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20篇优质的营业会计知识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营业收入包括哪些会计科目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营业收入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
1.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2.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下脚料销售、提供劳务性作业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第2篇】营业收入有含税金吗
1、收入≠现金,可能是应收账款。
2、在第一次阅读某公司的财报时,一定要看对收入的确认原则。
3、对于商超百货、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企业等,要确认公司收入是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才能和同行对比营业收入。
4、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营收,则可能是采用净额法;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营收,则要考虑是否有票据背书转让。
5、票据背书转让不产生现金流。
6、投资者在观看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财报之前,都需要搞清其收入计算方式。
7、可以通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其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所披露的采购额对比,以判断上市公司营收真实性。
8、可以通过“收到的税费返还”,推敲判断海外收入的真实性。
9、虚增利润必然带来虚增资产,所以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项最有可能出问题。
10、收入是利润之母,往往是利润的先行指标。
(1)收入上升,利润未升。可能是业绩拐点,至少2个季报期。
(2)收入下滑,利润未降。也可能是业绩向下拐点。
11、要高度重视收入质量。指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指标越高,说明收入质量越低。
【第3篇】营业收入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吗
营业收入,指的是从事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指在一定时期内,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
【第4篇】餐饮企业营业外收入如何核算
营业外收人是指与小餐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它 是与企业经营收人相对应的,虽与企业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与企 业又有一定联系的收入。被列人营业外收人的主要项目有 固定资产盘盈、 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罚款收人、无偿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
等。
其中,罚款收人是指餐饮企业取得的滞纳金和各种形式的罚款收人,在 弥补由于对方合同或协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罚款净收人;教育费附加返 还款是指餐饮企业收到的有关方面返还的教育费附加。
小餐饮企业应当设置营业外收人账户核算所发生的营业外收入的增 减变动情况。该账户属于损益类,其贷方登记各项营业外收人的发生数,借 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其 明细账应按营业外收人的项目设置。
【第5篇】为什么要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
分析营业收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形成企业利润的营业收入总量的大小,构成营业收入主要因素的状况,如销售量、销售单价、毛利率等情况。营业收入分析,不仅要着眼于利润产生、计算过程,更应深人到主营业务经营过程当中,分析其业绩和存在的问题,还应对影响企业收入的经营战略、营销措施等进行评价。
营业收入分析是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营业收入同时也是许多财务比率的计算基数,如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分析指标,因此营业收入分析也是对企业进行资产、利润等分析的基础。
【第6篇】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营业收入
关于本期预缴申报享受企业所得税新政的提示
一、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一)自2023年1月1日起,对企业自行判断本年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的,可按100%比例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和管理办法按照《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115号)执行。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其他政策口径和管理要求,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二、鼓励基础研究企业所得税政策
(一)自2023年1月1日起,对企业实际出资给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实际发生额在税前扣除,并可按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二)自2023年1月1日起,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接收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机构基础研究资金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包括国家设立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民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
国家设立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民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校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8号)规定的标准执行。请纳税人务必认真阅读上述文件,并对照文件规定的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以避免后续管理引发的涉税风险。
【第7篇】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怎么做账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不属于你的收入确认范围,是与经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利得或者损失在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中核算。
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就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处置固定资产就属于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第8篇】车辆报废营业外收入税前扣除
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不属于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营业外支出是否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的支出一律不得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对于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并非一定是与取得收入无关。
在会计核算上,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正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损毁报废损失等。新会计准则下,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有所减少,比如固定资产处置净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债务重组债权人损失计入“投资收益”,债务人重组损益,根据方式不同,可能记入“投资收益”(仅涉及金融工具或修改其他条款时)或“其他收益——债务重组收益”;存货盘亏损失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应计入“管理费用”等。
1、债务重组损失
债务重组损失,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就其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产生的损失。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的规定,“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四)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2、罚款、滞纳金、诉讼费等支出
罚款支出具体要看什么性质的罚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不得税前扣除,比如违反税收规定缴纳的罚款以及税款滞纳金账务上计入营业外支出,但是税前不得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做纳税调增处理。但是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银行罚息、罚款、公诉费等可以税前扣除。
3、捐赠支出
对于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目的是通过开展经营来获取收益,捐赠支出一般来说是不属于与取得收入直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原则上不能在税前扣除。但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当年年度利润总额的12%部分可以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3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扣除;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公益性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需要满足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进行捐赠,用于《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性事业。企业直接捐赠的支出,不属于公益性捐赠,税前不得扣除。
4、非正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损毁报废损失
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和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以及其他非正常损失。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的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一般可以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对其扣除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技术鉴定证明等。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非正常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如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担保损失、属于企业负责人个人的消费等不能税前扣除。
作者:刘小玲,单位:中汇武汉税务师事务所十堰所。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均不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税务或其他建议,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号所转载的文章,仅供学术交流之用。文章或资料的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人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第9篇】营业外收入是否要交税
营业外收入是需要交所得税的,但是就这笔业务来说,
购入时:
借: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
贷:银行存款
抵减税金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贷:营业外收入
企业管理费用抵扣营业外收入后需要缴税吗?
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收入相抵后无需交所得税.
①首先你的会计处理是错误的.因为你的分录抵扣了税金.防伪税控费用和技术处理费,是企业发生的费用,只能计入成本,而不可以在税前扣除.所以,是很错误的
②应该分录:借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现金)
③如果没有凭证,就不可以入账,需要到提供税控服务公司企业索取发票,和支付款项凭证.
④会计工作原则:由于财务涉及很多的业务内容,有一些是财务人员不熟悉的,有可能在记账、核算的时候难以确定款项的性质.这个时候要做到,有关税务的计征、尤其是减征、冲减、红字票,要慎重,没有税务机关的文件、备案、法规、批复,一般不可以做直接冲减税款等,因为,税务局可以据此判定你偷税,处以罚款.而其他的一些记账错误,科目错误,有机会改正,不会被认定为如此严重.
⑤财务记账必须有原始凭证,否则,可以认为此笔业务没有发生.就是企业内部的一些科目处理,也是要先编制分录凭证单的.
【第10篇】预收账款营业收入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向购货方预收的购货订金或部分货款。企业预收的货款待实际出售商品、产品或者提供劳务时再行冲减。预收账款是以买卖双方协议或合同为依据,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或全部 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这项负债要用以后的商品或劳务来偿付。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第11篇】营业外收入要纳税调整吗
营业外收入需要纳税调整。营业外收入缴纳所得税的税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相同,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营业外收入属于是纳税调整增加项目。【第12篇】查账征收营业税收入如何交税
问:什么是“查账征收”?
答:查账征收也称“查账计征”或“自报查账”。和定额征收都是针对企业所得税,但定额征收也针对个体征收营业税或增值税等税种。这种征收方式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能够据以如实核算,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问:什么是“核定征收”?
答:核定征收,指的是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情况,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对其生产的应税产品查实核定产量和销售额,然后依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税款的征收方式。
问:“查账征收”的税率是多少?
答: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新的企业所得法规定。税率15%执行对象是对于西部大开发的企业实行报批。其他实行25%的统一税率。现在小型微利企业利润100万以下税率2.5%,100-300万税率10%。
问:“核定征收”的税率是多少?
答:核定征收税率一般是核定你的行业利润率。像现在一般核定服务行业的利润率为10%,开300万票,核定10%就是认定你的利润为30万,然后来交税。另外还有一种定额核定,是直接核定一个利率,比如1%,2%来交税。不同地方核定的税率也有少许差别,现在统一的是核定行业利润率套五级累进制。
问:“查账征收”适用哪种类型公司?
答:查账征收一般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大,账簿,财务核算制度较为健全的企业,像有限公司一般就是采用的查账征收。
问:“核定征收”适用哪种类型的公司?
答:核定征收适用用于一些规模较小,不具备建账完整的能力,比如像符合条件的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注册现代服务行业个税0.5%-2.1%,增值税1%。综合税率3%以下。
依法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义务和觉悟,企业节税方式有很多,然而合理报税才是企业节税、省税的蕞佳选择。今天在这里就为大家推荐一个合理合法的税收洼地政策,只要将企业注册在有优惠政策的税收洼地(注册式,不用实地办公),两种方式:
a、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根据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50%-90%予以财政扶持奖励;
企业所得税按照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50%-90%予以财政扶持奖励。
b、个人独资企业:这种方式是对于缺乏或无法取得进项的企业,可以注册成个人独资企业进行核定征收,所得税税率可降低至1%,其增值税还有返还奖励,通过纳税筹划解决企业成本、个人所得税、分红等问题
【第13篇】营业外收入是否交所得税
营业外收入是否交所得税取决于缴纳所得税的方式和运营利润。
缴纳所得税有两种方式: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
核定征收方式:营业外收入要与主营业务收入合并计算缴纳所得税。即使本月或本季度利润总额是亏损的,只要有营业外收入,就要缴纳所得税;查账征收方式:营业外收入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按利润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如果本月或本季度利润总额是亏损,不管是否有营业外收入,都不用缴纳所得税。
【第14篇】营业税不征税收入
一、范围不同
1、免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行为。
免税收入属于上述范围,只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如: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收入,可以在2023年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
2、不征税:不征税收入不在上述应税范围之内,不属于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如:收到的保险赔偿款不征收增值税。
二、进项税额抵扣规则不同
1、免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所以用于免税项目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已经抵扣的需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
2、不征税:增值税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对不征税收入对应的进项税额做出不得抵扣的规定。不征税收入对应的进项税额不需要进项税额转出。
三、发票开具不同
1、免税:纳税人按照规定享受免税优惠时,如果开具的是注明税率或征收率栏次的普通发票,应当在税率或者征收率栏次填写“免税”字样。
2、不征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试点若干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53号 )规定,用于纳税人收取款项但未发生销售货物、应税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的情形,使用“未发生销售行为的不征税项目”编码,发票税率栏应填写“不征税”,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目前《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与编码》中支持16类不征税收入(如预付卡销售和充值、建筑服务预收款等)开具不征税发票,其他不征税收入只需要开具收据即可。
四、申报填写不同
1、免税:免税收入需要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反映到报表中免税对应的栏次,如:一般纳税人的免税收入填写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中第18栏次或19栏次,同时反映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第8行,小规模纳税人的免税收入填写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第9行。
2、不征税:不征税收入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不需要体现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
【第15篇】汇算清缴中营业外收入
所得税汇算清缴中,我们应该注意资产损失、公益性捐赠以及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营业外支出可能涉及到的税务风险。
资产损失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和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损失都属于资产损失。资产损失具体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以及因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发布的第15号公告,在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时,企业只需要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不需要再报送资产损失的相关资料。
报送后的企业需要依照有关规定,完整保存资产损失相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当年发生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和纳税调整项目的企业,应该填报《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后,对资产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并进行纳税调整。
公益性捐款
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等进行捐赠的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分别适用财政部等部门监制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企业在将符合条件的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时,应当留存相关票据备查。
企业在报送相关支出时,应填写《a105070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后再进行会计处理、税前扣除,对捐赠支出进行结转额和纳税调整。
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这些营业外支出是不可以税前扣除的。企业当年发生这些支出后,应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9行次、20行次、30行次分别填报上述支出的财税情况。
关于汇算清缴时“营业外支出”的涉税风险,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或联系“广州印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哦!
【第16篇】营业外收入也属于企业的收入
企业往往会从政府或者政府的相关部门 获得财政性的资金,在会计上是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那么要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吗?
一、是否缴纳增值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增值税扣税凭证认证确认期限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5号)规定:“七、从2023年1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与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收入或者数量直接挂钩的,应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纳税人取得的其他情形的财政补贴收入,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因此,当企业收到了财政补贴的时候,首先要准确判断是否与取得收入或者数量直接挂钩。一定要注意这个条件!直接挂钩就意味着这笔财政资金相当于价外费用,因为你销量比较高,销售收入收入达到一定指标,政府又给你一部分财政返还或者补贴,是要缴纳增值税的。如果和销售收入无关的财政补贴,是不缴纳增值税的。
例如:甲新能源汽车企业2023年10月收到2023年上半年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中央财政补贴,请问需要缴纳增值税吗?
答:甲新能源汽车企业收到的中央财政补贴,属于与其销售货物、或者数量直接挂钩”的情形,所以政府对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甲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财政补贴,应按13%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再例如:为鼓励航空公司在本地区开辟航线,某市政府与航空公司商定,如果航空公司从事该航线经营业务的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则不予补贴,如果年销售额未达到1000万元,则按实际年销售额与1000万元的差额给予航空公司航线补贴。如果航空公司取得该航线补贴,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答:本例中航空公司取得补贴的计算方法虽与其销售收入有关,但实质上是市政府为弥补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给予的补贴,且不影响航空公司向旅客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的价格(机票款)和数量(旅客人数),不属于45号公告第七条规定的“与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收入或者数量直接挂钩”的补贴,无需缴纳增值税。
二、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70号: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因此,企业获得的财政性资金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要看是否同时满足不征税收入的条件,属于不征税收入,就意味着在企业所得税上要做纳税调减的。除此之外企业收到的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某鲜奶生产企业 2020 年获得市政府为支持乳制品行业发展、给予每户定额拨付财政缴纳资金 300 万元。企业收到相关资金,将其全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并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经审核符合税法相关规定。
(1)判断上述业务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并说明理由。
(2)计算上述业务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正确答案』
(1)不缴纳增值税。纳税人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与销售货物的收入或者数量没有直接挂钩,不征收增值税。
(2)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00 万元。
【第17篇】营业税收入的确认
房地产三大税种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各税种收入确认时点各不相同。
一、增值税:目前通常以交房作为收入确入时点。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 增值税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
(一)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项。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
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服务、无形资产转让完成的当天或者不动产权属变更的当天。
增值税实务中,平时预收房款时,仅作预缴增值税处理,不作为销项义务发生时点,通常以交房作为增值税收入时点,在此时确认销项税额。如果先开11%或5%税率的发票,则提前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以11%税率举例:
(1)销售额=(含税价款—土地款)÷(1+11%)
(2)销项税额=销售额×11%
(3)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留抵税额
(4)实纳税额=应纳税额—预征税款
二、企业所得税法确认销售收入时点:这条最重要,收入的确认以已签合同取得收入为准、而不是会计核算上以完工交房作为收入确认标准,对于已签预售合同的预收帐款具体按以下规定:
只要签订了《房地产销售合同》、《房地产预售合同》并收取款项,不管产品是否完工、交房,须确认为销售收入,只是将收入分为分为未完工产品收入和完工产品收入两种。
理解如下:
(1)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按照税局计划毛利率征税,完工后按照实际毛利进行调整。
(2)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按照实际毛利征税。只要符合条件之一即为完工,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按实际收入成本结转。
①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②开发产品 已开始投入使用。
③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
(3)企业所得税无预售收入概念。
具体收入确认:2023年《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文)规定, 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具体按以下规定确认:
(一)采取一次性全额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权利)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四)采取委托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1.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2.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①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②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买断价格,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③如果属于①②前两种情况中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低于买断价格,以及④属于受托方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则应按“买断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由①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②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基价,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企业按规定支付受托方的分成额,不得直接从销售收入中减除;③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低于基价的,则应按“基价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④属于由受托方与购买方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的,则应按“基价加上按规定取得的分成额”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4.采取包销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包销期内可根据包销合同的有关约定,参照上述1至3项规定确认收入的实现;包销期满后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企业应根据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方式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土地增值税收入确认时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91号)第九条规定,纳税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
(二)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三)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上述文件第十条规定,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一)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
(二)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三)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情况。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第一条,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收入确认的问题。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已全额开具商品房销售发票的,按照发票所载金额确认收入;未开具发票或未全额开具发票的,以交易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所载的售房金额及其他收益确认收入。销售合同所载商品房面积与有关部门实际测量面积不一致,在清算前已发生补、退房款的,应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予以调整。
【第18篇】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值税
一、“主营业务收入”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2.本科目可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时,应按照已收或应收的合同价款,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资产”等科目,按应确认的收入金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资产等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2)合同中存在企业为客户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企业应按照应收合同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等科目,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金支付而需支付的金额(即现销价格)确定的交易价格,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合同中存在客户为企业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企业应按照已收合同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金支付的应付金额(即现销价格)确定的交易价格,贷记“合同负债”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会计分录1:企业为客户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企业应当按照应收合同价款:
借:长期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未实现融资收益
会计分录2:合同中存在客户为企业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企业应按照已收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
贷:合同负债 [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金支付的应付金额(即现销价格)确定的交易价格]
(3)企业收到的对价为非现金资产时,应按该非现金资产在合同开始日的公允价值,借记“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会计分录:
借: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合同开始日的公允价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
3.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其他业务收入”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企业(保险)经营受托管理业务收取的管理费收入,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可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参见“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3.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主营业务成本”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2.本科目可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期末,企业应根据本期销售各种商品、提供各种服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合同履约成本”等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合同履约成本
注意: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四、“其他业务成本”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其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可按其他业务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其他业务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
会计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第19篇】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
在企业当中,收益有很多种,小哥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种,什么是递延收益,通常情况下这个是指还没有确认的收入或者是收益,要在权责发生制下才能确定的,具体的概念以及会计处理小哥在下文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递延收益是指未确认的收入或者收益.递延收益分为两种,一种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另一种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构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此类补助主要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此类补助主要是对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的补偿,受益期相对较短,所以通常在满足补助所附条件时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收到货币性资产时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总额法和净额法
总额法是指在取得时借记相关的资产科目,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资产处置收益,不在予以递延.
净额法是指将补助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
企业对某项经济业务选择总额法还是净额法后,应当对该项业务一贯的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为:
1、总额法
(1)企业收到补助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2、净额法
(1)企业收到补助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将补助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递延收益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什么是递延收益就介绍到这额,就是还没有确定的收益,就是与资产相关或者是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就是这样的,因此大家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可以用总额法或者是净额法处理
【第20篇】营业外收入交增值税嘛
增值税留抵退税别乱去申报,小心别把自己给卖了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有专门说到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也进行了解读,有兴趣了解这个政策的朋友,可以翻一下前面的文章。
今天我们不重复说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而是关注两个点:
1.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不是政府补助,收到了退税钱是不是计入营业外收入?
2.我们企业之前为了控制税负,还有很多发票没有勾选抵扣,这次是不是一并勾选了,然后去申请退税?
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说,尤其是第二个问题,里面蕴含的风险,必须给你讲明白,要不然,你被自己卖了都不知道。
先说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有些网友提的,他认为这是政府补助,收到钱后,做的分录就是: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没有搞清楚留抵退税的本质是什么,而之所以没有搞清楚留抵退税的本质,则是他没有搞清楚增值税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说说增值税的本质。
增值税是对货物、劳务、服务等在流转环节中,就增值部分征收的税种,最终承担者是消费者。我们一般给增值税贴的标签有三个:流转税、价外税、链条税,其实这3个标签都很好的形容了这个税种的特点。
举个例子,货物a,要经过1、2、3、4个环节,才能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在这4个环节里,都有增值的部分,只有到第4个环节,到了最终消费者那里,增值才停止,假如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价格是100元,那么13%税率,增值税就是13元,那么这13元就是货物a应该最终承担的增值税,按理论上,只要在最终的环节征税就可以了,前面环节不用征收,要不然会重复征收。
但是实际上,我们会在商品的1、2、3、4这4个流转环节都征收了增值税。
为什么呢?因为谁也不知道,这货物是在哪个环节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所以干脆每个环节都征收,买方按税率缴纳税款,卖方代收代缴。那这重复征收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
按图示,如果每个环节买方都向买方缴纳税款,那么工厂环节要交50*13%的增值税
批发商这里又要交80*13%
超市环节交100*13%
可以看到,按正常的,只要超市环节交100*13%就可以了,前面批发和工厂环节是重复征收了。
那怎么避免重复征收呢?
你如果申报过增值税就会知道,增值税是在每个环节中,将该环节代收的下游增值税(销项税),减去该环节采购上游货物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作为每个环节实际要交的税款。
还是上面那个图示:
工厂环节缴纳的税款=50*13%=6.5
批发商环节=80*13%-50*13%=3.9
超市环节=100*13%-80*13%=2.6
这3个环节缴纳的增值税=6.5 3.9 2.6=13,跟最终销售环节增值100应缴纳13%税率的13是一样的。
所以,各个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本质就是各个环节在代收代缴,不影响企业自身的利润情况,所以增值税也不会影响利润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继续。
一般来说,各个环节要生存下来,卖价会高于买价,也就是会有增值部分,那么就会是要缴纳增值税。
而留抵退税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是因为有些企业会集中投资、集中采购,比如建设厂房、生产线,会有大量投资带来大量进项税,或者货物生产周期比较长、销售困难没有多少销项。
造成了进项税多过销项税,形成了留抵退税。这些留抵退税,相当于是该环节垫付的增值税税款。
以前税务局的做法是,这些留抵税款,就用于企业以后有销项税时抵扣,不进行退还。
现在的政策则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退还留抵税款,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所以,这退还的钱,根本就是不是国家的政府补助,而是企业自己之前垫付的增值税税款,那还为什么要计入营业外收入,还要去交企业所得税呢?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如果平时企业为了控制税负,保持一部分发票没有勾选认证,现在有退税政策了,企业想全部勾选了去退税,有没有风险?
这个你要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平时要控制税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发票没有去抵扣?
你可能不想说,但我还是要讲出来,你的企业可能有部分收入没有入账,导致销项少,而你平时为了不造成企业税负太过异常,就控制税负率,交一点税意思一下。
如果被我说中了,那么你自己想想,如果你去退税,税务局问你,你咋这么多留抵税款呢?你咋解释呢?你这种做法不就是把自己卖了吗?
所以别看到什么优惠政策都想要,自己一定要想清楚,有些事情要慎重。
最后,我必须声明,我非常不提倡这种少列收入的方式来偷逃税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