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公司无忧网
当前位置:公司无忧网 > 工商资讯 > 税务知识

固定资产审计报告

固定资产审计报告

最近看短视频,经常看到一年365天,其中有357天是在外打拼,春节假期完毕,欢乐的院子又回归平静,缺少了春节期间的喧闹!

尽管如此,我们仍是坚守自己的本心(部分人除外)坚守自己的底线,那么审计人的底线是什么呢?

有部分人会认为,你们一个审计的,笔在你手上,你们想怎么写都可以,小编认为,很多审计事项,确实我们能把很轻的事情描述的很严重,也可以把严重的事情描述的很轻。

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一份审计报告,如果没有十足的依据,被审计单位,不会复议吗?审计报告也拿不出手吧?那么审计报告里面有什么需要 注意的呢?

一忌:“小零件”不完整在审查原件时,作者经常发现一些没有盖章和签字的财务报告。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类型的财务报告是无用的。如果有一天出了什么事,这样的原件将在法庭上不被认可。此外,没有序列号和日期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关于上述问题,一些审计人员认为这些都是“小部件”,不会影响审计质量,只要遵循审计程序即可。他们不知道这些签名、盖章和序列号是审计过程的组成部分。这些“小部件”对某些问题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应该记住,当行业风险很大时,一个好的审计原件就是审计人员的辩护书。审计人员不应忽视原始记录的法律效力。

二忌:大做无用功有的审计底稿中,审计人员居然将委托方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复印了下来,页数竟然占到了总稿子的四分之一。在有的审计底稿中,抽查的货币资金、管理费用的证据也偏多,可能审计人员会认为,从一份表格数量的多少就能体现出审计的质量高低,殊不知,这是一种“小儿科”的行为,是在大做无用功,或者说是一种不值得的耗费了成本。对于审计底稿的要求,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充分恰当,不必多,而应当精,要精练精致。审计程序是否到位,关键不在于审计材料页数多少,而在于审计时是否抓住了“要害”,在于是否做出了财务报表的恰当判断。审计技巧本质上是一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精准把握审计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精髓,才能将底稿编制得“精”,而现实中却有很多精巧的底稿却是粗制滥造的,实在是令人惋惜。

三忌:滥用替代审计中的滥用替代有的审计人员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存在侥幸心理,随意的更改审计规程,甚至自作主张替换部分审计程序,例如,笔者曾在一篇稿件中总结过“六大替代”:以银行对账单替代银行函证;以存货、固定资产明细账替代盘点;以截止性测试替代抽查会计凭证;以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替代计提折旧;以应交税费明细账替代应交税费计提表;以企业盘点替代审计监盘。实际上,替代并非绝对不可以,但应该是有的放矢,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自作主张,乱作主张替代。

四忌:跟着流程,忽视“地雷”从某些审计稿件来看,审计人员的确根据会计科目和审计程序进行了审计,从头到尾流畅,显得非常顺利,但实际上却忽略了隐藏在其中的“地雷”。如果有人为了追求利益而违反规则,却视而不见,那就是审计师的失职。审计质量是一项定性指标,很难量化和分类。如果发现“奇异点”或“可疑点”,审计项目经理应该增加审计程序。我们应该忽视而不是快速处理。后来发生了问题,可能会成为审计程序中的“腐败”。特别是在信函、盘存、检查、检查分析等审计程序中,审计队伍必须彻底落实。

五忌:数据不完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某些审计文稿被遗忘和丢失。例如,在审核货币资金科目时,某些审计师没有对银行存款进行书面证明,而是没有对银行存款大笔未结算账户进行审计,只有银行账户余额调整表,但没有进一步调整至未结算帐户。此时,审计师应注意在现场收集证据,而不是在“过渡时期”追究损失。此外,还应注意审计证据的使用期限和时间。审计师应使用审计证据来说话。如果证据不完整或不注意收集到的重要信息,证据将无助于或甚至失去确认的作用。

六忌:走形式有的审计底稿,按常规性的要求审,资料积累得也很厚,但是,只是形式上好看,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而做审计,遇到问题绕着走,这样的底稿还不如不要。审计人员,在编制底稿时,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想一想现象背后的道理。

再者:审计的原则底线是什么呢?

各位是否注意过,高速里面应急车道占用是扣分罚款的呢,那么告诉上面的第3车道,不就是最后的底线吗?我们可以游走在第1,第2车道,甚至是第3车道,唯独应急车道是不允许的,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税务知识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