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公司无忧网
当前位置:公司无忧网 > 工商资讯 > 税务知识

商务部外派税务人员

发布时间:2024-11-04

商务部外派税务人员

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名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该团队由张新民教授作为负责人牵头组建,共计19名成员共同构成一支学缘背景多元化、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层次分明的国际化教师团队。他们聚焦中国问题,潜心治学、砥砺创新、薪火相传,躬耕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线,科研成果丰硕,成为学生就业创业的引航人,谱写了属于贸大的华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主要成员合影

缘起:筚路蓝缕奠基业

推贤进士展芳华

“我们学院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我们是到上世纪末的时候才有的会计硕士点,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博士点更是2011年才有。在这样的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学院里边搞会计学科建设,想‘杀出重围’可没那么简单。”张新民教授回想起团队“创业之初”的艰辛,感慨说道。正因如此,团队从建设之初就坚定了信念——以引进人才为团队立身之本。在团队建设的前十年中,基本每年都会引进一两个在领域内享有盛誉的重量级教师;与此同时,团队还以促进人才多样、保持学术活力性为原则,不断从校内吸引人才“转投”到团队中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来临,团队为开拓国际视野、创新团队活力,更是加足马力,大量引进了优秀海外归国人才。

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负责人、 国际商学院教授 张新民

如果说人才是我校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能蓬勃发展的动力,那么学术方向则是我校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能够长足发展的基石。“有了人,有了立身之本,你还得问自己你的立足之本在哪里?”深耕何处?如何立足?怎样才能建设出真正具有贸大特色的教学团队?张新民教授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每每叩问自己。“外国人到中国来肯定不会买中国的西装,哪怕你做得再好,相反,他会买走中山装、买走唐装,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很明确,“研究中国问题、聚焦中国问题”成为了我校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的主攻方向,它像一座丰碑指引着团队的成员努力前进,也像太阳一般在几十年内为“土壤贫瘠”的我校会计学科建设持续不断地带来了光明与能量。

研究:深耕中国 放眼世界

“拥有全球化视野,立足中国,聚焦中国问题”是团队进行科研活动的核心思想。据张新民教授介绍,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现有成员1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团队成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此外,团队建设始终秉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特色——国际化,80%以上团队成员具有海外教育或访学背景,具备双语教学与科研成果国际高端发表的实力。

团队的人才结构多元化不但表现在地区上,还表现在年龄层上。团队融合了来自各个年龄段的优秀教师,在这个背景下,张新民教授主张发挥“传帮带”作用,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群以群之相际,代与代之相续,团队里很多成员都听过张新民教授的课。陈德球、祝继高等优秀教师便是张新民教授和其他团队资深教授们结的对子。昔日青涩的青年教师们在各位资深教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累积教学经验,如今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并与团队里更多的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文化一直在延续。成员孔宁宁教授表示,传承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团队特色。“传帮带”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教师团队里一种独特的氛围和风气。正是因为有这种温暖的氛围,从世界各地而来的人才才能凝聚在一起,以实干谱写华章。“理论的创新需要对一个领域的持续探索和思考”,团队成员薪火相传,心怀热爱、分享激情,青年优秀教师吸收资深教授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经验,依托着“传帮带”作用,团队灵活、健康地运转,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继续探索中国资本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新课题。

在多元化的人才组合背景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下,团队在2017年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的公司财务行为研究”(项目批准号:71790604),是国内财经类高校获得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该课题围绕并购商业模式、企业估值、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传递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攻关,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成员共主持43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具有重大综合意义的项目。团队成员奋勇向前,务实笃行,科研成果丰硕,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上。依托科研项目,团队组织举办了“新兴市场会计、财务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公司治理高端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会计、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拉紧了学者们的共同纽带,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好评。

团队:做有组织的科研

团队成员们的背景不尽相同,却共同具备创新与钻研精神,这份精神使他们各尽所能,众志成城。在采访中张新民教授屡次对团队的攻坚克难精神给予肯定。吴革教授就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2020年团队拿到了中石油委托的横向课题后,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围绕企业所急所需开展深入调研,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并获评中石油优秀课题。在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中,每一次重大项目的攻关,都会把成员分为几个小组对分课题进行探究。这就使得每一个重大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内成员们的共同奋斗。这种上下齐心的精神并不仅仅发挥在课题研究中,还包括教材编写与课程准备等教学工作。“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正是成员们将智慧凝聚在一起,将统一信念贯彻始终,才得以屡创佳绩。

国际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 吴革

实际上,无论是对校内老师还是校外学者,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都始终秉持着同力协契的精神。钱爱民教授在提到张新民教授时说道:“实际上我们在座的很多老师都听过张老师的课,张老师这种博大的胸怀其实影响了很多同类高校的老师。”在我校开展的以emba的课程为代表的高端课程开课时,张新民教授屡次无私地邀请业内的同行年轻老师来听他的课程,并利用各种研讨会的机会无私地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张新民教授在努力带领好团队发展的同时,希望能够带动整个学科共同进步,以为我国科研事业、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钱爱民

“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躺在制度的基础上混日子,你也能生存,但仅仅是‘活着’而已。”在这样极具凝聚力的团队氛围里,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规划好自己的发展路线,找准个人定位,为团队发展添砖加瓦。也正因如此,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方能使个人力量与团队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频获殊荣。“我们应当有一种精神,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为荣,并肩负起一份责任。”当谈及团队的教育理念与发展初心时,团队负责人张新民教授如是说到。正是秉持着为祖国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攻坚克难的同一理念,拥有着不同学缘背景与年龄资历的优秀教师共同组成了我校这一群英荟萃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

教材:打造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的精品

团队在教学中精益求精,抓住每一个能改进教学任务的机会和空间。他们有着完善且灵活的基本工作框架:每个课程独立成立讨论组,讨论课程教学方案的修改和教学大纲设计的内容。团队集思广益,最大效率发挥着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任务中的作用。“我们的教学方案一年一小改,按照最新情况思考应该增开哪些课程、形成何种课程体系、配备什么样的师资和对新聘老师的要求等等,很多内容是相互联系的。”郑建明教授提到。

财务管理学系主任、教授 郑建明

“每一次教材更新的时候,我们都把自己逼到墙角,但过段时间再看,我们原先发挥到极致的东西就已经落后了,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让自己前进。”正是这种把自己逼到角落的勇气,张新民教授及其带领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才能够坚持把科研成果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每一期新教材。王秀丽教授提到,案例更新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点,“我们在使用案例的时候,几乎每一次课都会更新案例,例如采用大家关注的、最新的中国企业的热点案例,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此外,团队认为创新层面传授知识的过程与老师所做的前沿的课题或论文是高度相关的,师生可以共同探讨科研观点,教学与研究不能割裂。“有价值的研究一定能够反哺教学。研究支撑教学,研究则具有育人价值,人才培育过程又有了有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这样一来,研究就有了生命力。”雷光勇教授如是说。正因如此,团队的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个人思想体系。

国际商学院教授 王秀丽

国际商学院教授 雷光勇

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这句话用于评价我校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再合适不过。团队为人才培养所实行的校外导师制度正是他们极富创新精神的证明。这一制度最早由张新民教授建立,目前已延续使用15年。在这一制度背景下,每位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都可以选一名校外导师,这些校外导师个个“来头不小”,他们均是来自于央企国企的cfo,包括投行、金融机构的高管等在行业深耕数年且掌握最新行业动态的专业人士。在校期间,团队采取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其内容涵盖校内外导师的合作案例开发,就业推荐。校外导师制度为学生与导师深入、密切的互动搭建平台,以实务为导向,力求培养不拘书本,具备职业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此外,团队非常注重教材选用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张新民教授和钱爱民教授主编的《财务报表分析》荣获了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是全国会计学科唯一一本荣获一等奖的本科教材。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专业课程拿到“国家级认证”——团队的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报表分析》与《审计学》课程分别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课程,《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荣获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等省级奖励。有了教材的支撑,便是团队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100%的就业率,从商务部到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能看到团队培养的毕业生的身影。

育人:争当会计与财务管理

教育的“大先生”

团队成员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以为中国未来发展培养人才为己任,加强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思政建设,努力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团队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力求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团队成员一直秉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祝继高教授在讲到课程思政建设时真诚地说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是讲说教,而是结合国家政策方针和财经界的现实案例来讲,通过课程教育把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以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同学们的感触。”现实的案例、真实的环境极大地增强了教学课堂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启迪学生自觉思考——如何才能立志、明德、成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案例分析本身就是在教育同学们怎么样守住道德底线,怎么样打造职业道德”钱爱民教授如是说。会计学天然的课程特色和优势,让学科本身与思政教育有着巧妙又自然的联系,思政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透过每一滴知识触碰学生心灵,温柔而有力地引导学生培育健全人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中尽展青春风采。

团队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格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课堂是精心设计的舞台,“我既不可能提前下课,也不可能拖延下课,不可能,永远没有。”张新民教授强调。妥善的课程设计和时间管理将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增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生动性与实效性。是以,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博闻强识传播知识,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帮助学生坚定人生理想,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如此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才有课程思政建设的累累硕果——张新民教授作为负责人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钱爱民教授作为负责人的《财务会计》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团队成员依托基层党支部和学系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大会等各项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团队成员在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中碰撞思想、交流心得、凝聚共识,在学习和讨论中深化立德树人初心,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张新民教授总结“回首过往,我们相当值得为取得的成绩给自己唱赞歌,但是那已然成为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发展下去。”放眼望去,团队教师凝心聚力、传帮结对,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在教学和研究中大量创新,屡屡创下佳绩。如今,团队成员们仍然坚守在教学与研究的第一线,潜心贯注,浇灌热爱。对教育事业和研究教育规律的热爱是团队成员们无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源泉,希望团队初心不改,怀一腔热血踏平坎坷,在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来源:校新闻网

统筹:乔雪竹 樊仰月 王峥 祝继高

文案:王峥 古煜儿 李嘉琪

凌若璇 沈佳琪 孙颖

图片:玉君

编辑:刘志凌

税务知识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