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医药经济报(赛柏蓝授权转载)
作者 | 慕欣
5年来17个中药新药上市,近半谈判进医保
01
鼓励中药创新,多项政策发布
日前,康缘药业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九味疏风平喘颗粒《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其进行临床试验。目前,国内已上市且功能主治为支气管哮喘的中药主要有桂龙咳喘宁胶囊、如意定喘片、小青龙颗粒、双黄平喘颗粒等,主要用于寒哮、热哮及气阴两虚所致哮喘。九味疏风平喘颗粒属国内外首创用于治疗“风哮”的药物,为中药创新药1.1 类,如能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并最终获批上市,将填补“风哮”用药的空白。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九味疏风平喘颗粒累计研发投入约为816.15 万元。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中药创新,针对中药研发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自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等一系列符合中药特点的规章及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相继发布实施以来,中药创新活力和潜能不断释放,中药新药研发动力大增,中药新药质量得到提升。
从国家医保局连续开展的4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看,目前已累计有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其中,有8个为2017年以来上市的中药新药,占近五年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的47.06%。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67个谈判新增药品中有3个为中药新药,为患者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新选择。
02
上市量超过去4年总和
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共有17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见表1)。
表1 近5年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情况
注:蓝底色为通过谈判调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中药新药
(来源:国家药监局官网、米内网数据库)
从获批数量看,2017-2021年中药新药上市数量呈递增趋势。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在通过特别审批程序应急批准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上市的基础上,又批准了6个中药新药上市。截至12月12日,2021年共有9个中药新药上市,为近5年获批数量最多的一年,获批数量超过去4年之和(见图1)。
图1 2017-2021年中药新药获批数量
从用药分类看,近五年上市的中药新药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妇科、骨骼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儿科、神经系统以及五官科疾病用药领域(见图2)。
图2 2017-2021年上市中药新药分类及占比
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中药新药上市数量最多,为6个,占比达35%。康缘药业的银翘清热片既是2020年7月1日新的中药注册分类实施以来首个获批上市的1.1类中药创新药,也是继2016年金花清感颗粒获批后,近5年来首个获批上市的感冒中药创新药。
为了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成为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至今获批的17个中药新药中,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均有2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为获批数量最多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部分中药新药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销量。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桑枝总生物碱片2021年上半年销售额暴增9650%,连花清咳片上半年的销售额达到211万元。
03
中成药进医保意愿强烈,
新药研发投入略显不足
医保谈判作为中成药放量的重要催化剂,是衔接中药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一环。虽然纳入医保目录后,企业会大幅让利,但在量价博弈中,药品往往能享受进院的红利和新增患者需求的提升,最终通过以价换量为品种带来增量贡献。
回顾近三年中成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情况可以发现,2019-2021年分别有23个、40个和3个中成药通过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通过调整,2020年和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中成药数量均达到1374种,占比近50%。且2020年和2021年通过谈判,共新增8个中药新药,占近五年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的47.06%。由此可见,中成药进医保的意愿十分强烈。
然而,与中成药进医保意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近年来中药新药研发热情逐渐高涨,但与化药、生物药相比,中药新药研发投入依然略显平淡。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73家中药上市企业中,仅白云山、以岭药业、天士力、华润三九、康缘药业、步长药业、济川药业、云南白药、桂林三金、康恩贝、红日药业、亚宝药业、中恒集团等13家中药上市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见表2)。
表2 研发投入超亿元中药上市企业情况
(注:括号内为同比变化,来源:choice数据)
虽然多家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远超去年同期,增幅翻倍,甚至高达400%以上,但与传统化药企业动辄几十亿元的研发费用相比,依然不可同日而语。
就中药研发具体品种而言,主要聚焦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妇儿等中医药优势特色治疗领域。以岭药业今年上半年申报的2项中药新药益肾养心安神片、苏夏解郁除烦胶囊,用于失眠症的益肾养心安神片已于今年9月上市。今年5月申报的小儿连花清感颗粒,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期临床研究正在积极筹备,有望助其在呼吸及儿科领域开拓新的市场。
表3 以岭药业已获批准进入临床的中药品种研发进展
04
中药新药研发阵痛不断
院内制剂转化为破局最佳捷径
今年初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方位擘画了国家今后五年及到2035年的行动安排。其中提到,“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不过,有专家认为,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一套完整、切实可行且可量化的中药质量标准。
就目前中药新药研发的状况来看,处方用量大多依据药典的规定,亦有根据剂型、制剂量、服用量确定药物用量的,少数新药复方制剂通过了1期临床试验后才确定服用剂量。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邓勇直言,“多数药材剂量的标定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也缺乏严格、合理的筛选。”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是中药新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目前的中药材供应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些中药材缺少产地来源、主要成分含量及采收时间标记,存在成分含量差异大、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另外,不同批次的产品所投原料来源也不同,势必影响成药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在重庆药物研究所中医药产业研究员李旭看来,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科技含量较低,则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如何破局?邓勇建议,中药的新药开发研制应重视医院中药制剂,发挥其特点和作用,从中发掘出一些组方合理、疗效确切、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品种。避免盲目寻找处方来源,缩短新药开发周期,降低研究费用,是进行中药新药开发的捷径之一。
不过,将院内中药制剂转化为新药还存在不小的挑战。比如,医院制剂的适应症宽泛、临床定位不明确,疗效往往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其有效性就无从谈起,这是制约其向新药转化最主要的瓶颈问题。再加上当前新药审评标准越来越高,虽然标准提高是保障新药研发质量的关键与核心,但如何充分体现出中药的特点、满足临床需求的中药新药如何尽快获批,依然待解。具体来看,就是要保持中医药的疗效优势与现代药品审评要求、传统用药模式与现代审评需求的平衡关系。
为了打破院内中药制剂转化为新药的瓶颈,邓勇认为,“一方面,可以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将疗效观察与患者随访的信息纳入,从真实世界研究的角度,提供疗效证据,设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提供rct证据;另一方面,应该以疗效和安全性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在工艺、质控上过分教条,可引领性地构建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开发新模式,建立以临床为导向的药物评价新方法,加快推进经典名方和名优中成药现代开发关键技术的突破。”