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4篇优质的理财产品增值税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理财产品收入是否缴纳增值税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理财产品收入是否缴纳增值税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上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利用日常流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也日益普遍。那么企业购买 “理财产品”持有期间所取得的收益,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呢?来跟随申税小微一起看看吧!
1
财税〔2016〕36号
附件1第一条第五项
贷款服务
贷款,是指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
各种占用、拆借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资融券收取的利息收入,以及融资性售后回租、押汇、罚息、票据贴现、转贷等业务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2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
金融 房地产开发 教育辅助服务等
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6〕140号)
第一条、第二条
一、《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1点所称“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是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二、纳税人购入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至到期,不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4点所称的金融商品转让。
上述政策依据可以看出,对于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在持有期间取得收益的情况,要区分该理财产品是保本型理财产品还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1.对于保本型理财产品,其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2.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其持有期间取得的非保本收益,不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接下来看两个例子
1.持有至到期的理财产品
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持有一份至2023年1月8日到期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持有至到期取得21.2万元的理财收益,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持有至到期的理财产品,如果为保本的理财产品,持有期间取得收益应当按贷款服务6%计算缴纳增值税(注:小规模纳税人按3%征收率计算);如果为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持有期间取得收益不征收增值税。
所以a公司需要缴纳增值税21.2/(1+6%)*6%=1.2万元。
注意:保本收益是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
2.购入的理财产品到期前转让
b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持有一份至2023年10月20日到期的理财产品,买入价为130万元,现因公司资金运转提前卖出该理财产品,卖出价为151.2万元。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购入的理财产品到期前转让,属于金融商品转让,应按卖出价减买入价的差额为销售额,按6%计算缴纳增值税(注:小规模纳税人按3%征收率计算)。具体计算时,企业应按当前所有转让的金融商品的卖出价减买入价的差额计算缴纳增值;金融商品的卖出价减买入价的差额出现负差,可结转下一纳税期与下期转让金融商品销售额相抵,但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
所以b公司需缴纳增值税(151.2-130)/(1+6%)*6%=1.2万元。
【第2篇】理财产品利息收入增值税
问:您好!
1、企业购买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结构性理财的利息收入,是否都要缴交增值税?
2、如果缴交,是依据哪项法规、税目、税率缴交?(我司是一般纳税人)
3、怎么区分是存款利息或是金融商品投资收益?
厦门税务答: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第一条的规定,各种占用、拆借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资融券收取的利息收入,以及融资性售后回租、押汇、罚息、票据贴现、转贷等业务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因此,贵司持有保本收益类金融商品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应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根据《关于明确金融 房地产开发 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号)规定:“一、《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1点所称“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是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而获得存款利息的存款人到银行存款,无需签署相关投资协议。
----------biu~biu~biu~我是分割线--------------
更多财税信息请关注公众号:hunt稅事(huntshui)
素材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接洽删除
【第3篇】理财产品利息收入缴税
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23年1月1日开始,资管产品管理人要对资管产品的收益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大趋势下,金融机构未来对理财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风险因素,还要考虑税收成本,一度火热的保本理财将加速谢幕。
增值税:“羊毛出在羊身上”
银行理财不仅不保本了,连利息也要缴税了?”今年1月1日起,我国资管产品全面进入征收增值税的时代,老百姓最常接触的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都在此范畴。
国税总局定义了资管产品和资管产品管理人。其中,资管产品管理人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养老保险公司等。
资管产品则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公募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私募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股债结合型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尽管资管产品增值税的纳税人为产品管理人,但由于产品管理人并没有享受产品的投资收益,最终这笔费用还是会转嫁到普通投资者身上。
一些金融机构已然开始做出调整。管理余额宝的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由于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将直接从基金财产中扣除,因此将可能导致基金产品税费支出增加、净值和收益降低,从而影响投资者收益水平,敬请投资者关注。”
无独有偶,太平基金日前也发布公告称,“基金或专户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由投资者承担,从基金或专户财产中直接列支,由此可能导致产品实际收益降低。”
影响:保本理财首当其冲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资管规模突破10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规模约29万亿元;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和10.2万亿元。
购买1年期10万元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计算,若年收益为5%,一年的收益为5千元。新规征收3%的增值税后,实际收益率为4.85%,收益减少了150元。
在此轮增值税新政中,投资性质决定了是否需要缴税,而保本型资管产品则首当其冲。据介绍,投资保本型的金融产品,投资的本金是可全部收回,对本金部分不承担风险,其性质与提供贷款相同,属于一项债权性的投资,因此需要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而投资非保本型的金融产品,由于本金不能保证可以全部收回,需要对本金承担风险,属于一项权益性投资,若一直持有至到期,期间取得的收益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在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下,曾经“闭着眼就买”的保本理财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增值税的区别对待,则进一步降低资管机构对保本理财的热情。“在极端情形下,保本基金的投资者仍有可能亏损本金。”一位投资行业从业人员提醒,监管重压下,保本理财实际已经进入“速冻”模式。
根据证监会去年2月发布的《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保本基金已经被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在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方面受到从严监管。
变化:结构性存款或走俏
尽管过了元旦,但银行的揽储大战并未就此“偃旗息鼓”。随着打破刚性兑付的资管新规出炉、理财增值税开征,银行理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发现,一些银行网点开始以“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利率上浮为“卖点”,吸引市民进行存款理财。
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通过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使投资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产品。而智能存款则是一种比普通定期存款更灵活、门槛更低的存款方式,不仅利息收益飙至4%左右,向货币基金看齐,还能灵活取出靠挡计息。
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10万元起存、最高利率可达4.2%”的结构性存款宣传册引发了不少市民关注询问。其一个月存款利率为3%、3个月存款利率为4.1%、半年和一年的存款利率为4.2%,几乎是普通定期存款的三倍,是大额存单的两倍。
“在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老百姓未来理财要风险自担,投资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再也不能只看收益闭眼就买。”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周维分析,未来结构性存款等创新型存款产品,会成为越来越多保守型中老年市民的选择。
所以个人理财一定要有规划,不能盲目的跟风投资,很多的人都是没有规划的去投资,所以收益并没有达到最大化,一份好的理财规划收益对于理财来说是很必要的。壹号财报理财规划师为你定制个人的私人理财规划。
【第4篇】理财产品银行收入
》中提到过,该银行的西银安心双周盈,14天期,1万元起存,七日年化为-25.44%。西银安心周周盈,7天期,1万元起存,七日年化为-17.34%。这两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大幅下跌曾引起财友的广泛关注。
至于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豆瓣理财小组上到处都是声讨帖。有网友抱怨,自己才买了半个月,按照这个速度亏下去,一个月亏的钱连工资都挣不回来,什么玩意啊!
不仅是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的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也在今年饱受诟病。有财友反映,自己买了招行的15万大额存单,1年的收益才14.6元。
另一位财友反映,自己买了某银行结构性存款50万,到期利率却只付了0.01%,比活期存款还低。
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等固收类产品,股票基金等权益类产品的亏钱效应更明显。截止目前,2023年上证指数跌了12.97%,沪深300跌了19.96%,中证500跌了17.48%,创业板指跌了28.56%,科创50跌了30.03%,恒生指数跌了16.87%,纳斯达克100跌了30.48%,标普500跌了18.26%。有人指出,只要你今年的收益率达到2%,就超过了99%的基金产品。
所以,笨笨熊觉得大家在未来要降低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不亏钱就是赚钱。昨天,笨笨熊看到一位财经博主列出的《人生负面清单》,排在第一的就是高息理财,其次是犹豫买房、存款创业、醉心炒股、乱加杠杆、大病一场、突遇意外、遇人不淑、中年离异、子女败家、老人瞎作。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欢迎粉丝大大和朋友们与笨笨熊互动交流,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