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15篇优质的医疗公司运营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医疗融资租赁的定义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医疗融资租赁的定义
1
医疗机构设备融资租赁是如何兴起的?
远程视界在两年前还是医疗行业的巨星,曾号称一年营收60个亿,净利润6亿元,b轮融资了8.8个亿,并且在两年内累计融资超过10亿,但是2023年开始发生资金断裂,因模式创新形成的独角兽的地位一下崩塌,上千家与此合作的医院,还多为县级层级的医院纷纷被融资租赁公司起诉,目前审判结果基本都是医院败诉,牵扯租金高达30亿。
原来看起来最受益的医院,成为了最无助的“受害者”,投资方也被完全套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让医院置于如此被动的地位?融资租赁公司如何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的呢?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各类医疗机构像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冒出。医疗设备是设立医疗机构的必要配置,也是宣传推广的亮点。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一般会在设备投资上比拼公立医院,以此来凸显其服务优势。但医疗设备的价格动则数十万,甚至百万千万,无论对于公立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算是重大投资,资金来源以及投资风险都是让医院投资者、管理者头疼的事情。
通过融资租赁解决设备投资问题成为了医疗机构的最佳选择。
除此之外,医技人员的招聘也是让医院管理者的痛点。目前市场上的从业者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医疗机构增长的速度;培养一个有价值的医技人员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跨度太长;招聘成功后也有可能因为业务开展不顺、病源不足、收入不能保证需求导致人员流动。医疗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检查、诊断、治疗这是一个流水线作业,缺一不可。所以各个医院对医技人员都是求贤若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组合出现在视野中,看起来彻底解决了所有医院管理者的痛点,但其中的风险却不可忽略。
2
为何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开始风靡?
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组合指的是设备厂商、医疗机构、第三方远程技术支持公司三方达成协议,由设备方提供设备,技术公司负责医技人员招聘或远程技术支持,同时负责设备维护,甚至承担市场推广服务,医院只需要提供合适场地及基本能源保障即可。
这解决了医院设备投资,设备维护,设备运营,人员管理,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最让医院管理者兴奋的是好像只要坐着分钱就可以了。合作期满后还能取得设备的所有权,这实在是难以拒绝的一种合作模式。
3
从裁判数据看“远程医疗+融资租赁”之痛
一、检索时间与流程
案例来源:alpha案例库
案由: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检索条件:
审理程序:一审
文书类型:判决
全文:门诊、 医院、 护理院、 诊所
案件数量:282件
数据采集时间:2023年8月5日
二、检索结果可视化
本次检索获取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2023年8月5日前共282篇裁判文书。
1、整体情况分析
从上方的年份分布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例数量的变化趋势:从2023年开始,案件数量一直在上升,直到2023年的120件。特别17-18年翻了两番,集中爆发。
2、地域分布情况分析
从地域分布来看,当前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例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分别占比31.56%、18.44%、12.41%。其中上海市的案件量最多,达到89件,因此上海市是最为集中的发生地。
(此处显示该条件下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
3、标的额可视化分析
通过对标的额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标的额为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数量最多,有96件,50万元以下的案件有50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案件有42件,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有31件,1千万元至2千万元的案件有26件。医疗融资租赁的案件呈现高标的额的显著特征。
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模式没有问题,但为何频频爆雷呢?那问题出在哪呢?在我看来,还是在于合同风险管控。
合同风险管控应该从交易对象选择、合作洽谈、签约、履行几个关键阶段进行审查。
4
医疗机构设备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核心要点
交易对象筛选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活,不仅需要律师专业性的尽职调查能力,也需要对商业社会具有特有敏感性,从交易对象的高管与股东身份、设立时间、认缴与实缴资本额、市场美誉度、民商事诉讼、行政及刑事处罚涉及情况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分析判断,筛选出诚信度高,履约能力强的交易对象。
洽谈过程中应该分析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如果收益过高,或者权利与义务明显不对等,违反商业交易惯例的,一定要高度警惕交易陷阱。对于新型合作模式必须要从合法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聘请专业律师从严审查。
签约时应对合同主体,授权代表的合法性真实性,签约地,纠纷管辖地,纠纷解决方式(诉讼或仲裁)等方面审查。
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对设备的数量、所有权归属、交付时间、质量验收、设备的维护管理业务、资金给付对象、给付时间、逾期情况等详细了解,进行动态管控,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提出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并依法索赔。
资本如何真的助力医疗投资,在法律合规中,相信一定会更稳更持久。
【第2篇】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模式
日前,《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提出43项具体改革措施,其中要推动南沙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并提出力争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打造口岸通关便利化的全国样板等具体要求。
在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内假定企业符合准入条件,不再办理许可审批,企业凭“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直接经营,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发证。
在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审批上,南沙自贸区试点的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企业无需再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只需要按照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直接经营,无疑迎来大放开!
改革前,企业按规定须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执行与普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基本一致的监管要求。融资租赁企业作为设备抵押贷款的出租方,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员、设施、管理成本。
改革后,在示范区内的试点企业作出合格假定承诺后,即可凭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直接经营,无须再办许可。”
医疗器械的进货查验、销售记录、运输贮存和使用管理等责任,通过签订三方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协议的方式,明确由医疗设备供应商和承租人(医疗机构)来承担,设备供应商具备经营许可资格即可。
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审批监管放开,这已经不是首例。
今年2月,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厦门市卫计委联合出台《关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监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据介绍,新出台的《意见》根据融资租赁的行业特点制定,将对融资租赁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首先,优化审批管理。对申请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经营许可的,压缩审批时限到法定时限的35%以内。受理许可申请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核查。对申请备案的,市场监管部门当场核对企业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后,即可发放第二类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经营备案凭证。
其次,该政策便利企业进行许可申请或备案,住所登记在自贸片区内的融资租赁或者金融租赁企业可以直接向企业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区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和备案。与非融资租赁企业申请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相关规定相比,该政策对从事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企业在仓库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
而纵观全国,国务院在11月23日发布的《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已经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11个自贸试验区内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
相信在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审批方面,全国自贸区预计可能也会逐步放开!
大型医疗设备不同于药品领域,每个细分市场容量较小,但专业壁垒极高,在研发、专业学术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各领域间有较大跨度。在高值耗材、诊疗设备,诊断试剂等领域,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需求量巨大,单纯依靠自有资金难以完成,目前租赁业务渗透规模尚小。
截至2023年底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投放额度仅占当年医疗设备销售总额不到10%,而依靠厂商系或独立系等专业租赁公司,美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更新医疗设备的比重已高达80%。所以,我国医疗设备行业融资租赁需求前景广阔。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489.42亿元,相比上年同比增长16.18%。同年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额为858亿元,渗透率高达到了34.5%。
未来随着政策的放开,医疗设备行业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第3篇】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企业
在真实世界中,医疗器械是可以租赁的。此处的“可以”,既指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又指在商业上具备可操作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医疗器械都适合租赁,植入或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显而易见地不合适,可重复使用的低值器械没有租赁的必要,动辄上千万的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ct等,采购频次少,设备配置受制于配额管理,医院也可能申请享受进口免税政策。按惯例,公立三甲医院多为直接采购,较少采用租赁。
但总有几种器械,由于其独特的商业和技术特性,因缘巧合地成为了医疗器械租赁市场的主流选手。
ct球管租赁
ct机里的x射线管组件,俗称“球管”。球管为ct机提供x射线源,一般不能通用,特定品牌的ct机必须安装其配套的原装品牌球管。国际知名品牌ct的球管配件价格一般占整机价格的20%左右,二次配置的成本昂贵。一个球管的使用寿命往往根据其产品更新迭代的技术、质量、使用频率(或总秒数)、维保水平的不同而波动变化,用好了几年都能用,运气不好则一年不到就要换。在ct整机原装球管报废后,二次配置的球管寿命长短不容易准确预测,这也给作出稳定而准确的医疗机构采购预算产生障碍。报废旧球管采购安装新球管,如果无法做到无缝连接,就会影响临床应用的持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球管租赁应运而生。由于球管寿命与其开机扫描秒数直接相关,其租赁费多用n元每秒次进行计算,租赁期为设定的一个总时长,在租赁时长内,不论球管因故障等任何原因而需要更换,在租赁期内,出租方都要保障随时有ct机球管可供临床使用。而按n元每秒次计算租金的方式也可以让医疗机构能够根据患者就诊规模提前合理规划预算。在球管租赁模式下,尽管医疗机构可能需要付出比球管购置成本更高的总投入,但球管租赁的租金分期支付,可以起到类似融资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提供稳定的临床应用和可预期的预算。类似于远期结售汇产品,锁定远期汇率的企业并不指望通过汇率波动赚钱,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锁定汇率来确保企业正常的业务利润率,避免主营业务利润被汇率市场蚕食。
体外诊断设备租赁
另一种比较多见的租赁器械是体外诊断领域的临床检验仪器。其能够成为医疗器械租赁市场的主角之一有以下几种原因:
从医院采购预算角度来看,体外诊断的临床检验仪器根据其不同的类别和型号,市场价格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这个价格区间和大型医疗设备相比低了几个级别,未必能达到集全院资源予以特别支持的地步,但和普通的医疗器械比又贵了很多,可能医院一下子也没有这么多的预算直接购置,以定期支付租赁费的方式降低使用体外诊断设备平台的资金门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可选项。
从销售流向来看,医疗器械进院后的去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的最终买方是患者,无论自费、商业保险还是医保付费,此等器械的最终用户是患者,所有权最终转移至患者处,如支架等植入类器械、导管敷料等一次性使用器械,这些器械的价格几乎都可以在患者的医疗费用清单里找到。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否加价,医院更像是一个叠加了诊疗行为的器械转售方。为行文方便,我们暂且称之为“医院转售类”器械;而另一类的最终用户是医院,器械在销售进院后转为医院的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所有权也归医院,如大型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平台等。医院实际上是此类器械的最终买方和实际使用方,我们不妨称之为“医院自用类”器械。显然,“医院自用类”器械更占用医院的现金流,公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又不鼓励举债经营,将“医院自用类”器械转为租赁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解决医院现金流问题的商业方案。
从器械产品的使用特性来看,体外诊断设备需要搭配试剂等耗材方能临床使用,设备是一次性投入,试剂等耗材则需要根据临床的使用量反复多次购买。试剂等耗材的选择也不是任意的,取决于配套设备型号、检测项目、可选择的通道、品牌关联等各种因素,某些设备只能配套使用同品牌试剂,这也导致在购买设备的同时就需要决定后期耗材的选择。这种产品组合使用的特性意味着谁家的设备进入了医院,谁家的配套耗材在后期采购中就会占有先天的优势。“低首付”“分期付”的租赁模式则可以帮助设备平台更容易地进院。
体外诊断临床仪器租赁的出现和发展也和近年来国家大力查处免费投放医疗器械有关。“免费投放”曾经一度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攻克设备进院难题的法宝,免费投放指的是企业保留投入器械的所有权,医院免费获得器械的使用权。为什么企业愿意以免费投放的方式将高值医疗器械的使用权赠送给医院呢?原因就在于前文提及的设备与耗材配套使用的特性,设备免费进院后医院自然要购买配套的耗材,而耗材又是与患者数量和检测频次直接相关的,优质的公众医院不缺病人,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自然愿意以短期的设备投入换取长期耗材供应的权利。
但是,根据1993年版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规定,向交易相对方赠送财物以换取销售商品视为商业贿赂。尽管2023年修订的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剔除了交易相对方作为受贿方的规定,但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和国家政策导向,向医院“免费投放”设备捆绑销售试剂耗材的商业行为仍然被定性为商业贿赂。在此种执法大背景下,有合规要求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纷纷选择战略性放弃“免费投放”模式,转用租赁。
如上所述,医疗器械租赁模式在市场上真实存在,符合市场需求,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着不少的法律监管挑战。
立法缺位
医疗器械租赁在我国的医疗器械立法体系中几乎缺位,本次医疗器械的最高立法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版)对于租赁仍然只字未提,《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2017修正)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是指以购销的方式提供医疗器械产品的行为,包括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该定义明确 “购销的方式”为经营的方式,但并未承认租赁也属于医疗器械经营行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全篇规定也是建立在医疗器械“购销的方式”的基础上,对租赁只字未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租赁医疗器械有关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市[2004]20号)中明确“租赁经营是经营的一种形式”。据此批复, 医疗器械租赁的出租者应依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取得医疗器械经营的许可或备案。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相当细微的问题:该批复并未明确经营企业的经营许可(备案)或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是否必须载明“医疗器械的经营性租赁服务”或类似的字样。如果不载明,是否意味着相关企业就不具备租赁医疗器械的主体资质?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23年颁布《关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审批事项的补充通知》(沪食药监流通[2009]679号),该通知明确“对于已经工商部门注册的经营性租赁企业,可审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是否含有租赁的内容”,并要求经营性租赁企业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范围中注明“租赁经营”字样。然而,在实务操作中,很多地方的监管机构目前已不再要求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中特别注明“租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方式仅区分零售和批发两种方式。这就导致了实务中,即使医疗器械租赁企业希望在其《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中加入租赁字样,也无法实现。
我们认为,经营性租赁属于医疗器械零售或批发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是面对医疗机构b端的经营性租赁行为,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方式为批发,那么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载明“设备租赁”等类似字样就应能够满足主体资质要求。
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
根据法律监管要求的不同,医疗器械租赁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两大类。经营性租赁医疗器械指的是普通意义上的租赁,法律关系涉及出租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承租方(医疗机构)两方。出租方将医疗器械出租给医疗机构并收取租金,通常是出租医疗器械的品牌厂商或经销商,他们在出租器械的同时为承租的医疗机构提供出租医疗器械的售后服务,供应配套耗材。融资租赁医疗器械通常包含三方关系,即医疗器械供应商,融资租赁公司和医疗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出租方)根据医疗机构喜好针对医疗器械品牌和型号选择供应商,并向医疗器械供应商全款购买医疗器械,转而提供给医疗机构租赁使用。在租赁期结束,所有费用结清的情况下,出租的医疗器械所有权将转为医疗机构所有,融资租赁关系一般同时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属性。
经营性租赁的出租方基本上是产业经营者,出租方的主业是经营医疗器械,在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或备案后即可从事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公司的主业是融资租赁,而非经营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公司须取得银监会或商务部所颁发的融资租赁牌照后方可以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如果租赁物为医疗器械,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融资租赁医疗器械监管问题的答复意见》(国食药监市[2005]250号),“融资租赁医疗器械是经营行为,就必须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规章的规定,办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融资租赁公司应同时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或备案。
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商业动因不同,经营性租赁的出租方不太关心租金本身,更关注租赁器械配套耗材的后续进院销售,租赁是手段,配套耗材销售是目的,经营性租赁体外诊断设备有轻租费,重服务和配套耗材的特点。融资租赁公司名为租赁,实为提供融资,其更关心租金和手续费的回款,租赁器械的售后服务或耗材提供一般仍由厂家(或授权经销商)完成。
融资租赁实践中出现较多争议的是融资租赁公司不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或备案),一旦出现经济纠纷,作为承租方的医疗机构通常会以出租方不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违反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抗辩理由,要求认定租赁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14)》第三条规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承租人对于租赁物的经营使用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人民法院不应仅以出租人未取得行政许可为由认定融资租赁合同无效。”2023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将此规定上升到基本的民事法律层面,第七百三十八条作出几乎一样的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于租赁物的经营使用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出租人未取得行政许可不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根据上述规定,除非个案中有其它情节,司法实践普遍认为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备案)属于行政管理之范畴,属于管理性之要求,而非效力性的,缺失行政许可并不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有效性。
有些经营性租赁纠纷与“名为租赁,实为科室外包”、“名为租赁,实为投放”等违法行为纠缠在一起。在民事争议层面,行政违法是否必然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是一个争议问题。在《民法典》生效之前,某些法院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认为上述行政违法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导致租赁合同无效;但也有较多的法院并不将行政违法作为租赁合同无效的考量因素,根据合同约定按有效合同进行审理。《民法典》生效之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导致合同无效的规定已被剔除,针对医疗器械租赁合同混合型纠纷,行政违法归行政监管机构处罚,合同纠纷按有效合同审理可能将成为一个大趋势。
独立注册单元
体外诊断设备和耗材属于分别独立注册的医疗器械。通俗地说,设备和耗材最少需要两张注册证,这个是清楚的。实践中,比较多争议的是作为医疗器械整机一部分的部件在售后销售中是否需要单独注册的问题。
2004年版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10月1日废止)曾经有这样一条规定:“以整机注册的医疗器械,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附表中的‘产品性能结构及组成’栏内所列出的组合部件在不改变组合形式和预期用途的情况下单独销售的,可以免于单独注册”。根据此条款的字面意思,整机注册的医疗器械的组成部件可以在未单独注册的情况下进行单独销售,售后维保阶段对于损坏或消耗报废的部件进行替换式维修是此条款的典型应用场景。
然而,实践监管未必如此。药品监管机构会以不时颁布分类界定通知的形式对各种较难分类的产品进行界定,包括整机组成的部件或耗材。例如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心血管自动反馈控制给药治疗仪等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中的第三十六项规定血气分析仪用的两种部件耗材,血气分析仪用电极和血气分析仪用电极膜,均应作为ⅱ类医疗器械管理,这就意味着血气分析仪的厂商或分销商为售后维保的目的销售的电极或电极膜应首先进行单独的注册方能在售后进行单独销售。换而言之,上述规定的实际应用被调整为:整机的组合部件可以免于单独注册还应满足另一个前提条件,即该部件应未被药品监管机构要求作为独立的注册单元进行注册。
ct机的x射线球管属于要求单独注册的组件,未经注册进行销售,或者是有注册,但球管来历不明,规格不符,例如进口水货,可以兼容使用但并非原厂配件,低配版替换高配版等情形均有可能被监管机构认为是“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2023年版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索性删除了原“可以免于单独注册”的规定,仅允许“医疗器械注册证中‘结构及组成’栏内所载明的组合部件,以更换耗材、售后服务、维修等为目的,用于原注册产品的,可以单独销售。”
从使用单位的角度来说,如果购买非原厂的部件进行维修替换,有可能导致整机的构成不再符合原注册要求,导致整机成为未依法注册之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不得购进和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除上述监管问题外,原厂和非原厂部件选择问题的实质是整机制造商和第三方供应商的利益之争。作为终端用户的医院希望以更低的成本解决大型医疗器械维修保养问题,整机原厂制造商希望终端用户能够持续购买原厂配件,第三方供应商看到了商机,通过供应第三方兼容性配件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同时对整机原厂制造商的利益构成了直接挑战。2023年新颁布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医疗器械需要安装或者集成的,应当由生产厂家或者其授权的具备相关服务资质的单位、医疗机构负责医学工程工作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实施。”此条规定是否有进一步限制医院选择第三方供应商安装非原厂配件的可能,有待继续观察。
二手医疗器械
租约到期或提前解除后,原出租的医疗器械将被出租方收回,如果收回的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和生命周期均在有效期限内,且出租方能保障二次使用的安全,收回的医疗器械是否可以被再次用于临床,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置二手医疗器械的问题。二手医疗器械在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中一直以来立法不明,语焉不详,本次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版)也仍然未予以明确。对二手医疗器械监管的历史变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我们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系列文章《二手医疗器械和无法可依》(编号#md02)。
结语
医疗器械租赁由于其出租标的、租赁关系甚至融资属性的特点在实践中产生了大量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受篇幅和认知所限,仅供监管者和从业者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作者
王忻 大成上海 合伙人
专业领域:争议解决、医药卫生、公司与并购、劳动与人力资源
【第4篇】医疗行业的融资租赁
随着近几年深化医疗改革,医疗机构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融通资金来取得必要的医疗设备,于是相应的金融服务业务应运而生,根据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厂商,以对医院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并通过与医院签订租赁合同将设备租赁给医院使用,医院支付租金即可获得急需的医疗设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新医改的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给医疗行业的融资租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融资租赁服务也进一步支持了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
医疗行业的设备融资租赁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设备租赁业务由原缴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医疗行业内大量的设备租赁业务如何适应新的调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我们对设备租赁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作简要分析。
租赁类型:
1、经营租赁
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租赁。
2、融资租赁
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的选择,购买租赁物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租赁方式。
3、售后回租
将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然后向买方租回使用。回租是承租人将其所拥有的物品出售给出租人,再从出租人手里将该物品重新租回
简单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分期收款:
融资租赁:实质上是转移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或者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全部租金之和大于设备的价值(买价或评估价)。而经营租赁是为了满足经营使用上的临时或季节性需求而发生的资产的租赁,全部租金之和只是设备的部分价值(通常低于75%)。
分期收款和融资租赁很相似,但有一个重要区别:融资租赁期间,设备的所有权实际是归属于出租方,而分期付款期间,设备的所有权归属于购买方。
医疗行业的设备融资租赁
经营租赁企业税务与会计处理:
1、承租方
1)初始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租赁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等费用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资产及相关费用支出认定: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二)项所称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第(二)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也就是说,经营租入的设备不得作为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但相关的改建、修理支出在按期分摊计算后能作为当期的费用,减少利润所得。
4)免租期: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承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免租期内应当确认租金费用;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某些费用的,承租人应将该费用从租金费用总额中扣除,按扣除后的租金费用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摊。
2、出租方
1)初始费用: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金额较大的应当资本化,在整个经营租赁期间内按照与确认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础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等费用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租金收入:出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损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租金收入金额,应当按照有关租赁合同或协议约定的金额全额确定。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费用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3)租赁资产折旧:对于经营租赁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出租人应当采用类似资产的税务处理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对于其他经营租赁资产,应当类似资产的税务处理方法进行摊销。
4)免租期: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出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出租人应当确认租金收入。
经营租赁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1、租金收入的确认。
会计上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出租人采用直线法分摊,在租赁期内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合同约定的日期和金额确认收益。当租赁合同中的租金在租赁期内不是每期相等的金额时,就存在差异。
例:甲公司与乙医院签订彩超设备出租合同,约定租期3年,乙医院于合同签字日,预付租金15万元,第一年付租金15万元,第二年付20万元,第三年付25万元,租期期满,甲公司收回彩超设备。3年租金总额为75万元。
甲公司收入确认:
会计上确认每年收入=75÷3=25万元
税法上确认第一年收入=15+15=30万元
税法上确认第二年收入=20万元
税法上确认第三年收入=25万元
2、租金支出的确认。
会计上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承租人采用直线法分摊,在租赁期内确认成本或费用;而税法规定按照租赁期限均匀确认成本或费用。当租赁合同中的租金在租赁期内计量方法不同时,就存在差异。
例:甲公司与乙医院签订制氧设备出租合同,约定租期3年,每月租金按实际用氧量×13元/立方。租期期满,甲公司收回制氧设备。(假设合同3年总租金360万元)
乙医院费用确认:
会计上确认每月费用=实际用氧量×13元=xx万元(每月依用用氧量变化)
税法上确认每月费用=360÷36=10万元
售后租回会计与税法处理。
在会计处理上,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根据准则的规定,将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并按照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经营租赁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并在租赁期内按照与确认租金费用相一致的方法进行分摊,作为租金费用的调整。但是,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没有专门的规定。一般来说,采用售后租回方式销售商品的,收到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售价与资产原计税基础的差额,应当采用合理方式分摊,调整折旧或租金费用。有确凿证明认定属于经营租赁的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销售的商品应按售价确认收入。
【第5篇】医疗融资租赁公司工作
原创 研究中心 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
来源:租赁观察网、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
作者: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研究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面前,众多租赁企业积极响应,多举措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尤其在各大医疗企业亟需支持的特殊时期,一批开展医疗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勇于担当,通过采购捐赠医疗物资、派出医护团队奔赴一线、提供专项支持额度、灵活调整还租方案、针对疫情防控设备予以缓收货减降相关租金和利息等各项支持,贡献力量,共克难关。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国控租赁”或“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旗下租赁公司,由中国医药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发起设立,目前注册资本27.78亿元。
国药控股租赁的第一大股东为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目前,国控租赁股权结构如下:
“科技金融+产业运营”,深入布局医疗大健康
公司自成立之初即将医疗医药作为重点业务板块,得益于国内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以及股东国药控股在医疗医药行业的领先优势,深入布局医疗大健康产业领域,业务服务领域覆盖医疗健康产业链的生产、流通、零售、医疗终端等各环节,通过“科技金融+产业运营”双轮驱动,激活资源,实现金融服务与产业资源的有机整合。非医疗板块则积极发展城市公用、文体旅游、交通物流、机械装备等产业领域。
公司专门成立医疗系统事业部,围绕医疗大健康产业链,以民营医院行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医药制造产业、医疗器械行业等,向下拓展至连锁药房和医疗终端消费者。另设公共医疗事业部,聚焦公立医疗机构客户。截止2023年1-3月,医疗行业的应收融资租赁款净值为113.56亿元,在公司应收融资租赁款净值(扣除减值准备)中占比59.66%。非医疗行业的应收融资租赁款净值为76.78亿元,占比40.34%。
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62.99%
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277.5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3.42%,净资产45.5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9.02%。2023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6.22亿元,实现净利润4.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2.99%。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为1.79%,净资产收益率为11.80%,应收融资租赁款不良率为0.36%,租金回收率99.34%。
业务板块方面,主营业务为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等租赁业务以及保理、投资业务等,以融资租赁业务为核心,2023年1-3月末,公司融资租赁收入为4.44亿元,其中回租占比98.15%,直租占比1.85%。2023年1-9月,公司实现收入合计16.22亿元,其中租赁收入15.09亿元,占比93.03%;保理业务收入0.36亿元,占比2.23%;贷款利息收入0.21亿元,占比1.29%,其他收入0.56亿元,占比3.45%。
医疗板块累计投放221.81亿元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租赁业务投放合计347.46亿元。医疗板块业务主要涉及医疗、医药、制药、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累计投放金额合计221.81亿元,合计占比63.84%。非医疗板块方面,公司成立了文化与民生事业部承担非医疗板块业务发展职能,围绕国家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向智慧城市、公共交通、水务环保、供热供电、文化旅游、科研教育等细分客户,累计投放金额125.65亿元,合计占比36.16%。
表: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分行业租赁业务投放情况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国控租赁募集说明书。
资信良好,获得授信392.54亿元
国控租赁资信状况良好,与各大商业银行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具有较强的间接融资能力。截至2023年9月末,发行人在银行获得授信金额392.54亿元,未使用金额258.34亿元,已使用金额134.20亿元。
中诚信国际评定国控租赁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第6篇】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政策
全文字数:3,275字,阅读时间:5分钟
医疗设备使用需求上升拉动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癌症患病率持续走高,医疗设备使用需求持续上升。随着融资租赁服务在医疗设备行业持续渗透,医疗设备租赁备行业备受市场关注。未来,中国医疗设备租赁企业构建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定义及分类
医疗设备租赁是围绕医疗设备为中心产品的金融服务,其主要流程为:租赁公司根据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或厂商,以对医院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并通过与医院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设备租赁给医院使用;医院支付租金取得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租期结束时医院支付较低的设备残值费用获得设备所有权。
医疗设备租赁方式主要分为融资租赁直租模式、厂商融资租赁模式和售后回租模式。
融资租赁直租模式以医疗设备供应商、租赁公司、医院三方为主要参与者。由租赁公司根据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及供应商,购买医疗设备并按照合同协议将设备租赁给医院使用,医院支付租金换取设备的使用权,在租赁期内自行负责设备的维修和日常保养,承担设备的潜在风险,租赁期满后,医院可通过支付合同协商价获取设备所有权。该融资租赁方式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方便管理,是目前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的最主要的租赁方式之一。
厂商融资租赁模式是医疗设备供应商同时作为卖方和出租方,自身生产医疗设备并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的融资租赁形式。医院在引进设备时,需定期按时支付相应的租金获取设备的使用权,并在租赁期满后通过支付合同协商价可获取设备所有权。该融资租赁方式适用于生产成本高且设备技术升级较快的设备制造商。
售后回租模式是医院将其自有设备以一定价格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以分期支付租金的方式从租赁公司租用该设备。通过售后回租的租赁形式,医院可通过出售设备换取充足的流动资金,盘活固定资产。而租赁公司可获取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且以设备作抵押物可有效降低风险。
医疗设备租赁模式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用于租赁服务的各类医疗设备;中游环节主体为提供医疗设备租赁服务的企业,此外也包括部分提供医疗设备租赁服务的医疗设备制造商;下游是医疗设备租赁消费市场,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力消费群体,也包括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和消费者。由于市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医疗设备租赁产业链在延伸的同时得到了完善和优化,医疗设备租赁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的长期发展。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上游:
医疗设备租赁行业上游市场参与者为医疗设备制造商,为中游医疗设备租赁公司提供医疗设备,以供给下游各级医疗机构等消费终端。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制造商按照设备功能分为以下三类:(1)以提供低端医疗设备为主:国内生产企业众多,国产产品占据市场主流,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但设备寿命周期较短,如:呼吸机等;(2)以提供中端医疗设备为主:国产与进口产品的质量差距较小,市场竞争激烈,如:超声仪、监护仪、x线机等;(3)以提供高端医疗设备为主:进口产品占据市场主流,本土企业在部分高端器械领域已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如心脏支架、心脏封堵器等产品的国产产品市场份额已经超过进口产品,但在磁共振设备等高端领域,国外品牌仍处于垄断地位。
中游:
中游为医疗设备租赁服务提供商,包括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企业,以及提供医疗设备租赁服务的医疗设备制造商。中游服务机构主要为消费终端提供医疗设备租赁、医疗设备融资以及其他围绕医疗设备的服务。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蓬勃发展,企业竞争力持续加强,形成一批专业优势突出、管理理念先进且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现活跃在中国医疗融资租赁领域的公司主要有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江苏融资租赁公司等。
下游:
产业链下游为各级医疗机构和c端患者。各级医疗机构是医疗设备租赁企业的主要消费终端,其中三甲以下医疗机构是医疗设备租赁企业的主要开拓阵地,原因在于:(1)三甲以下医院资金能力较弱、先进医疗设备配备较差,亟需通过低资金投入的方式配备医疗设备,提高医院的硬实力;(2)三甲以下医院患者流量少,高昂医疗设备需求量低,投资价值不高,医疗设备租赁有效解决三甲以下医院痛点。未来,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省市重点医院流量逐步分流至各地县级医院,三甲以下医院包括基层医院的终端消费体量将持续增长。此外,家用医疗设备租赁行业需求端庞大,c端患者群体有望成为最有增长潜力的终端之一。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的市场规模
医疗设备租赁是各级医疗机构等消费终端购置设备以及更新产品时采用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医疗设备租赁以其灵活、快捷、融资金额大、资金到位快等多方面的优点逐步得到各级医疗机构等消费终端的认可和采用,因此,中国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量逐年增加,市场需求旺盛。2014至2023年,中国医疗设备租赁市场规模由441.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440.0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34.4%。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医疗设备使用需求催热行业发展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市场持续扩容得益于医疗设备需求的不断释放。医疗设备需求增长,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影响:(1)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4亿,占总人口比为10.1%;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6亿,占总人口比为11.9%,同比上升0.5%。由于老龄人口疾病诊疗需求较大,医疗设备的使用需求也随之上升,驱动行业高速发展;(2)癌症患病率持续走高: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饮食方式变化、重油、重盐、高脂饮食占比增加、生存压力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3)医疗设备行业发展:中国政府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成为各家医院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医疗设备制造商为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4)医疗设备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得益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愈趋频繁的迭代速度,智慧医疗产业链逐步成型,医疗设备更新周期大幅缩短,激发医疗设备升级需求。
· 医院融资渠道受限,融资租赁渗透上升
公立医院是医疗设备租赁行业下游的主要消费终端之一。公立医院利润下降、融资渠道受限,面对持续增长的医疗设备需求,公立医院资金压力不断增大,医疗设备租赁可解决公立医院资金紧张的痛点,医疗设备租赁行业需求进一步提升。
· 家用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兴起
家用医疗设备租赁是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的细分领域之一,中国家用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的兴起,推动整体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的发展。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驱动因素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发展趋势
· 提供全面增值服务,构建综合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企业服务模式单一。面对各级医疗机构日益多样的服务需求,医疗设备租赁企业提供全面增值服务,构建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打通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周转率
医疗设备租赁需要通过杠杆推动业务运转,从负债端看,医疗设备租赁企业的融资能力对资金成本和资金流动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打通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周转率,将是促进医疗设备租赁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
· 聚焦医院投资业务,向实业运营纵深发展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头部企业已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在中国政府逐步放宽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条件,鼓励并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背景下,医疗设备租赁企业开拓医疗投资业务,通过产融结合向实业运营纵深发展,是医疗设备租赁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深度见解
租赁服务持续渗透医疗设备行业,医疗设备租赁行业不断完善发展,为各级医疗机构及各领域消费者配置医疗设备提供新选择。未来,为获得长远发展,医疗设备租赁企业将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在行业内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发挥医疗设备企业在医院资源上的优势,开拓医疗投资业务,形成产融结合的运营模式。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3年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您也可通过微信搜索小程序'头豹',海量报告随时掌握。
【第7篇】融资租赁医疗许可
一方面,在集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院收入急剧下降;
另一方面,医院为提高竞争力不得不引进先进医疗器械,然而,高端的医疗器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医疗机构进行设备购置以及更新换代所需资金一般有三个渠道:内部积累、政府划拨和外部融资。显然前两种资金来源是缓慢而有限的,仅凭自筹资金远远跟不上现代医疗产业,特别是医疗器械发展更新的脚步。
因此,医院纷纷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医疗器械,扩充“产能”。
01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简介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指在医院确定相应的医疗设备及供应商(生产商),并办妥相关医疗设备引进审批手续后,租赁公司根据医院要求购进选定的医疗设备,交付给医院使用。医院在使用期内分期支付一定金额的租金,以此取得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租期结束时医院支付较低的设备残值后即可获得设备所有权。
融资租赁可以充分地缓解医院在医疗设备投入上的资金压力,极大地减少医院在添置大型设备资金上的一次性投入,从而使得医院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学科研、学科建设、员工福利等急需投入的领域,使得医院更具备持续发展能力。其次,通过对新设备的效益考核,加强对职能科室的监督作用,提升管理激励机制。
发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早在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探索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为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提供分期付款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
02
国内外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常见模式对比
(一)国外医疗设备租赁
进口医疗设备单体价值高,设备可靠性好。但设备厂商均为国际大型厂商,基本上都不承担回购责任。因此,进口医疗设备及国内部分强势医疗设备厂商的直接租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将风险控制措施分散在医院及大型经销商上。
模式一:以承租医院为主的直接租赁
直租业务相比于回租业务具有融资规模更小,租赁期更短,且对医院的收入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以单体医院直接租赁的业务主要条件如下:
1.医院级别不低于二甲,收入控制在8000万以上,资产负债率一般不超过70%;
2.期限3-5年;
3.其他条件参考二甲医院的授信条件。
模式二:以大型经销商和医院并重的直接租赁
大型经销商与医院有长期的合作,并且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在交易中承担了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渠道作用;二是到期租金的垫付缓冲作用,确保企业项目不会逾期,同时也强化经销商对医院的持续沟通责任。
1.医院级别不低于二级,收入规模控制在5000万以上,资产负债率一般不超过70%;
2.期限3年,特殊情况下不高于4年,在建设期(6-9个月)内医院不还本息;
3.经销商承担无条件债权回购责任。
(二)国产医疗设备租赁
模式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融资租赁
对生产医疗器械企业直接融资,用于支持其扩大生产、周转资金等用途。
准入条件:市场销售收入排名前20前企业,其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名,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融资额度:最高给予其上年销售收入的30%
模式二:厂商租赁
基于厂商信誉对其代理商和终端客户提供融资租赁。
针对合作厂商综合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在额度内由厂商对融资租赁风险承担最终回购责任。
代理商模式
合作要点:单体价值50万以上设备
选择厂商销售排名前5名的代理商合作
代理商提供其他还款保障措施
厂商租赁因操作琐碎,参与方较多,不适宜单体价格低的医疗器械操作,暂提出单价50万以上开始操作,重点推广国内厂商,如国外厂商有机会亦可参照执行。
模式三:联合租赁模式
合作要点:选择有丰富客户资源的专业租赁公司厂商提供回购担保
文章来源:械企必读
【第8篇】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流程
1、二类医疗器械备案是什么?自2023年6月1日起,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填写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符合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材料要求的备案材料。
接收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材料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场对备案材料完整性进行核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备案,发给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的备案号编号规则为:xx食药监械经营备xxxxxxxx号。其中:第一位x代表备案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文简称,第二位x代表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中文简称,第三到六位x代表4位数备案年份,第七到十位x代表4位数备案流水号。
2023年6月1日前已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不需重新办理备案。经营许可证到期需继续从事经营的,应办理备案。
2023年6月1日前已受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申请的,受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企业按照新规定办理备案。
经营《关于公布第一批不需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名录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5〕239号)和《关于公布第二批不需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名录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11〕462号)目录中医疗器械的经营企业应办理备案。
2、为什么要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
我们国家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对医疗器械经营实施分类管理: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和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
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是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向所在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是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向所在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许可申请获得。
取得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后,企业可以销售批准范围内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后,企业可以销售批准范围内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3、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流程
一、深圳如何办理二级医疗器械备案?
1.网上开淘宝店,拼多多店,京东,天猫店如何办理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第二类医疗器械网络备案?
2.注册深圳公司二级医疗器械备案所需资料有哪些?
3.深圳市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实体、淘宝、jd.com、天猫有哪些规则?
4.2023年深圳二级医疗器械最新备案流程?
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需要什么要求?
对于已办理二级医疗器械备案的淘宝企业,还需要进行医疗器械网上销售备案许可或公示;否则产品全部下架!本公司目前渠道快,收费合理;为您解决备案问题;避免产品下架风险;需要网上销售备案的朋友赶紧联系我!离线销售与在线销售同时进行,申请二级医疗器械备案网上销售。
第二类是指应控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许可范围:
1.经营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法人单位、非法人单位和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有规定外。
2.融资租赁医疗器械产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或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本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中记载的注册地址以外的地方设立经营场所经营医疗器械产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产品范围以外的医疗器械产品,必须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3.非法人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仅限于经营第二类或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中的隐形眼镜和护理液。
三、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办理流程
1.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
2.营业执照(只能以公司为主体)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学历或职务证明复印件。
4.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置说明。
5.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描述;
6.营业场所、仓库地址的地理位置图、平面图、产权证明文件或租赁凭证复印件;
7.经营设施、设备目录
8.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文件目录
9.经营者许可证明书。
10.其他证明材料(如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根据申请体外诊断试剂的经营标准,提供医学检验人员和冷链设施设备等附加材料)。
【第9篇】医疗设备融资租赁
医疗机构的最大资金来源是政府,他们很少关心医疗设备的价格问题,然而随着近几年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这些医疗机构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融通资金来取得必要的医疗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获得昂贵的大型精密仪器,加强基础投资,改善医疗环境成为大部分资金不足的医疗机构发展的难题。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融资租赁能给医疗设备行业带来哪些亮点。
一、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定义及开展背景
1、定义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根据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厂商,以对医院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并通过与医院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设备租赁给医院使用,医院支付租金的一种金融服务业务。
2、开展背景
由于我国特定的医疗体制等原因,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医院基础设施普遍陈旧,医疗设备也大都比较老化,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医疗机构急需的先进医疗设备,有利于医院提升医疗科研能力和诊治水平,从而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行业分析
1、数据分析
达国家平均市场渗透率在15-30%,而我国租赁总额只有53.5亿美元,市场渗透率仅为1%。融资租赁业作为一种独立的融资手段在国内金融市场所占比例还非常小,融资租赁业在国内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盈利前景。
1、行业发展
1)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都为之侧目;
2)近年来整个行业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4%左右。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预计2050年中国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25%;
3)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新医改的推动,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给医疗行业的融资租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给涉及方带来的利益
1、医疗设备厂商
1)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
2)企业销售模式的创新,增加销售额;
3)加速回款保持先进流,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2、医院
1)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
2)改善医院无资金设备陈旧的状况;
3)采用融资租赁购置,可以减少医院一次性支出;
4)贷款期限长、到期还本负担较轻;
5)还款方式灵活、便捷;
6)加速折旧,具有节税功能;
7)实现企业现金流的科学管理,保持现金流分配,支持医院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誉商资讯
http://www.yushangzixun.com/gongshang/283.html
http://www.yushangzixun.com
(本公司从事融资租赁公司注册,如需咨询请加微信:yexi-13,请备注“融资租赁”谢谢)
【第10篇】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公司
经济导报记者 韩祖亦
步长制药(603858)1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投资设立的子公司天津步长健康产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已取得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法定代表人薛人珲。
公告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为融资租赁业务(仅限医疗器械类);租赁业务(仅限医疗器械类)。
【第11篇】医疗企业如何融资租赁
转自 中国融资租赁资源网
【案例简介】
t医院自主选定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价值1.2亿元的医疗器械,r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按照t医院的自主选择与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买卖合同,支付设备价款,租赁给t医院使用,与t医院签订融资租赁合同,t医院按季向r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支付租金,租赁期间设备所有权归r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所有,租赁期满,t医院以100元名义价款购买该租赁物。t医院的控股股东y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租赁物无条件回购担保。
承租方t医院,新成立民营非营利医院,原三级甲等医院变更而来,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资产1.8亿元,其中专用设备投资1.4亿元。医院占地120亩,已开放床位500张,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定点医院。
担保方y有限公司,成立6年,注册资本1500万元,是租赁物出卖方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供应商,经营ⅲ类医疗器械、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批发、零售;为医院提供管理、咨询与策划。y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包括承租方在内多家民营医院、学院附属医院。
【风险分析】
租赁物风险分析: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针对该项目租赁物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出租方与承租方及出卖方多次沟通,出卖方始终未能提供。
2.出卖方及承租方提供的设备清单标明租赁物中价值最高的是某国外进口品牌,设备已投入使用,承租方及出卖方始终未能提供租赁物的合格证明文件及设备随机说明,现场查验设备贴牌也不是该国外品牌,而是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组装设备。存在着租赁物价值虚高假冒知名品牌的嫌疑。
3.查看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租赁物销售合同,发现该租赁物购买客户均是其控股股东y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的多家民营医院,除此关联销售外没有销售记录。
4.租赁物实际存放地,虽与承租方一墙之隔,但对外名称非承租方,承租方未能提供资料说明其中的确切关系。租赁物存在权属瑕疵问题。
5.《物权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民营非营利医院的大型医疗设施难以界定是否以公益为目的,这是租赁物抵押的一个难点。租赁期间承租方占有使用,难以避免承租方将医疗设备再租赁或出卖给第三方。同时医院的医疗设备在未来处置的时候也面临不小困难。
综上分析,租赁物价值1.2亿元医疗器械存在价值虚高、技术不实、权属不清风险;没有注册证书买卖、销售,存在违反行业规定风险,且租赁物不易处置、变现。承租方风险分析:
1.承租方t医院自称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定点医院机构,经查验其提供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定点医院机构证是变更前医院的,且已过期,现t医院门诊可以使用医保,住院病人不能享受定点医保。
2.经过评审的医院,由审批机关发给全国统一格式的证书。承租方t医院提供了一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无法证明其医院等级,变更前的三级甲等医院与其已无任何关系,当地卫生监管部门也对该医院改制后未按国家法规条文及时申请变更名称及非卫生技术人员非法行医提出批评。
3.承租方宣称是由原三级甲等医院变更而来,其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基本是原医院的报表,现查明其实际已与原医院无任何关系,所以此报表不能反映承租方财务状况。
4.几次现场抽查t医院门诊及住院情况,发现门诊及住院人数远少于承租方自己提供的人数,有些住院部门还处在装修审核阶段。
5.现场调查发现,t医院120亩土地是租赁使用,固定资产除去本次租赁设备,基本是改制前医院租赁给其使用,承租方自身没有多少固定资产。
综上分析,承租方t医院经营情况不佳,还款能力不足,且套用改制前医院名称信用不佳。
担保风险分析:
审核人员仔细核对承租方、担保方及出卖方的高层人员及股权情况,发现三个企业实际在股权变更及高层人员安排上存在着密切关系,实际是一个控制人--担保方y有限公司。担保方y有限公司销售他实际控制的出卖方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组装制造的设备,给它控制的承租方t医院使用。关联方担保不能有效分散风险。
【案件点评】
经过对该融资租赁项目租赁物、承租方及担保方的综合分析,风险评审建议对担保方y有限公司及回购方w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展开尽职调查,如果两企业经营一般,没有足够实力偿付租金,考虑到本项目的租赁物风险及承租方实力,仅关联担保难以归避风险,本项目风险不可控。
【第12篇】做医疗的融资租赁
近几年,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融资租赁业更加注重在新兴业务领域的拓展,不断在细分专业领域深耕布局,其中医疗租赁行业成为了许多融资租赁企业的重要发力方向。医疗融资租赁亦成为不少企业新的增长点。聚信租赁作为我国颇具实力的一家融资租赁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将医疗融资租赁作为核心业务之一,为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赋能。
医疗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且和每个人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作为国内比较活跃的一家融资租赁企业,聚信租赁不仅将医疗行业当作核心业务领域,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力量,为中国医疗水平的持续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聚信租赁自创立以来就坚持以“服务民生体系,助力实体经济”为使命,以“成为卓越、可信赖的融资租赁服务商”作为企业愿景,专注于教育、医疗和公用事业行业的租赁细分市场,将医疗租赁作为核心业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医疗机构,聚信租赁专设了医疗租赁事业部,且可以根据各类医疗机构客户的未来现金流情况和还款综合能力,为合作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从而起到平稳现金流,减少波动,填补资金缺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作用。
基于在医疗租赁行业的多年深耕与探索,聚信租赁已与全国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且在聚信租赁服务的不同级别医院当中,约有七成为公立医院,为国内医疗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疫情防控期间,聚信租赁公立医院客户当中,约有50%的医院被各地政府指定为疫情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还有超过80%的医院设立了发热门诊,为保障民众健康和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日前,《“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医疗健康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未来,医疗租赁行业渗透率会持续提升,聚信租赁也会持续将医疗行业作为核心业务板块,为中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做贡献。
【第13篇】医疗器械的融资租赁
文| 联盟菌 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广东南沙自贸片区融资租赁业务监管又添新政。
近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开展“一照一码走天下”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的南沙再次走在前列。
在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内假定企业符合准入条件,不再办理许可审批,企业凭“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直接经营,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发证。
在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审批上,南沙自贸区试点的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企业无需再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只需要按照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直接经营,无疑迎来大放开!
改革前,企业按规定须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执行与普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基本一致的监管要求。融资租赁企业作为设备抵押贷款的出租方,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员、设施、管理成本。
改革后,在示范区内的试点企业作出合格假定承诺后,即可凭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直接经营,无须再办许可。”
医疗器械的进货查验、销售记录、运输贮存和使用管理等责任,通过签订三方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协议的方式,明确由医疗设备供应商和承租人(医疗机构)来承担,设备供应商具备经营许可资格即可。
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审批监管放开,这已经不是首例。
今年2月,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厦门市卫计委联合出台《关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监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据介绍,新出台的《意见》根据融资租赁的行业特点制定,将对融资租赁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首先,优化审批管理。对申请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经营许可的,压缩审批时限到法定时限的35%以内。受理许可申请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核查。对申请备案的,市场监管部门当场核对企业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后,即可发放第二类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经营备案凭证。
其次,该政策便利企业进行许可申请或备案,住所登记在自贸片区内的融资租赁或者金融租赁企业可以直接向企业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区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和备案。与非融资租赁企业申请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相关规定相比,该政策对从事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企业在仓库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
而纵观全国,国务院在11月23日发布的《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已经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11个自贸试验区内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
相信在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审批方面,全国自贸区预计可能也会逐步放开!
大型医疗设备不同于药品领域,每个细分市场容量较小,但专业壁垒极高,在研发、专业学术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各领域间有较大跨度。在高值耗材、诊疗设备,诊断试剂等领域,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需求量巨大,单纯依靠自有资金难以完成,目前租赁业务渗透规模尚小。
截至2023年底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投放额度仅占当年医疗设备销售总额不到10%,而依靠厂商系或独立系等专业租赁公司,美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更新医疗设备的比重已高达80%。所以,我国医疗设备行业融资租赁需求前景广阔。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489.42亿元,相比上年同比增长16.18%。同年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额为858亿元,渗透率高达到了34.5%。
未来随着政策的放开,医疗设备行业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第14篇】中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
小享,今天为大家揭秘国内医疗租赁龙头——环球医疗
怎么做医疗租赁的业务?
医疗租赁龙头
环球医疗是一家以医疗租赁为核心的央企。公司前身是环球租赁,成立于1984年。从2006年开始专注医疗行业租赁,2023年捉住国企医院并购改制机遇。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完成42家医疗机构的并表(三级医疗机构3家,二级20家),运营床位数总计达到10,330张。
对环球医疗发展史有兴趣的朋友,自行关注以下表格:
业务模式
2015-2023年,营收来自三块:融资租赁、咨询服务、科室升级。这段时间里环球医疗,给医院提供完整产业服务方案:解决资金、设备(融资租赁)、问题在哪?(咨询服务)、解决方案(科室升级)。
在2023年起,环球医疗开始收购回来医院,进行财务并表。截至2023年底,营收主要来自三块:融资租赁、咨询服务、医院集团业务。
(来源公司年报,广州融资租赁研究院整理)
小享发现:医疗租赁业务玩到最后,必然走上买医院道路。
其中在医疗租赁行业,不止环球医疗喜欢买医院,像远东、平安这些巨头都喜欢买医院。环球医疗和他们区别,环球医疗最早介入国企医院改革租赁公司,也是国企医院改革落幕的最大获益者之一。
怎么找客户?
小享分析环球医疗的客户群体,90%以上属于地县级医院。为什么要选地县级医院,作为承租人?难道大医院不香吗?
地县级医院作为承租人的好处:
地县级医院对设备扩建或更新换代需求更为强烈
地县级医院的设备普遍落后于三级医院,但差生也有好学心。以前没条件,现有融资租赁可以帮忙。当然要试一下,说不定咸鱼翻身。
地县级医院对利率敏感度较低。
大医院主要靠上级部门划拨,对利率敏感度比较高。地县级医院则不同。以环球医疗2023年年报中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生息资产收益率在7.85%。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利率越高肯定收入越高。
所以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选地县级医院比大医院要好。
业务特点
在融资租赁业务中,除了怎么找客户。第二点是怎么服务客户?
服务客户方法有很多,给客户优惠利率、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等。优惠利率这种价格战的事情,小享不展开。
小享为大家科普一下环球医疗怎么做增值服务,和一些独门秘诀。
通过增值服务提供黏性
行业、设备及融资咨询服务:公司依托不断扩充的医疗资源平台,针对医院运营各环节的特点,不断优化组织配置。同时强化内部协作和人才培养,为客户提供包括资金服务,设备更新、技术及管理咨询等在内的有价值且灵活多样的综合服务。
科室升级服务:主要以脑卒中和有关病种核心向客户提供医院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学科群发展方向规划、专科业务培训、慢性病资料方法和策略咨询、专业领域创新咨询、继续医学咨询服务等内容。
通过独家设备扩展客户
融资租赁一直有厂商租赁的玩法,在医疗器械租赁中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代理医疗设备,变成厂商租赁。以环球医疗为例:目前是5家国际医疗设备厂商的多款产品的独家代理商。
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成为某种设备独家代理变成厂商租赁。这种方法对于其他行业也有一定借鉴之处。
以上是环球医疗做医疗租赁的方法,不知道你学会了吗?
对于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务有兴趣的租赁人,小享这里有一份医疗器械与融资租赁业务融合报告(专业版),以下报告目录。
对报告有兴趣,可以私聊找小享~
【第15篇】医疗领域的融资租赁
医疗租赁是医疗与租赁行业的交叉子行业。租赁是典型的复合交叉型行业,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承租人,同时涉及金融、投资、贸易、科技、管理、财务和法律等诸多领域。相较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的能源、交通和基建等行业,医疗租赁起步较晚,2001年才由远东宏信完成首单项目。主要以融资租赁为主,仅有少数租赁商同时从事经营租赁。
医疗融资租赁是具备政府隐性背书+前置现金流的朝阳行业。医疗作为具备安全性的高成长行业,具有以下特点:与地方财政和社保支出密切相关,收入真实性具有保障;先付费后诊疗的独特商业模式,具备稳定前置的现金流;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带来人口二次红利,潜在市场空间大。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2023年内外资融资租赁商医疗租赁业务规模达783.2亿元,成为融资租赁业务新的增长点。
图1 2023年融资租赁资产行业分布(亿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
以地县级医院为承租人的设备融资租赁为主。医疗大健康领域外延含义广泛,理论上讲,任一细分领域均可以与租赁结合。当前租赁商的合作对象包括公私立医院、药厂、医疗服务商等,其中面向医院的设备融资租赁是当前行业最具规模化的业务模式。由于三甲医院现金流充裕,医疗租赁商更多聚焦于收入状况较好的二级以上医院,为大量地县级医院提供支持。
国内医疗租赁的各种模式
模式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融资租赁
对生产医疗器械企业直接融资,用于支持其扩大生产、周转资金等用途。
准入条件:市场销售收入排名前20前企业,其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名,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融资额度:最高给予其上年销售收入的30%
模式二:联合租赁模式
合作要点:选择有丰富客户资源的专业租赁公司厂商提供回购担保
模式三:厂商租赁
基于厂商信誉对其代理商和终端客户提供融资租赁。
针对合作厂商综合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在额度内由厂商对融资租赁风险承担最终回购责任。
代理商模式
合作要点:单体价值50万以上设备
选择厂商销售排名前5名的代理商合作
代理商提供其他还款保障措施
厂商租赁因操作琐碎,参与方较多,不适宜单体价格低的医疗器械操作,暂提出单价50万以上开始操作,重点推广国内厂商,如国外厂商有机会亦可参照执行。
医疗租赁企业及盈利模式
租赁商可以划分为三类:厂商系、独立系和银行系。三类租赁商的股东背景和运营机制不同,商业模式具有较大差异性。
按照股东背景,可以将租赁商划分为厂商系、独立系和银行系三类。当前三类租赁商均对医疗有所布局,各有侧重。厂商系主要与母公司设备销售联动,更多依靠设备、耗材的销售利润覆盖成本。银行及独立第三方涉及的租赁行业相对广泛,医疗只是其中一个产业板块。
利差收入是核心利润来源,配套服务收入以咨询类服务为主。医疗融资租赁提供多样化融资租赁业务以获取利差、租金收益、保证金及利息、节税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等,同时龙头公司还围绕客户需求,提供行业及战略咨询、产业技术升级、财务结构规划、医院评级辅导等多种配套服务。
图5 医疗融资租赁盈利模式拆分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医疗企业融资未来的发展]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以往药品经营的高利润构成了医院重要的资金来源,随着国家加强对药品采购制度的改革和监管,医院的资金压力日益加大,融资要求也更为迫切。医疗设备租赁解决了医院急需引进医疗设备而苦于资金缺乏的棘手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医院在添置大型设备资金上的一次性投入,可以把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使之更合理地运用到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其他小型仪器的增添上,保证了医院的长远发展。
同时,对于一些希望快速发展的三级、二级医院来说,如果等大楼及其他综合配套工程建成后再添置医疗设备,无疑会错失许多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反,以现代租赁方式添置大型设备不但不受医院自身资金实力、工程投资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操作起来灵活简便,还可以绕过一些政策和审批手续,补充、完善医院购置大型设备的组合配套和多选方案。同时,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医疗器械行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根据2008-2023年医疗设备销售额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估算2016-2023年的销售额,且医疗器械市场渗透率每年增加2%,那么到2023年,医疗器械融资租赁额有望达到1484亿元,市场渗透率达到38%。
2017-2023年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容量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投顾问对2018-2023年中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资源供给及技术升级四个角度来看,医疗产业扩张及设备升级未来三年有望加速,为生息资产增长提供基础:
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变化刺激加重医疗服务负担。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可能使我国慢性病负担增加40%。202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8%,上升至1.49亿人。据日本经验,65岁以上人均医疗费是45-64岁的26倍,并随年龄提高而逐级提升,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强。
城镇化加速,居民就医意识增强,拉动医疗服务需求。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较新农合医保更加完善,同时城镇化拉动居民收入转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城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76倍。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医院年诊疗人次达29亿,同比增加6%。
医疗资源紧张,供需失衡倒逼产业扩张提速。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严重不足,卫生费用支出增速始终快于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医院数、床位数、卫生人员数增速。2023年卫生费用支出是2005年的4.73倍,医院数仅为1.48倍,床位数2.18倍,卫生人员1.93倍。同时三级医院机构数和床数增速也快于一、二级医院。
技术迭代速度加快,设备更新周期缩短加速设备升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医疗的产业链逐步成型,医疗设备升级周期缩短,产业升级加速。随着我国医疗消费升级,医疗技术行业进入“s”增长曲线陡坡位置,大大驱动新增设备升级需求。
文章内容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