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公司无忧网
当前位置: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税务知识

关于两处以上收入申报(6个范本)

发布时间:2024-11-04 查看人数:59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6篇优质的两处以上税务知识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关于两处以上收入申报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关于两处以上收入申报

【第1篇】关于两处以上收入申报

最近有纳税人提问:“公司在春节后新招入一批从其他公司离职的员工,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申报表中的累计减除费用是填写5000还是需要累积在上家公司的累计减除费用数呢?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将通过案例及相关法规来详细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

小王、小李和小张原为a公司员工,(为计算方便,只考虑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等因素均不考虑)每月工资都是6000元,春节后:

3月份小王跳槽到b公司任职,工资涨到8500元每月;

小李春节后工资仍为6000元每月,于是也于4月份到b公司任职,工资也为8500元每月;

而小张因其他原因,春节后上班,直到2023年8月到b公司上班,工资也为8500元每月。

2023年三人工资薪金所得情况如表所示:

那么,三人在a、b两家公司的个人所得税应如何申报呢?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1号):“第六条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附件),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依据预扣率表计算出小王和小李在a、b两家公司个人所得税情况如下表所示:

那么,到这里,小王、小李和小张的个人所得税征缴工作是否就完成了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第二十五条 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

(一)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二)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三)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

(四)纳税人申请退税。本例中,小王、小李和小张均需要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另根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2号)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纳税人有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人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应当准备与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

两人全年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王在汇算清缴时需要补缴70元的个人所得税,而小李则无需补退税款,小张则需要进行退税。

这是因为在每月预扣缴情况下小三人都是按照3%的预扣税率计算的个税,而在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小王的应纳税所得额已经超出了3%税率的临界值,按10%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而小李则保持3%税不变,小张则因为全年综合所得没有超过法定扣除费用60000,而在每月预扣缴时均预扣了个人所得税,则需要在汇算清缴时退税处理。

通过上面的案例,大家是否明白了累计减除费用是按照每月5000元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呢,需要汇算清缴的需要在次年的3月1日至6月31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呢?

【第2篇】两处以上收入属于个人申报吗

最近群里有小伙伴问:

个人取得两处收入,不同公司,是否可以选择工资薪金申报?

这个问题确实让人头大,好多小伙伴留言回答,但答案也是各不相同:

只能一处啊,以后办事情麻烦的吧

只要是雇佣关系就可以两处领薪金

都可以是工资薪金,但年底清算时劳务报酬要合同,500以上要发票,不能随便申报.......

下面小编给大家好好捋一捋这个事情,梳理清楚

案例

实务解析

孙某受a公司委派,在b公司任职,a公司每月发放3000元工资给陈某,b公司每月发放给孙某工资4500元。期间,孙某自行应聘在c公司进行工作,每月取得薪水3800元。

不考虑其他扣除项,a、b、c公司以及孙某应如何进行所得税个人申报?

一、a、b公司属于雇用单位和派遣单位,按解析:

1、a单位属于派遣单位,全员全额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对于孙某所得,不扣减费用,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3000×10%-105=195元

2、b公司属于雇用单位,全员全额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对于孙某所得,应扣减3500元后,计算个人所得税:

(4500-3500)×3%=30元

二、c公司无法获知孙某在其他公司的工资薪金所得,因此全员全额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对于孙某所得,应扣减3500元后,计算个人所得税:

(3800-3500)×3%=9元

三、孙某取得三处工资薪金所得后,应固定一处自行合并申报个人所得税,并不得随意变更申报地址。

孙某收入=(4500+3000+3800)=11300元

孙某应缴个税=(11300-3500)×20%-555=1005元

孙某应补缴个税=1005-(195+30+9)=771元

以上是正确的处理方法,然而由于金税三期个税申报的设置问题,目前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修正处理方法。

四、切合目前个税申报系统的处理方法:

1、a单位全员全额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孙某所得不足3500元,没有个税产生。

2、b公司全员全额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对于孙某所得,应扣减3500元后,计算申报个人所得税:

(4500-3500)×3%=30元

3、c公司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对于孙某所得,应扣减3500元后,计算个人所得税:

(3800-3500)×3%=9元

4、孙某取得三处工资薪金所得后,应固定一处自行合并申报个人所得税,并不得随意变更申报地址。

孙某收入=(4500+3000+3800)=11300元

孙某应缴个税=(11300-3500)×20%-555=1005元

孙某应补缴个税=1005-(30+9)=966元

实务

报表填制

一、企业报表的填制。

企业根据各自公司的个税计提情况,填制“正常工资薪金申报表”申报企业员工个税。

二、孙某自行选择a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合并申报,申报表如下填制(申报表格式各地有不同):

延伸阅读

其他需要合并申报的个人所得税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除了个人取得多处工资、薪金所得需要合并申报个税外,还有个人取得的以下所得需要进行合并计算申报个人所得税,具体计算申报方法同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申报方法类似:

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大家清楚了吗?

入群方式 :

1、关注我们,并转发此文

2、然后点击小编头像,找到私信功能,私我回复入群即可(仅限上海地区)

【第3篇】两处以上收入个人所得税申报计算公式

同一月份存在两处以上工资薪金收入,任职单位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规定,以本单位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来计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无需考虑其他任职单位。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应当核实两处以上工资薪金收入,办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即年终汇算清缴)。

方法/步骤

【例】某个人在a单位每月工资为10000元,在b单位每月工资为12000元,a单位和b单位各自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1号公告第六条规定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其中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时都可以减除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2.个人两处以上取的工资收入,不可以由一方单位代理合并申报纳税,该事项属于个人自行申报事项。

3.现行政策,对于居民个人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没有要求按月合并申报,但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的,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申请补税和退税。

【接上例】该个人在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按照“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多退少补,其中只能减“一个”减除费用六万元。

4.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还同时有多项符合规定的专项附除项目,不是说所有专项附除项目只能在一处扣,只是说同一专项附除项目不能同时在两处扣。

【例】某个人在ab单位同时取得工资薪金,同时有一个子女的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则:

选择一: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都在a或b单位扣

选择二:子女教育专项附在a单位扣,赡养老人专项附在b单位扣。

选择三:子女教育专项附在b单位扣,赡养老人专项附在a单位扣。

选择四(不行):子女教育专项附在a单位扣,还在在b单位扣。

【例】某个人在ab单位同时取得工资薪金,同时有二个子女的子女教育附,可以选择二个子女的子女教育附在其中一个单位扣除,也可以二个子女的子女教育附分别在不同的单位扣除。

【提醒】员工自己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自然人办税服务平台网页报送专项附信息,每项的申报方式要选定为“通过扣缴务人申报”并选定给指定的单位。

5.居民个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两处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都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因为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同一纳税人在一个年度内只能使用一次:

如在不同月份分别取得年终奖,可选择将其中某一个月份领取的年终奖作为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另外一月在另一个单位领取的年终奖则应并入当月工资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如两处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在同一个月,可以合并,并选择按全年一次性奖金申报纳税,即在取得收入的次月先由各单位分别代扣税款,个人通过相关渠道办理合并申报。

【第4篇】两处以上取得收入

最近有纳税人提问:“公司最近新招入一批从其他公司离职的员工,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申报表中的累计减除费用是填写5000还是需要累积在上家公司的累计减除费用数呢?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财务人员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小编将通过案例及相关法规来详细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案 例

小王、小李和小张原为a公司员工,(为计算方便,只考虑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等因素均不考虑)每月工资都是6000元,春节后,3月份小王跳槽到b公司任职,工资涨到8500元每月,小李春节后工资仍为6000元每月,于是也于4月份到b公司任职,工资也为8500元每月。而小张因其他原因,春节后没有上班,直到2023年8月到b公司上班,工资也为8500元每月。2023年三人工资薪金所得情况如表所示:

那么,三人在a、b两家公司的个人所得税应如何申报呢?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1号):“第六条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附件),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依据预扣率表计算出小王和小李在a、b两家公司个人所得税情况如下表所示:

那么,到这里,小王、小李和小张的个人所得税征缴工作是否就完成了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第二十五条 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

(一)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二)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三)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

(四)纳税人申请退税。本例中,小王、小李和小张均需要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另根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2号)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纳税人有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应当准备与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

两人全年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王在汇算清缴时需要补缴70元的个人所得税,而小李则无需补退税款,小张则需要进行退税。这是因为在每月预扣缴情况下小三人都是按照3%的预扣税率计算的个税,而在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小王的应纳税所得额已经超出了3%税率的临界值,按10%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而小李则保持3%税不变,小张则因为全年综合所得没有超过法定扣除费用60000,而在每月预扣缴时均预扣了个人所得税,则需要在汇算清缴时退税处理。

通过上面的案例,大家是否明白了累计减除费用是按照每月5000元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呢,需要汇算清缴的需要在次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呢?

来源:中税答疑新媒体智库

【第5篇】两处以上收入个税

新的个税法颁布以后,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问题又成为热点。从新的规定看,对原有的规则进行了调整,更加有利于企业和劳动者办理。

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收入,是指有多个企业同时为一个劳动者发放薪酬或者劳务费。此时,由于个税的起征点问题,以及不同收入采用不同的计税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困惑。

打个比方,老潘在a公司工作获得了一份收入为5000元,同时在b公司工作又获得了一份收入5000元。假设这两份收入都是工资收入,按照新税法的起征点5000元,a公司与b公司给老潘报税时,都是无需扣税的,即零申报。

但老潘一个月实际的收入是5000+5000=10000元,明显超过了起征点,存在了少缴税款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大家知道实践中企业是有代扣代缴个税的义务的,如果没有依法足额代扣,a公司和b公司会不会产生被税务机关要求补缴税款的责任呢?这个问题,在老的个税法中就有规定,新的个税法又进行了调整。

修订前个税法对于两处收入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所谓的纳税义务人,就是劳动者。根据这个规定,老潘在取得两份5000元的收入,且a公司和b公司都扣除了起征点实际未缴纳税款时,应当自行在下月去进行纳税申报。

如果老潘没有按照规定去办理纳税申报,那么就是老潘的责任,而a公司和b公司没有责任。

当然在实践中,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确实没有去办理纳税申报,于是税务局在前几年金三上线后,交叉对比出了一个名单。一方面税务局给名单上不自觉的同学打电话,另一方面也提醒了发放工资的单位,请他们帮忙督促这些同学办理纳税申报。

但是讲真,每个月都去纳税申报,实在也有点麻烦。正好新的个税法对工资薪金采用了年度计税的方式,两处收入的办理方式也有了变化。

修订后个税法对于两处收入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十五条: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一)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从修改后的规定看,把缴纳主体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非居民采用老法的规定,还是每月进行纳税申报。但是居民不再需要每月去申报,而是采用年度的汇算清缴。

复习一下新税法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的规定,如下。

个税法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的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简单的说,如果劳动者一直住在国内或者住了半年(183=365/2取整)以上,就可以一年一次办理汇算清缴了。如果不住在国内或者只在国内住了半年以下,不好意思,只能一月一办纳税申报了。

【第6篇】两处以上收入自行申报

12万及两处以上所得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政策

主要内容

一、自行申报的概念、范围、申报地点及期限

二、十二万申报相关政策

三、两处以上所得申报相关政策及要求

四、相关法律责任

一、什么是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所谓自行纳税申报,是由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自行向税务机关申报取得的应税所得项目和数额,如实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据此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方法。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包括两种情况:

(一)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时,由于没有扣缴义务人,因而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根据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计算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并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人在取得收入时,有法定的扣缴义务人,而且扣缴义务人也按照规定代扣代缴了税款,但由于相关收入需要合并、税率档次可能发生变化以及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等因素,税法作出特别规定,要求这些特定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后(多为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根据全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应补退税额,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相应事项。

年所得12万元及两处以上所得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属于后一种自行纳税申报。

二、哪些人需要办理自行纳税申报?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二)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无论取得的各项所得是否已经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当按照规定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纳税自行纳税申报。

三、在什么地方办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 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纳税申报地点分别为:

1.在中国境内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2.在中国境内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下统称生产、经营所得)的,向其中一处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4.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无生产、经营所得的,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二)其他情况下的纳税申报地点

1.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2.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向中国境内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个体工商户向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4.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区分不同情形确定纳税申报地点:

(1)兴办的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性质的,分别向各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2)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的,向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个人投资者经常居住地与其兴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参与兴办的某一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4.除以上情形外,纳税人应当向取得所得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经常居住地,是指纳税人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四、申报期限

1、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在取得所得次月15日内申报,即所谓按月自行申报。

2、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在年度终了后30日申报,也是按年申报(时间是年终30日内)。

3、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申报,即所谓按年申报(时间是年终3个月内);

五、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都必须进行自行申报吗?

按照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无论取得的各项所得是否已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当按照规定,在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但是,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不包括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不存在年所得12万元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义务。

六、“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中的“年所得”都包括哪些项目?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七、如何计算各个所得项目的“年所得”?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未扣除“减除费用”(每月3500元)及“附加减除费用”(每月1300元)的收入额。更具体地讲就是个人从任职单位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各种所得(包括单位所发未计入工资单的工资性收入),剔除按照国家规定实际缴纳的“五险一金”以及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等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后的余额。

年终奖主要是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还是有范围限定的,是单位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应纳税所得额。即:实行查账征收的,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按照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例如:某个体工商户2023年生产经营收入总额为120万元,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则该个体工商户2023年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20万元×10%=12万元。按照征收率核定个人所得税的,应将征收率换算为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例如:某个体工商户2023年生产经营收入总额为x万元,主管税务机关按照y%附征个人所得税,则该个体工商户2023年应纳税所得额=(x万元×y%+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比照上述方法计算。合伙企业投资者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后,合伙人应根据合伙协议规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未规定分配比例的,按合伙人数平均分配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同时参与两个以上企业投资的,合伙人应将其投资所有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加后的总额作为年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计算。即: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实际取得的经营利润,加上从承包、承租的企事业单位中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未减除法定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或让渡特许权使用权过程中缴纳的有关税费的收入额。

(五)稿酬所得:是指未减除法定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额。

(六)财产租赁所得:是指未减除法定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修缮费用(每月不超过800元)和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有关税费的收入额。对于纳税人一次取得跨年度财产租赁所得的,全部视为实际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七)财产转让所得:是指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转让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股票转让所得以一个纳税年度内,个人股票转让所得与损失盈亏相抵后的正数为申报所得数额,盈亏相抵为负数的此项所得按“零”填写。

(八)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指不减除任何费用的收入额。其中,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企业债券利息所得全部视为纳税人实际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上述“所得”的统计口径,均为纳税人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实际取得的所得,而不论所取得的是所属何时的所得,如补发往年、预发下年等。往年预发当年、以后年度补发当年等收入,均不计入当年所得中。

八、在计算年所得12万元时,哪些所得可以 不计算在内?

在计算12万元年所得时,对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免税所得以及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有关所得,可以不计算在年所得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一)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九项规定的免税所得,即: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即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可以免税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如果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就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缴纳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在计算所得12万元时,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不计入到年所得中。

(三)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下简称“五险一金”)。

九、为什么要进行两处以上所得申报?

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都取得工资的要做两处以上所得的申报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支付工资的单位在扣缴个税时分别都扣除了费用3500或4800元,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只能扣除一个3500或4800,有多处所得的人就比只有一处所得的人多扣除了,因此必须将多处取得的工资薪金合并,也就是只能扣除一个3500或4800元,计算当月实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减除单位已扣缴的个税税款,就余额进行自行申报补交税款。

举例说明

例如:小华2023年2月在南通公司取得工资6000元,在无锡公司取得工资4000元;以上所得不包括个人负担的三险一金。(小华常住南通)

1、小华在南通公司扣的个人所得税=(6000-3500)×10%-105=145(元);

2、小华在无锡公司扣的个人所得税=(4000-3500)×3%=15(元);

3、小华应缴个人所得税=(6000+4000-3500)×20%-555=745(元);

小华应自行申报补缴个人所得税=745-145-15=585(元);

4、纳税地点:小华选择南通公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固定后就不准随意变化)

十、两处以上所得申报问题处理

纳税人上门反映说明、声明其本人并无两处工资薪金所得,或反映未在相关单位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由自然人个人出具书面说明和承诺,写明本人真实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并签名承诺对其反映问题的真实性负责。

对于纳税人认为无两处工资申报的 ,税务机关风险应对部门将按照要求开展信息核实,对扣缴单位实施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等 ,看看是否企业有虚列工资的行为。

十一、 12万及两处以上所得个税申报的相关法律责任

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应申报未申报的后果和已申报但属虚假申报后果

一、应申报未申报

1、如果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12万元所得的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的每月15日前)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未申报的行为,列为税务机关监控范围的)

2、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进行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仍拒不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属偷税行为,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对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通知申报拒不申报且有税补)

3、如果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因此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1、2税务机关已纳入管理,并通知改正申报,3没构成偷税未申报且有税补)

二是虽已申报了,但申报虚假或不如实申报的法律后果

1、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假申报未产生税款少缴,仅对虚假申报行为的处罚)

2、纳税人不如实进行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申报,有可能构成偷税(偷税: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对纳税人偷税的,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对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要提醒大家的是,随着国家对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完善,个人的涉税管理信息将是诚信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12万元以上所得的自行申报及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的申报可信度将会影响个人的征信。个人的诚信度一旦低了,会影响个人后续的好多方面,如个人贷款、出国、公职晋升、坐高铁、乘飞机等等,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关于两处以上收入申报(6个范本)

最近有纳税人提问:“公司在春节后新招入一批从其他公司离职的员工,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申报表中的累计减除费用是填写5000还是需要累积在上家公司的累计减除费用数呢?这个问题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两处以上范本

  • 两处以上收入自行申报(6个范本)
  • 两处以上收入自行申报(6个范本)63人关注

    12万及两处以上所得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政策主要内容一、自行申报的概念、范围、申报地点及期限二、十二万申报相关政策三、两处以上所得申报相关政策及要求四、相 ...[更多]

  • 关于两处以上收入申报(6个范本)
  • 关于两处以上收入申报(6个范本)59人关注

    最近有纳税人提问:“公司在春节后新招入一批从其他公司离职的员工,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申报表中的累计减除费用是填写5000还是需要累积在上家公司的累计减除费用数呢 ...[更多]

  • 两处以上收入个税(6个范本)
  • 两处以上收入个税(6个范本)48人关注

    新的个税法颁布以后,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问题又成为热点。从新的规定看,对原有的规则进行了调整,更加有利于企业和劳动者办理。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收入,是指有多 ...[更多]

  • 两处以上收入属于个人申报吗(6个范本)
  • 两处以上收入属于个人申报吗(6个范本)39人关注

    最近群里有小伙伴问:个人取得两处收入,不同公司,是否可以选择工资薪金申报?这个问题确实让人头大,好多小伙伴留言回答,但答案也是各不相同:只能一处啊,以后办事情麻烦的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