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7篇优质的参公品牌管理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参公管理什么意思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参公管理什么意思
参公管理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人员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完全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一般通过省组织人事部门统一招录考试(省级公务员统一考试)进入到公务员队伍的,在本省内均具有公务员身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如团委、科协、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因其使用行政编制,但无具体行政职能,因此称作参公群团机关工作人员。
另一类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此类单位多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二级单位,比如档案局、史志办、渔政监察大队、城管执法局、劳动监察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金融办、旅游局、关工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社保局、供销社等等,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但是此部分工作人员一般没有行政编制而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资福利待遇和公务员没有区别。
【第2篇】请问什么叫参公管理人员
参公管理人员,即: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简称,一般代表着享受公务员的待遇,编制属于事业编身份的人员,基本特征:
1、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
2、参公人员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编制,没有列入行政编制,本身不是“公务员”身份(广东,浙江,山东等除外);
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全是参公人员,必须是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经人事部门批准的人员,才是参公人员,那些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工作人员,不是参公人员,他们依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工勤人员。
【第3篇】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区别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与公务员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务员是属于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也就是说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等等。
2、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是完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进行公务员登记,包括所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退休后的待遇,职务任免,升降,回避、辞退等全部和公务员-样进行。
【第4篇】参公管理和公务员区别是什么
相信很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位有一定的了解,听说过参公职位,但是这两个具体有什么区别都很模糊。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编制上的区别。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这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职工却没有公务员的身份,而且编委会又不可能扩大行政编制数额,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参考公务员管理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
2. 名称上的区别。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具备了这2个条件后经过本单位申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上一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经过批准后这个单位叫做“参公单位”,但不叫“机关”。
3. 待遇上的区别。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4. 转任上的区别。一般来说,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没法转任到行政编的。但参公单位却比较特殊,它能与公务员进行转任。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
【第5篇】事业单位人员、参公管理和公务员的区别有哪些
身份的差别。公务员属于公务员编制序列,参公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序列。
执法的差别。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具有执法资格,而事业单位人员无执法资格。
收入的差别。三者都属于体制内职位,都是财政供养人员。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属于财政100%财政供养,而事业单位人员财政供养则各不相同,有全额100%财政供养的公益一类事业人员,也有差额财政供养的公益二类事业人员,还有自收自给的事业单位人员。
【第6篇】参公管理是什么意思
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国家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完全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