主要是专职研发人员和多用途人员的分摊。最好的分摊方法就是根据各个科技人员的工时进行分摊。多用途人员指的是既从事研发活动又从事非研发活动的员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对此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科技人员工资聚焦范围是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按照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40号,多用途人员需按照实际工时占比等方法进行分摊,未分摊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考虑到高企认定和研发加计的核算特点,对于多用途人员(非专职研发人员)为研发活动提供服务的,如能提供分配入研发费用人工部分的合理分配依据,该部分费用可列入高企认定研发费用人工。

(3)研究项目有生产车间人员参与,如何归集研发费?部分项目研发的小时中试阶段需要生产车间的熟练工人参与,那么车间人员作为研发辅助人员,在参与项目试验期间的人工费用是可以归入研发费的。归集的依据及佐证资料包括,人员的工时证明,排班表、考勤记录、工资单等,佐证资料与科技人员情况表、科技人员名册保持一致性。

(4)人员费过大或过小,与科技人员平均后不合理如何处理?研发费人员人工费用归集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具体的占比合理要求,具体多少视不同企业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企业是从事新材料的,研发人员人工费用主要在15%左右才是合理的,主要投入还是原材料;如果作为一个电子信息类的企业,人员都是从事软件研发,人工费占研发费的比例超过80%都是合理的。而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中,专家发现部分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和研发期间平均人员数量不一致。一种情况是,申报企业研发费明细表中发现科技人员月均工资比企业全体人员月均工资还要低;比如,企业月人均工资五千元而科技人员月均工资才三千元,这就很可能是因为企业虚增科技人员而摊薄了研发人员工资。还有一种情况是,申报企业科技人员人均工资比企业人均工资高两倍甚至三倍,那就有可能是把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全数计入研发费从而虚增了研发费。以上情况都需要避免,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核算检查研发费的人员费用合理性,减少被否决的风险。

5.关于研发费用对直接投入费用的归集常见问题。

1)研发原材料的领用与生产领用的区分。企业的原材料领用,一般来讲,企业的领料单上就需要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研发领用与生产领用,甚至研发领料单需上都应该体现是具体哪一个研发项目。现实工作中,企业对原材料都采取分摊的方式归集,这是不合理的。

(2)燃料及动力费等支出不能直接归集,应如何划分?很多企业的水表电表只有一个,那发生费用之后就必须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研发费以及相关的销售费用中分摊。那么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有按原材料的消耗为权数进行分摊的,也有以研发部门的占地或使用面积进行分摊,也有的企业以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进行分摊,这些参数只要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的。

(3)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开模、定型费用是否能全部为研发费用?部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开模、定型费用全部作为研发费用,导致研发费的直接投入非常大,而且有的企业把这些开模、定型费用全部拿去加计扣除了。其实根据会计准则,研究阶段属于研发,开发阶段应该计入成本,所以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应该很清晰地划分,企业如果有大量的开模定型费用,全部归入研发费还是需要谨慎处理的。

(4)直接投入绝对金额和比例过高。直接投入的多少视企业行业、领域、实际研究内容等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就和企业人员人工费同理。软件企业的直接投入可能就只是一点点水电费、房租物业费,而材料型企业、工艺研究型企业的直接投入可能就会相对的高一些。

(5)研发材料的领用与研发内容或与研发期间不匹配。部分项目已经结题了,但是财务仍在结题之后列支了许多费用;有的企业立项研发软件的,而该项目却归集了大量原材料,这就是研发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6.关于研发费用对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的归集常见问题。

1)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的,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一次性计入研发费用,是否确认直接投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中,关于直接投入费用定义是,指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活动而实际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折旧费用是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因此,新购进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的仪器设备,一次性计入研究开发费用的,不应当计入“直接投入”,而是计入“折旧费用”。

(2)折旧费用占公司总折旧费比例过高或过低。折旧费用占公司总折旧费比例过高,存在研发费用挤占生产成本嫌疑,另本应资本化的设备全额进入了研发费用。是不是所有研发活动都会用到研发设备?实践中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但部分专家认为没有研发设备是不正常的,因此对于某些研发活动,不使用研发设备的,应该写情况说明,阐述清楚。应该会用到研发设备,但账面没有,应该提供合理解释。比如某软件开发企业在研发费用专审报告中未披露折旧摊销费用,那么需要附上说明写清楚研发设备主要是电脑,由于金额小,均在采购时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中。

(3)生产和研发共用的仪器折旧费处理问题。折旧费的发生要与研发项目有相关性。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应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分配的用于研发活动的相关费用。

7.关于研发费用对其他费用的归集常见问题。

(1)列支与研发项目不直接相关的中介代理费、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究开发保险费等。

(2)是否包括研发人员的福利费和餐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放心保)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因此,归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时可以同口径比照执行,但福利费、餐费不属于上述范围内,支付给研发人员的福利费、餐费不得归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中。

(3)列支了不属于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与研发内容不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产品宣传费或销售费用等。

【第12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自查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务风险和应对

01会议时间

2023年3月11日14:00

02课程介绍

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政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查材料

3.研发费用归集核算、国高新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交集

4.企业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处理工作中的财务要点、难点

5.研发费用如何处理?

6.填补对把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风险细节性的空白

03主办单位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

04报名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2.发送公司-姓名-职务-手机-邮箱-微信号至联系人邮箱

3. 服务专员联系,统一拉入微信群

4.发送腾讯会议平台链接邀请进入

联系人:常思佳 18210329307 changsj@bsia.org.cn

【第13篇】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公告2023年第28号),明确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一起了解相关政策要点↓

政策要点:

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那么,企业如何申报享受上述优惠政策?以下热点问答请收好↓

(一)我们是一家煤炭开采企业,此前按75%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听说今年第四季度国家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又加大了优惠力度,新政策是怎么规定的?

答: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2023年第28号,以下简称《公告》)规定,允许此前按75%税前加计扣除的企业,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综上,你公司此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为75%,按照新政策规定,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研发费用,可按100%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二)其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主要受益群体是哪些纳税人?

答:此次新政优惠,受益群体是除以下三种情形之外的其他企业:一是本身就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六大行业,包括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二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已经提高至100%的制造业企业;三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已提高至10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除上述三类企业外,其他企业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的优惠政策。

(三)我公司此前按75%比例享受加计扣除政策,2023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具体怎么享受优惠政策?

答:对于你公司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第四季度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2023年第四季度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四)我公司是一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00万元,第四季度按规定计算的研发费用为50万元,全年加计扣除额为多少?

答:按照政策规定,你单位在2023年前三季度发生的研发费用适用75%的加计扣除比例,第四季度发生的研发费用适用100%的加计扣除比例。因此,你公司2023年全年加计扣除额=100×75%+50×100%=125万元。

(五)请问一下,怎么计算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

答:为减轻企业的核算负担,方便企业能最大限度的享受到优惠政策,《公告》对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

方法一:按实际发生数计算;

方法二: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乘以2023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23年度实际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以下简称“比例法”)。

(六)我公司是一家电力供应企业,成立于2023年12月,2023年共发生研发费用400万元,如选择比例法计算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则第四季度可按100%比例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是多少?

答:《公告》规定的比例法是指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乘以2023年度10月1日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23年度实际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你公司2023年度经营月份为12个月,2023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为3个月,按照比例法计算公式,你公司第四季度可按100%比例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400×(3/12)=100万元。

(七)我公司是一家水污染防治企业,2023年5月10日开始经营,2023年共发生研发费用400万元,打算采取比例法计算第四季度研发费用,第四季度可按100%比例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是多少?

答:《公告》规定的比例法是指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乘以2023年度10月1日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23年度实际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你公司成立于5月10日,2023年度经营月份从5月份开始计算,全年经营月份数共计8个月,第四季度经营月份数为3个月,则你公司第四季度可按100%比例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400×(3/8)=150万元。

(八)我公司是一家采矿业企业,第四季度委托其他单位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以按照100%比例加计扣除吗?

答:对于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以按规定在第四季度适用100%比例加计扣除政策。具体为:企业委托境内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并按100%的比例计算加计扣除;委托境外(不包括境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按100%比例计算加计扣除。

(九)我公司是一家石油开采企业,前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发生了研发费用,我公司什么时候可以享受优惠呢?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2023年第10号),企业可以自主选择10月份预缴申报第三季度(按季预缴)或9月份(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就当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10月份预缴申报期未选择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也可以在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统一享受。

具体到你公司,对于2023年前三季度发生的研发费用,你公司可以自主选择10月份预缴申报第三季度(按季预缴)或9月份(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享受,也可以在办理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统一享受;对于2023年第四季度发生的研发费用,可在办理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享受。

(十)我公司想享受第四季度研发费用按100%比例加计扣除政策,需要向税务机关申请吗?

答:纳税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均采取“真实发生、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方式。

你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现行政策规定自行判断是否符合优惠事项规定的条件,符合条件的可以自行计算并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直接享受税收优惠,同时归集和留存相关资料备查,无需向税务机关申请。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第14篇】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

近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发布

《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

公告内容表明: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很多人可能要问

什么是研发费加计扣除?

都有哪些相关政策?

享受加计扣除的条件是什么?

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

小编为大家整理好啦

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研发费加计扣除

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过程中享受的优惠: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成本费用(研发费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政策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

3、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

4.《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97号)

5.《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0号)

6.《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

7.《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8〕99号)

8.《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3号)

9.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3年第6号)

10.《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3号)

1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2023年第28号)

12.《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 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 (2023年第16号)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适用范围

适用行业:除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外,其他企业均可享受。

适用条件: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适用活动: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哪些费用允许加计扣除

1.人员人工费用: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3.折旧费用: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4.无形资产摊销: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5.新产品设计费等: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6.其他相关费用: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此项费用总额不得超过研发费用总额的10%。

7.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费用。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内容

1.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75%,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2.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3.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研发费用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企业应设置“研发支出”科目核算研发费用。

对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应分别处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完成研究后进入开发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允许资本化。

研究阶段的支出属于费用化的范畴,支出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时候,和研究阶段的处理相同,第二种情形,符合资本化条件,这时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填入开发支出,达到预定用途之后,结转到无形资产。

排版:王白白

【第15篇】高新企业研发费用差旅费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 研发费用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企业应正确归集研发费用,由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

一、研发费用包括哪些

1、直接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中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用于研发、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检测、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租赁费。

2、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折旧费用是指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研发设施的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

3、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是指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软件著作权、专利、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许可证、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4、人员费用

包括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和五险一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5、设计费用

设计费用是指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产品进行的创意设计活动费用。为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规程制定、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设计费用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比较薄弱,下面看下怎么应对:

1)重点检查管理费用明细账-研究开发费用明细科目,检查设计费用支出的发票、付款申请审批单据,确认设计费用发生的合理性、真实性及准确性。

2)对于外包设计费,应重点检查合同、协议、付款凭证、发票,并分析合同、协议的实质性内容,判断是否属于为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进行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方面的设计而发生的费用;若合同或协议实质表明,外包内容系委托外部开发机构进行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活动,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则应归属于委托外部研究费用,应要求被审计单位据实调整并列报。

3)注册会计师应走访被审计单位的设计、研究开发部门,或向外包单位进行函证确认,以正确区分外包设计费和外包研究开发费,必要时,应考虑利用专家工作。

6、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

装备调试费用是指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研制特殊、专用的生产机器,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试验费用包括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田间试验费等。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外其他机构或个人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按照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总额。

8、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是指除开上述费用后,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专家咨询费、技术图书资料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资料翻译费,研发成果的检索、论证、鉴定、评审、验收费用,会议费、差旅费、通讯费等。此项费用一般要低于研究开发总费用的20%,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于研发费用占比的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研发费用”占比解读

1、2023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且2023年度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税务主管部门在2023年度对其进行后续管理复核中,关于研发费用占比应参照旧办法,即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6%。

2、2023年需要重新认定的企业(即2023年通过认定)且2023年度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税务主管部门在2023年对其进行重新认定检查过程中,关于研发费用占比应参照新办法,即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5%。

所以说,2023年需要重新认定且2023年度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比要同时满足新旧认定办法,即在重新认定当年,企业的上一年度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6%。

以上,有不懂的地方需要咨询知顶顶(http://www.zddip.cn/)的, 可以随时联系。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培训(15个范本)

近期,出台了二个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新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公告2022年第16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3号。有些财税人员对于这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还有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研发范本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调减(15个范本)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调减(15个范本)99人关注

    《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生活性服务业 ...[更多]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分录(15个范本)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分录(15个范本)99人关注

    分录一:研发领用材料1万元(项目未达到资本化条件)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项目a)1万元贷:原材料-甲材料1万元分录二:研发领用材料1万元(项目预计达到资本化条件)借:研 ...[更多]

  • 2023研发费用归集表(15个范本)
  • 2023研发费用归集表(15个范本)97人关注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流程较繁琐,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准备周期长,而且从近两年高企评审情况来看,整体趋于严格,建议2022年拟申请高企的企业提早做好规划。研发费用归集历来是 ...[更多]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9文(15个范本)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9文(15个范本)97人关注

    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公告2022年第16号为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型中小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